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珠峰行动

作者:未来道 | 分类:悬疑 | 字数:6.3万字

第四章 水到渠成

书名:珠峰行动 作者:未来道 字数:1.2万字 更新时间:12-11 13:04

第二天一早,准备完毕,他们拿出一根索降绳,一头绑在一块倾斜的巨大的冰块上,另一头扔进洞中。杨杰从背包里拿出一面红旗,放在这块大冰上。接着,他拿出一张纸,用铅笔写了几句话:“杨杰,赵建国,王一飞,李其渺由此进洞。”他看向大家,问:“还有什么话想说吗?”王一飞回答:“不用了,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引起大家一阵笑。杨杰将纸片放在冰块上,展开红旗盖住纸片,四周用冰块压住,浇点水,防止被风吹走。

李其渺将一个中继通信器贴在一块洞口的冰壁上,开启了工作模式。用手表搜寻通信器,匹配好,测试信号,连接星链通讯,测试正常。

终于,真正的探险开始了。洞中究竟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呢?

王一飞说:“我先下去,到底后你们再下。”他背上背包,戴好安全带和安全帽,用索扣挂上索降绳上的缓降八字环,并打开头盔摄像头,率先进入冰洞中。李其渺打开手表说到:“投影”手表投影出一个屏幕,选择王一飞的摄像头,王一飞头盔上的摄像头拍到的实时画面就显示出来。下降十多米后,洞内逐渐变暗。王一飞打开头灯,环顾四周,发现周边仍是冰雪层。王一飞说到:“一切正常,继续。”缓慢下降近三十米左右时才看到岩壁,再往下是地质断裂带,两边的峭壁相距十米左右远。头灯的光无法穿透裂缝深处,逐渐听到远处传来的轰轰水声。继续下降,终于看到底部。他的脚触到岩石地上,环顾四周,都是黑黝黝的岩石,向上看洞口就象针眼般大小。“我到了,一切正常。”一条狭长的隧道向两边延伸,头灯的光显得暗淡,前方是无尽的黑暗。他仔细察看了脚下的地面,发现这是一块卡在裂缝中的巨大岩石,左右是岩壁,前后都悬空。他站在偏离洞口的地方,躲避可能从洞口坠落的碎冰。

“李其渺下,”杨杰说。

“好的,”李其渺扣好索降绳,熟练的从洞口开始下降。“我下来了,注意落石!”顺利到底。

随后杨杰与老赵陆续安全到达。

大家到底后,杨杰听王一飞说了情况。他们也巡视了周围。他们降在一块大石头上,这个大石头卡在左右的岩壁中,他们站在倾斜的岩石上面,前后不远处都是空的,附近的可见的地方,也有这种从上面掉落下来,并卡在那里的石头。为了前行,他们还要继续下降。

洞穴内,隐约可以听到轰轰的声音,声音就从他们前进的方向传来,老赵拿强光手电,来到岩石边缘,探头向下张望,灯光照进深渊,依然看不到低,他丢下一个石头,许久才听到回声,心中估计还有一百多米深。“还有一百多米深,这里岩石边部比较锋利,不安全。要在岩壁上做个锚点。”说着起身,从背包中拿出一个电钻,在岩壁合适的位置上钻了一个洞,插入膨胀螺栓,用扳手拧紧,挂上挂钩,绑上索降绳。干完这些,“我先下去”老赵说道。

“小心点”杨杰说。

于是,老赵背上背包,穿上安全带,把缓降器与速降绳相连,把主锁挂到缓降器上,顺着岩壁开始下降,没多久,听见老赵落地后的喊话:“到了,一切都好。”声音沉闷。陆续的杨杰他们仨人都顺利下到底部。到了这里,看起来才是到了真正的底部。地面上的石头,棱角分明,这里面岩石很难风化。显然,这个由碎石铺就的地面才是真正的地面。地面斜向下沿伸,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碎石,它们千百年来第一次见到了光亮。

他们稍作休息,然后开始向裂缝深处进发。他们也许是首批踏足此地的人类,洞内除了黑暗就是黑乎乎的石头。路上,时有大石挡道,有的需要从上面翻过去,有的需要从下面钻过去。行走间,突然杨杰感觉到了有什么不对?他一时也没有想出什是什么不对。说道:“你们是否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李其渺说:“没有啊!”他们俩也说没有。

