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美食大亨

作者:寻香踪 | 分类:同人 | 字数:8.1万字

12 第十二章 煲仔饭

书名:美食大亨 作者:寻香踪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0:19

于路对炒胡萝卜丝念念不忘,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炒出了美味绝伦的胡萝卜丝来,连最不喜欢吃胡萝卜的于冰吃了嚷嚷着还要吃。

第二天早上做早饭的时候,他就让阿海教他炒胡萝卜丝。于路虽然也算个厨师,但是做菜的机会却少,除了自家的家常菜,还真没机会做菜,所以他的刀工非常一般,切出来的胡萝卜厚薄不匀。

阿海看不过眼,走过去,从他手里拿过刀,示范给他看:“刀这么拿着才稳。”

于路换过来试一下。阿海说:“别动。”然后伸出手去,拿着于路的手指矫正了一下他的动作,“这样试试。”

于路只觉得有一股电流从阿海的手指头刺啦啦地传到了自己心脏上,然后感觉头皮都麻了一下,他差点没把刀子扔掉:“你手上怎么有电!”

阿海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没吧。”

于路估摸着是静电的作用,但他忘了,他的手是湿的,这种程度的湿是不可能产生静电的。他专注地切萝卜,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确实是切菜的最好方法,这样刀子才稳,多切了几下,发现萝卜片果然均匀多了。

阿海的右手指下意识地捻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看着于路,眼神有些幽深。

于路切好菜,刷锅放油,阿海说:“多放油,能没过胡萝卜,用小火,等油到三成热,再放进胡萝卜丝拉油。拉油时间为15秒。”

“什么程度是三成热?”于路不太善于区分这个。

“油热了,但是没到冒烟的程度。你先放油,我告诉你。拉油是为了去除胡萝卜里的异味,油太烫,胡萝卜容易发黑,时间太短,味道没去尽,时间太长,胡萝卜就不脆了。这个度要把握好。”阿海是个合格的老师,解释得很详细。

于路在阿海的指点下开始炸胡萝卜丝,尽管有大师指点,第一次做还是有点手忙脚乱,最后出锅的时候,由于速度慢了点,胡萝卜没有阿海做的那么脆,不过已经有几分那个味道了,于路觉得还比较满意。

菜端上桌的时候,于冰撅着小嘴:“我不吃这个。”

于路夹了一根胡萝卜丝放到于冰嘴边:“你尝尝,阿伯亲自做的,味道跟平时不一样。”

于冰呲牙吃了一根,点头:“嗯,好吃。”主动动筷子去夹胡萝卜丝。

于路忙活了一早上,听见侄儿这句话,顿时觉得值了,他朝阿海嘿嘿笑:“我也会做了。”

阿海眼里带着一点笑意:“多做就好。”

“遵命,师父,我一定会努力的。”于路笑嘻嘻的。

阿海看着嬉皮笑脸的于路,觉得终于有点年轻人的活泼劲了。

阿海很快就列好了菜单,二十道菜,一半是家常菜,一半是难度比较大的名菜。他将菜单交给罗俊生,不出所料,罗俊生选中的都是难度比较大的菜,大约是觉得既是花大价钱学做菜,就一定要物有所值,学难度大的才合算。

阿海也没把话跟他说开,家常菜虽然看着不值得学,但罗家开的是小酒楼,特别上档次的菜人家还不愿意来吃,卖得最多的还是家常菜,而且家常菜做起来最省事,赚钱也还是靠它。到时候罗俊生发现学了难度高的菜派不上太大用场,自然会要求学家常菜,他等着收学费好了。

阿海的教学时间为早上八点到十点半,之后就得各自去忙了。于路本打算去蹭课,但是阿海选的这个时间他赶不上,早上要买菜,还要洗菜串菜做准备工作,根本抽不出空来。而且阿海似乎也并不打算现在就教于路做菜,主要在出摊的时候指点他做小吃,于路的悟性很好,对火候和食物的特性掌握得非常快,小吃也做得有模有样。

于路还是忍不住好奇心,他问阿海:“你现在教生哥做什么菜?”

