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心愿归宿

作者:昔年瞳影 | 分类:玄幻 | 字数:3.1万字

第一章 基因突变的准线

书名:心愿归宿 作者:昔年瞳影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4-02 07:24

让时代另起头绪,让终末换个来由。让已发生的历史宕开一笔,让另一种可能性得以书写。

这里是,变了模样的,故乡。

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勤国(即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启川城,凭霖县高级中学。

“虽然DNA复制的错误率约为10^-9……但是在含有10^9个细胞的培养物中,由于DNA复制的差错就可能发生几百万个突变,可能包含大肠杆菌基因的上千种变异形式。”

2019版课本已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但启川城里用的还是2004版课本。无论哪一版生物课本,其中的重点知识用的都是黑体字。“虽然DNA复制……变异形式”没有用黑体,算不上重要,几乎不是考试内容,老师照本宣科念一遍就翻过去了。

慕正光盯着课本走神了片刻,老师讲到下一个重点知识“基因重组”,但他的目光还停留在书的左边,过去的一页。

DNA复制出错、基因突变、变异形式,看似随机、无序,不可预测,其实都是确定的,必定存在一种或多种力量在指引、规划、约束着这一切,尽管没有人亲眼见到过这些力量的源头。想到这里,他心中蓦然闪过一丝畏惧:在“源头”面前,所有人都不特殊。

慕正光说不清这时的“畏惧”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硬要形容的话,这种感觉或许有点像初中生熟练掌握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自以为已经学有所成,可以对“化学反应”这一概念进行划分了。

后来,这个人学习了《有机化学基础》,了解到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成肽反应、加成聚合反应、缩合聚合反应,“他”又一次觉得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在《大学无机化学》里,“他”会学到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共轭碱、质子转移反应、酸碱电子理论、配位反应。于是,此人恍然大悟,终于能发自内心地承认学海无涯,门开了,这不假,但自己还没有入门,只是在远远地观望。

慕正光撕下一张绿色便利贴,他把课本上的原话完完整整地抄下来,而后向有粘胶的那一面对折,折成方形。

11:45,高一、高二放学。

高一教学楼旁边的架空走廊连接的是一栋废弃的实验楼,实验楼不对外开放,此路不通,所以在放学期间这段路上几乎没人。

架空走廊宽阔明亮,采光极好,适合看风景,适合吹风。

徐萦则穿着明显偏大的深蓝色校服外套,在此处稍作停留。

凭霖高级中学的校服男女有别。男生外套的配色是深蓝色上半部分、灰白色条带、紫黑色下半部分。女生外套则是把上半部分的深蓝色换成鲜红色。

徐萦则半个身子都倚在栏杆上,双臂摊开,慵懒地和慕正光打招呼:“同学,好久不见。”

四天前,慕正光在徐萦则家吃到了一种与鸡腿颇为相似的猪骨,他感到好奇,想知道这种猪骨的名字。他把这一疑问说给同学听,同学拿着他的疑问询问阿姨,阿姨说那是猪寸骨。

由此可见,“好久不见”不成立。

慕正光走近,抛出纸条:“哪有那么久,上周周末我还在你家吃过饭。嗯……你为什么也在?”

慕正光的疑惑是有原因的:你所在的教室靠近楼梯道,那里离走廊更远,按理说应该是我先到,你出教室后会看见我,朝我这边走,然后我们相遇,这样才通顺。

徐萦则接住纸条后并未立刻打开,而是饶有兴趣地捏住方形纸条对角线上的两个角放在眼前缓缓转动:“因为直觉。”

慕正光靠在那人对面的栏杆上,两人保持着友好的距离。

宽阔繁茂的树枝伸进走廊,路过的行人一抬手就能采到。日光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投到地上,像一张张明亮的碎纸片。他顺手拽了两片叶子,折叠,但不至于碾碎:“你不好奇里面写了什么?”

“猜一下?生物必修二第82页第25行,DNA复制的错误率。”

慕正光的脸色变了又变,略带点无奈地说:“呃……好强悍的直觉。”

穿校服的人打开纸条,一眼扫过,按照原来的折痕叠好还给他:“我猜对了。不全是直觉,还有默契。生物老师带三个班,我和你恰好是同一个生物老师。轮到我提问了。请问,第83页图5-4,图里有几只猫?”

图5-4,猫由于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毛色变异。

慕正光深深感到默契和直觉或许都是很可怕的东西:我想告诉你的,你已知道。你问我的问题,我也想过。

他说:“我和卢浩讨论过,应该是五只。一只大猫,两只能看见头的小猫,还有两个身子,也是两只。”

徐萦则离开栏杆,走到水泥柱挡出的阴影里,轻声言道:“我也觉得是五只。”

2020年5月5日,立夏,星期二。这是很不同寻常的一天,任何亲历者都会记住这一天。

星球昼面,黎明破晓时分,人们迟迟未见朝霞。星球夜面,星月迷失,光彩不照。

大地被浓雾遮盖,似如一团混沌,模糊不清。无数道黑色的圆虹高悬天际,像是长在空中的密林。所有水域都结了极暗的薄冰,恍如无底深渊。更惊悚的是,这时万物无光,世界黑暗。

日、月、星、电、火、萤、极光、流星、岩浆……乃至于路灯的光、手电筒的光,都消失不见。

谜团一般的黑暗,让生命的走向愈发离奇。它引导世人心意流转,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字:“暗”。

从5:05开始,“暗”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有人说,如果“暗”更长久一些,长达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半年,将会带来灭顶之灾。