“你有什么想法?”王一飞问,

“说不上,就是感觉有点怪。”杨杰说。

老赵没有说话,他思考着什么。

大家继续往前走,杨杰说:“并不是有什么危险,只是觉得有点问题,一时想不起,继续走,说不定一会就想到了。”

瀑布的声音逐渐变大,感觉快到瀑布了,他们走了几百米后,手电筒照到了一股水流从高处坠落,使劲地砸在一堆小山似的石堆上,显然这个石堆是崖壁上岩石坠落堆积而成。当他们走到瀑布跟前,地上并没有形成水潭,水迅速渗入石缝,消失不见。此处的上方呈现出一个锥筒状塌陷区。尖锐的石头混乱地堆叠,形成石堆。水落在石堆上,很快就不见了。顺着水流向上看,既使用强光手电,也看不见出水口在哪里。他们绕着石堆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

他们沿着崖壁的边缘,继续向裂缝深处前进,磕磕绊绊地走了大约四五公里,一路上滴落的水越来越少。强光手电筒朝上照,可以看到裂缝的顶部已被巨大的石头封堵,现在看起来更象一个洞,而不是一个裂缝,应该是地壳变动时,上方坍塌的岩石,封堵了裂缝的顶部,只有下部狭窄的空间被保留了下来。

杨杰他们的体力逐渐消耗,他们从上面下来已经10小时左右,都感到了疲惫。于是当他们走到一片地面比较宽阔的地方,而上方一人多高的地方,就是一个卡在裂缝里的巨石,象一个锥子卡在了这。杨杰说:“我们就在这里休息吧,这里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累了就休息。”王一飞回答道:“行,休息休息,今天太累了。”

老赵说:“好的,今天走了不少路。”

“这个地方上面刚好有个巨石,能避免掉落的碎石,很安全,适合扎营。”王一飞说。

看见中间的位置有几块石头,大家就坐在石头上,并放下背包。这时候杨杰说:“对了,想起来了,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一路走的比较顺,这路好象是人为修整过的,还有就是这几块石头的高低刚好适合坐,不奇怪吗?”大家都觉得说地对。

“没错,按理来说碎石从上面跌落,应该不会这么平坦,”李其渺说。

“是呀!这石头坐着也基本合适,莫非这都是人为的?”王一飞说。

“看看这片地面这么平坦,都是碎小的石头铺的,还真有点象人为的呢?”老赵说。

大家看着地面,岩壁,搜寻着什么,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迹象。

他们各自找了地方搭起帐篷,帐篷里挂上顶灯。这时这一片空间也明亮了起来,不象头灯照射时混乱的样子,他们喝了点水,吃了点东西。

整个空间幽静、黑暗,隐约还能听见瀑布的水声,更衬托得这里的寂静。

杨杰打开手腕上的手表,打开护盖,上面显示已经晩上8点多了,他们是早上9点左右开始索降的。他们已经下来10小时38分,一直下行一千多米,向西行走了8公里左右。之前地面上海拔高度是4285米,现在已经降到2880米。

地下环境幽暗潮湿,但并不寒冷。杨杰说:“我去前面看看,探探路。”

“我也去,”李其渺说。

“你们早点回来,不要走远了!注意安全!”老赵吩咐道。

“好的,放心!”杨杰说。

于是,杨杰与李其渺轻装上路,一前一后走在一条小道上。

“我一直觉得这条道好像人为修过的,沿着这条小道,虽然有起伏,但没有大的石块,而别的地方就完全无法下脚,你觉得呢?”杨杰说。

“是呀,沿着这条路就比较好走,如果偏一点,就不好下脚了。”

他们俩边走边聊,四下张望,灯光所及之处,也许都是第一次被人类看见。他们走出大概百米远,隐约中看见前面黑乎乎的有几个象帐篷巨石,这几个巨石却规则的沿岩壁排列,感觉很鬼异,杨杰停下脚步说:“你看前面是什么?”