“鸡茸海参。”

于路说:“听起来很高级的样子。”

阿海淡淡说:“一般般。”

于路仔细地打量着阿海脸上的神情,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有没有想过,你家里条件应该很不错。”

阿海挑了一下眉:“何以见得?”

“你大概觉得鱼翅燕窝也都是很普通的东西对不对?”

阿海说:“我原来肯定是个厨师无疑,鱼翅燕窝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食材,任何食材,在厨师眼里,都是可以吃的东西,没有贵贱之分。”

于路笑起来,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我也要能做个你这样牛逼哄哄的厨师就好了。”

阿海看他一眼:“当然能。”

于路听他这么轻描淡写的说,也觉得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没什么不能成的。

阿海打算做煲仔饭,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拿到罗俊生交的第一笔学费,他就带着于路过海采购设备去了,从煲仔炉到每一口砂锅,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价钱贵一点不打紧,重要的是材料要好。

于路发现,大概每一个厨师对工具、容器和食材都有着尽善尽美的偏执,从阿海挑选砂锅的态度就看出来了,每一口砂锅,都要亲手摸过,确保内层釉色均匀光滑才行。

买完锅灶,阿海又去买丝苗米,还非要是今年出的晚稻丝苗米,不是就不要。这天下午,他们采购花了很多功夫,直至天快黑,他们才置办好一切回岛。

于路惦记着晚上能不能出摊做生意,那些生蚝还都没处理,放到明天不知道会不会坏,还有客人,今天没去摆摊,也没打招呼,不知道会不会等着。

他们刚到码头,就听见熟人说:“阿路你还在这里,好多人都等着上你家吃蚝仔呢。”

于路笑着说:“去买东西了。一会儿就去。”说着将东西从渡轮上搬下来,装上三轮车,拉回家,东西不少,光煲仔炉就买了俩,拉了两车才拉完,忙完这些,又赶着去摆摊卖生蚝,别的东西可以不卖,但生蚝是鲜货,必须尽快处理掉才行。

于路的三轮车出现在街头的时候,正在吃东西的食客们都松了一口气:“老板总算来了,还以为特意跑一趟要落空呢,走走,上他家吃烧烤去。”

于路和阿海将摊子麻利地支开来,这边火还没生起来,那边客人就自动自发地占了座,很快就坐满了。

于路和阿海分工合作,一个生火,一个调配料,直到火生起来,于路才抽空去挨桌点菜。他一边记着菜单,一边听着客人的抱怨,不断赔笑道歉:“对不住,对不住,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我们下午买砂锅去了,明天准备卖煲仔饭,阿海师傅亲手烹饪,有空的话,还请明天过来捧场。”

“明天就有煲仔饭了?”旁边桌的人竖起耳朵听着于路和客人的对话。

于路点头:“对,今天就去忙那个去了。全都是阿海师傅亲自挑的砂锅和米,绝对都是最好的,味道好不好,明天大家尝尝就知道了。”

“那我明天一定过来吃。”

“老板,你又在诱惑人了,我本来打算今天吃了你家的烧烤,明天早上就回去的,难道我又要多留半天?”

“阿海师傅出品,绝对是信得过的,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先尝为快啊。”

于路的小吃摊靠着口耳相传,已经小有名气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吃烧烤和蚝烙,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满足舌尖上的欲望,哪里有美味,那些老饕们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嗅得到,当然,这也多亏了便利的信息时代。来他们小摊吃烧烤的,就有很多来自县里和市里的人,因为他们这算个旅游景点,来吃美味的时候顺便还能玩,何乐而不为。