“暗”消退之后,慕正光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徐萦则。志同道合的挚友在他心目中占据首要地位,其他人都被排在后面,包括父母。

慕正光和徐萦则几乎同时发出消息。

“到我家吃饭,一起去学校。”徐萦则发出聚餐的邀请,并非无缘无故。在“暗”的世界中,有一个问题必须得弄清楚。

“你看见什么了?”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这个,在这件事上,慕正光的直觉不比徐萦则差。

“来了再说,带上手机。”

“好。”

慕正光并未立刻出发去同学家吃饭。他给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都报了平安,并询问他们是否平安。他得到的消息既有平安,也有不平安。一位亲戚家的老人摔倒受伤,因天黑无法送往医院,好在无大碍。

他去到徐萦则家里的时候,饭还没好。

徐萦则带他走进卧室:“我们看到的应该差不多,都是……往事?”

慕正光愣了一下:“确实是往事。”

“具体细节我就不问了,我们记住的往事不一样。”

从厨房里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沉思。

慕正光听到阿姨喊“萦萦,吃饭了”,他下意识地看向萦同学。

徐萦则起身回应道:“知道,我来了。”

他目送同学去往厨房,犹豫了片刻,跟了上去。

徐萦则端着一个大盘子,盘里装西红柿炒蛋。慕正光看到灶台上有一大盆面条,连忙端起往外走。徐萦则的妈妈王虹予从橱柜里取了碗筷分给他们。

三人围着方桌坐下。慕正光挨着同学坐,离门最近。同学的妈妈坐在最左边,离厨房最近。

吃饭前王虹予和他简单客套了几句便没说了。她话没说多少,但心里的想法可不少:你们认识十年,你也不是头一次到我家吃饭。但你是第一次到我家吃早饭,早饭不值钱,没什么可夸口的。

慕正光对早餐很满意。过了凉水的面条配上西红柿炒蛋,两者充分搅拌,口感香浓,温度刚好。

饭后,两人同行去学校。校园空荡荡的,像放假了一样。

慕正光透过窗户看见教室里的景象,稍有不安:天亮了,可以出门上学了,但来的人是不是太少了?屈指可数啊!

还未进教室,徐萦则先行提议:“第一节课已经开始了,他们还没来,看来今天上午没课,我们回去吧。”

慕正光脚步未停。今天上午没课?你这话真惊人啊!大部分同学没来,不代表上午没课。万一老师来了怎么办?

他轻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急,再等一会儿。”

“好吧,听你的。”

“嗯。先进教室。”

“可以。你的位置给我坐。”

“乐意之至。”靠过道的位置给萦同学了,慕正光坐在卢浩的座位上,靠窗靠墙。

徐萦则随口感慨了一句:“你的座位还是这么偏远啊。”

高一(19)班的座位是按照学习成绩和特殊背景排的,慕正光的位置靠窗靠过道。在班主任眼中,他的学习成绩不算优秀。在全班八十几人里,他只能排进前二十,勉强进前十五。往年,他这个排名的人高考时大约能拿570~580分,能考上末流211。

慕正光深知萦同学的成绩比他好,总是居于教室中心。与中心位置相比,他的座位确实偏远,但他并不为此而气馁。他承认了座位偏远的事实:“座位左右对称互换,从左边换到右边,是有点偏。”

徐萦则拿出手机,戴上耳机:“不打扰别人学习了。我去看看新闻。”

“好。”慕正光也带手机到学校了。今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况很特殊,若是出门不带手机,他总觉得缺了点安全感,像是在汪洋大海里迷失了方向一般。

几分钟后,徐萦则把手机推到他面前:“刚出的新闻。视频不长,你看一下。耳机给你。”

慕正光接过耳机,徐萦则把音量调大了一些。

一个青年男子站在鸽群里,发出鸽子一般的叫声。漫天飞舞的白鸽听从人类的号令,在空中聚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视频末尾,那人声称他得到了“与自然有关的语言能力”,能与动物交流。

弹幕里有人说常常看见此人到公园喂鸽子,鸽群形成图案极有可能是动物表演,呼吁大家不要轻信莫名其妙的语言能力。

慕正光看着视频,心生疑虑:“暗”才刚退不久,看视频里的天色,大约是清晨,应该和我们在同一个时区。是今天拍的?刚拍的吗?视频传得这么快?能驱使上千只鸽子,“语言能力”未必是假的。世间本就存在极少数超能力者,或者说异于常人的人,这些人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了?与自然有关的语言能力从何而来?从“暗”而来?见到“暗”的人太多了,得到力量的人是不是也有很多?

新闻放完,徐萦则把手机拿到一边:“有什么感想?”

慕正光看向同学,颇费心思地遣词造句:“故事已经开始了。今后,人们的本能可能会不同吧。”

徐萦则轻轻拍了拍掌,也说了句与年龄不符的话:“这大概是个能改变人们的生死存亡的故事。”

徐萦则的定论完全符合事实,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刻画了诸多死者。在不久的将来,必有更多生死未卜的情节上演。

故事开始,故事发展,故事结束,一切早已记录在案。

9:05,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响起,老师没来,同学也不多,两人出校,谈论,分别。

这天上午,慕正光看了许多条新闻。

哪家医院病人死亡,哪条路上出了车祸,某种发光鱼数量锐减,某地候鸟群羽毛遍地……与人有关的、与人无关的、水里的、天上的……范围极广,影响极深,一眼望去让人惊觉“无边无际”。

此外,各种各样的“超能力”也不在少数。控火能力、计算能力、沟通能力……种类繁多,妙不可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