“帐篷?象几个帐篷。”李其渺惊呼道。

“是,很象,快点。”杨杰说着加紧了步伐,李其渺紧随其后。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这几个巨石旁,在灯光的照射下,清楚的看见这的确就是4顶帐篷,底部两米见方,有三米多高,看样子已经很久没有人动过了。

“居然曾有人来过这里。”杨杰说。

“妈呀!太不可思议!”李其渺表情严肃的说。

杨杰走过这四顶帐篷,巡视了周边,说:“有人吗?”

没有任何回应,他也知道不会有人回应,看着这种帐篷款式也该是一百年前的了。帐篷朝外侧的进出口都遮住了,看不到里面,杨杰弯下腰,轻轻的拉开一个缝,“啊!有人!”杨杰大声说道。“你别看了,死人。”

“老赵和王一飞,快来,发现几顶帐篷。”杨杰大声喊着,他们刚走岀不远,他们应该可以听到。

在他们俩人来之前,杨杰又分别看了其它三顶帐篷里面的情况,都有一个人平躺在那,露出的面部己经乌黑干枯,显然己经死亡很久了,从面部特征看,明显是西方人的类型,深目高额,黑洞洞的眼眶深陷其中,感觉特别恐怖。

但从他们平躺的身姿看,他们是平静的死去。并没有一丝混乱的迹象。

身上覆盖着毛毯,只露出头部,看面相应该是西方的探险者。

这时远处传来老赵和王一飞快速奔跑的踩到碎石路上的嚓嚓声,不一会他们俩就到了。“什么情况?杨杰。”老赵在还有十多米远时就大声的询问。

“你们看,这几个帐篷。”杨杰说。

老赵和小王气喘吁吁的跑过来,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惊呀的瞪直了双眼,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里面都躺着一个人。”杨杰说着蹲下来打开了第一个帐篷的门布,并把它翻到侧后面,这样清楚的看到里面笔直躺着的人,脚部有一个背包,头部靠里放着一个饭盒,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毛毯盖着头部以下。

“这种帐篷,背包,以及人面相很象西方人。”老赵说。

“会不会,传说中的德国纳粹?”王一飞说。

“是他们的可能性最大。”李其渺说。

“看看他们带的东西就可以判断了。”老赵往前一步说。

杨杰蹲下来,用手慢慢的掀起毛毯一角,随着毛毯拉开,果然是一个身着德国党卫军军装的人,露出手部时,可以看到挎着枪袋,手枪在枪袋内隐约可见,右手边放着纳粹军帽。杨杰把毛毯拉到脚部,这人上半身全部露出来了。就是一个纳粹军人。

“果然传说是真的,希特勒真的派人来寻找传说中的雅利安人的发源地香巴拉,只是这些人都死在这里了,看样子他们没有找到,也许就差一步了。”杨杰说。

“是呀!看看他们背包里有什么东西?”老赵说。

杨杰伸手将放在那人脚边内侧的包拎了出来,放在老赵那,又伸手摸了摸上衣的两个衣服口袋,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最后拿起那人头边的铝制饭盒,用力使劲打开,里面放着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也许是食物?杨杰想。把它盖上又放回原位。这时老赵也打开了那个背包,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拿出来,都是衣物,并没有别的东西。