于家小摊要推出煲仔饭的消息一传出去,就有很多于家美味拥趸者知道了,有不少人还打算专程赶过来吃第一顿煲仔饭。这个连于路都不知道。

当天忙完之后,于路和阿海回去开始忙活,忙着洗刷砂锅,买了几十口锅子,都得洗刷干净。刷锅的时候于路想到,以后刷锅会是一个大工程,几十口啊,这砂锅跟一般的碗可不一样,锅底是会粘上锅巴的,需要泡很久才刷得干净。自己这个老板,请了帮工,却要沦为洗碗工了,还有比这更苦命的事么,什么时候才能请得起洗碗工呢。

自己是不是以后真能像阿海说的那样,能开饭店,到时候就可以请洗碗工了吧,于路一边刷锅,一边做着美梦。

第二天,阿海没有给罗俊生上课,让罗俊生自己练习。他这个老师学费贵、手艺高,脾气也很大,不好伺候,他说今天不上课,罗俊生也不敢说什么。本来做菜跟读书不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只是这样一来,学习进度就慢了。阿海也不着急,反正该着急的是罗俊生。

罗俊生也不是特别有天赋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得两三分真传,他觉得学着划不来,但是不学更划不来,炒菜水平不提高,就吸引不了客人。更郁闷的是,新学会的菜式推出去,很少有人点,究其原因,还是价钱太贵。小餐馆卖五星级酒店的菜式,有几个会吃呢?

罗俊生学了两道高难度的菜,终于发现自己进入了误区,便考虑着是不是要跟阿海学家常菜。他这边犹豫的当儿,于路家的煲仔饭早就一炮走红了。

阿海在厨艺上绝对是个天才,一个有水平的厨师,不仅仅表现在能够做好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能将最普通的家常饭菜做得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阿海做的煲仔饭种类繁多,除了最常见的豉汁排骨、滑鸡、腊味、黄鳝、牛肉等口味,他还搭配出了各种海鲜饭,香浓多汁的荤菜配上晶莹滑润的丝苗米饭,米饭吸足了汤汁,一颗颗晶莹剔透,散发出诱人的光泽,在文火慢煎之下,锅底烤出一层色泽金黄、脆爽可口的锅巴,那是煲仔饭的精华所在。

一份小小的煲仔饭,集合了米饭的所有精髓,香、浓、软、脆,再配上阿海亲自熬制的老火靓汤,令最嘴刁的老饕们都无从挑剔,每份饭都被刮得干干净净,汤汁也喝得一滴不剩。

于路家本来是卖小吃,没有主食,饭店的生意还不怎么受影响,现在开始卖煲仔饭,味道好,价格便宜,几乎所有人都愿意上他家去吃煲仔饭,岛上几家饭店的生意就开始受到影响。就是他家的煲仔饭僧多粥少,不一定赶得上,因为煮饭需要时间。因此也带动了烧烤和蚝烙生意,因为客人在等待的时候总不能干等,得吃点别的什么来打发时间吧。

生意真是前所未有的火爆,于路发现光靠自己和阿海两个人忙不过来,不过收入也很可观就是了,一份煲仔饭至少卖十二块钱,就算一天卖出五十份,就有六七百块的毛收入,再加上烧烤蚝烙的收入,每天的毛收入随便都能过千,一个月赚个上万块是件很轻松的事。于路深刻体悟到凭本事吃饭这句话的精髓,有本事的人真是去哪里都不怕饿死啊。

只是赚钱也是需要代价的,他们整天都围在灶台前打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胜在年轻,睡一觉又生龙活虎了,但时间一长,谁也吃不消。

阿海终于提意见了:“找个人来刷碗,我忙不过来。”现在于路这个老板几乎彻底沦为刷碗工,剩下的事就只能阿海一个人忙活,他觉得于路去刷碗简直浪费时间和精力!

于路看着阿海,呲牙笑:“好。”虽然有些不舍,于路还是从村里请了个爽利的阿姨来帮忙刷碗,一个月给一千,少赚这一千,他可以学到比一千更多的东西。

于老板的饭店还没开,就已经招上洗碗工了,日子真是越来越美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