“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他身份的东西。”老赵说。

杨杰看了背包外面,也没有像现代背包那样有很多小口袋,一切都一眼可见。“再看看别人吧”杨杰说。

他们又去其它人的帐篷看了一下,也基本上一样,没有发现可以证明他们身份的东西。

“不会啊!他们是军人,又都穿戴整齐的军服躺在这里,他们显然是知道自己无法活着离开了,也就坦然的面对死亡。”杨杰说。

“是呀!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军装死呢?”王一飞问。

“他们来到西藏绝不会穿着军装来,应该是着便装,就像从背包里拿出来的衣服。”李其渺说。

“他们应该是在死之前换上了军装,以证明自己军人的身份。一般的军人都会这样做的。”老赵说。

“是的,他们的身份应该是隐藏的,一般军人都会随身携带一块铭牌,但他们脖子上没有。”杨杰说。

“以前看电影上,他们会把铭牌藏靴子里。有可能吗?”李其渺说。

“有可能的,看看他的靴子里面有没有东西。”王一飞说。于是,他走到那第一个人的帐篷处,附身掀开脚部的毛毯,果然这人穿着一双军靴。王一飞蹲下,用劲想脱下那尸体上的靴子,可是僵硬的肢体让他很难脱下,猛一使劲,靴子底被拽下来,他把靴子底递给老赵,又把另一只脚上的靴子底给拽了下来。他拿着鞋底,用手扣开粘在上面的鞋垫,掉出一片灰白色的金属片。“就是它了”王一飞激动的说。他捡起那个金属片,果然上面有一串字母以及数字。“看看,字母应该是这个人的名字,数字应该是军队翻号。”说着把金属片递给杨杰。

杨杰看了看,也不认识这些字母,但可以更肯这是德文。这时李其渺打开手表盖,说:“识别字体”她将手表对准金属片,手表发出闪光拍照,于是投影出这一串字母,并发出声音,听上去好像“托马斯*米勒”。

“其它的应该也在靴子里了”老赵说。

“他们四个人是不是太少了?传说中他们为二十多人,其它人去哪了?”杨杰说。

“他们就没有留下记录吗?”李其渺疑惑的说。

这时,杨杰争想起什么似的,回到第一个人那里,弯腰拿起那个刚刚打开又放下的饭盒,再次打开,“这里放的不应该是食物,他们应该吃完了所有食物。”说着,另一只手放下盒盖,拿出那个油纸包的东西,放下饭盒,两手轻轻的打开包裹着的油纸包,果然里面不是食物,而是一本手掌大小的笔记本。“这就对了。”

“笔记本,这个上面应该记录了他们的经历。”李其渺说。

“我看看其它人有没有留下什么笔记本。”王一飞说着就去了下一个人的帐篷,同样找到饭盒,里面却是空的。其它的都是一样。“看样子只有第一个人作了笔记。”

回到杨杰那,看着杨杰正在一页一页翻看,但都是德文,他们都不懂。

“回露营处再慢慢看吧,”杨杰说,“把东西都给他们恢复原状好了。”

他们几个分别到几个帐篷处,将物品摆放到原处,盖好毛毯,扣好帐篷门帘。一切都好象和刚来时一样。

他们快速回到露营处,大家坐在一起,用手表识别笔记本中的文字。

杨杰先翻到笔记本中的最后一段文字,用手表拍照提取文字并翻译其大概意思是:“我们己经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我们知道自己即将死亡,这是最后一次记录,自从我们确认无法离开这里时,我们就换上了军装,我们以死效忠我们的元首。”

“这可以确定他们是希特勒派来寻找传说中的香巴拉。”杨杰说。

于是,他们又逐个翻译了每一页的内容,大致了解了这个德国探险队的基本情况。

“这个叫托马斯的是一个党卫军军官,他是第二次来西藏,他们以探险者的身份来到西藏,第一次,他们得到了一些关于香巴拉的传说,虽然搜集了大量当地人提供的信息,但他们也觉得这种事比较不可信,并没有得到可信的确凿的证据,但为了向元首汇报工作,他们只将好的一方面进行了汇报,元首认为有必要继续探寻,于是他们又组织了第二次探险。这一次他们从一个老喇嘛那得到了这个进入香巴拉的入口信息,并找到了一个向导带领他们来到了这个雪山中的溶雪洞内,他们一共二十一人,到了这里后,向导离开了,他们在这个溶雪洞中安营扎寨,他们四个以先遣队的身份率先下降到了洞内,他们搜索了这个洞内所有地区,发现这个洞的两端都堵死了,并没有通往地下世界香巴拉的入口,他们返回到这个下降点处,准备派人上去汇报情况,可就在这时,大地猛烈振动,冰雪从他们下降的入口掉落,唯一一个下降用的绳索也脱落下来,那个微弱的洞口的亮点也消失了,他们进入时携带的电灯,蜡烛,也几乎用,食物也了了无几,他们想等上面的人再次送东西下来,可一直再没有动静,他们知道一切都完了,上面应该是发生了雪崩,那个溶雪洞可能己经坍塌,上面的人可能都死了,他们在这几百米下的洞中不可能生存,他们用最后的蜡烛,写下了这个记录,希望元首再次派人来时,能找到他们,以示他们对元首的忠诚。”

了解了这些德国人的经历的事,大家都沉默了,笔记本中说这个通道的两头都是堵死的,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探索了,难到这里面是死路一条?

“不会的,一定有其他入口,我相信。”杨杰说。

“大家不必恢心,杰哥是被一个神秘的人指引而来的,一定能找到入口。”王一飞说。

“不早了,大家都休息吧!”杨杰说。

大家互道晚安,各自进帐篷休息了。笔记本中的记录并没有让大家不安,也许那只是一个错误,一群不该来这里的人的错误。一天的疲倦让他们俩很快入睡,仿佛比在地表睡得更安心。

几个小时过后,杨杰从睡梦中醒来。他看了一眼手表,发现自己睡了整整8个小时,感觉精神焕发。他坐起来,拉开帐篷的拉链。此时王一飞问道:“杰哥,起来了?”

“是的,你睡得怎么样?”杨杰问道。

“很好,”王一飞回道。

“在这里睡觉连梦都不会做,太奇怪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刚闭上眼,一睁眼就8个小时了。”李其渺说。

“是啊,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吃点东西,咱们就继续出发吧!”老赵说。

“好的!”杨杰回应道。

他们随便吃了点速热早歺,收拾好帐篷,装好背包。杨杰环顾四周,回应道:“好了,怎么样,都可以出发了吗?”说完,他拿起背包,放在石台上。这时,他的头灯照在岩壁上,他突然发现的岩壁似乎被人凿过的痕迹,基本处于同一平面,而正下方正是他们坐的平台。他仔细打量着石壁。隐约间,他看见岩石上有一个阴刻形状,类似一个字,但他不认识。再细看,两边还有同样大小的阴刻字符。“这是文字!这里曾经有人来过!”杨杰高声说道。其它仨人立刻站起来,顺着杨杰的目光看向石壁。是的,那确实是一行字,但这是什么字呢?或者说,它是一种符号。在这行符号的后面有一个箭头,指向裂缝的深处。“这个应该是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杨杰分析道。

“这么说,真的有地下文明了?!”王一飞激动地问。

“这可以证明我们之前的猜想,这路这石登,都是人修的。”老赵说。

杨杰打开手表盖,说道:“拍个照,识别墙上的字符。”他将手表对准石壁扫了一下。这时,手表的表面发出微蓝的光,在杨杰面前一米多投影出石壁上的刻字符。同时,一个亮条在左右扫描,这几个字逐渐从同色的背景中显现出来,而背景则逐渐淡化,只留下这五个明亮的字符和箭头。手表发声:“资料库中搜索不到这样的字。”杨杰盖上手表盖,投影消失。

“李其渺,我们的通信可以连接云端吗?”杨杰问。

“可以,我在途中需要中继的地方都安放了装备,我也可以联上网。”李其渺说。

“我刚才还向家里发微信,报平安呢。”王一飞说。

“那这些字,一定属于我们不曾认识的文明。另外暂时不要将这里的拍摄的视频让外人看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杰说。

“这说明这里曾有智慧生命来过。那么,这个地下文明完全可能存在。这一发现将轰动全世界。”老赵激动地说。

“走,赶紧找到那个传说中的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说不定我们可以扛一袋金子回去。哈哈”王一飞激动的说,脸上洋溢兴奋的表情。

“你进入佛境,就不想要金子,等你岀了佛境,又想要可来不及了。”李其渺打趣道。

“走,按箭头方向走,就可以到达了。”杨杰充满信心的说。

每个人顿时干劲十足,背起背包向前走去。再次路过那几顶德国人的帐篷时,大家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他们错过什么吗?

又走了许久,在灯光可见的距离,前方好像有一堵石壁,杨杰心想:“没路了?到了德国人所说堵死的地点。”

“洞口是被堵死了。”王一飞说。其它人都没有说话。当他们走到跟前,看见通道被石头堵死,感到十分奇怪:“难道是他们用石头封死了这里?他们不想出来?还是不想让别人进去呢?”王一飞说。“他们不想让外界的人再进入他们的空间,所以把这个通道堵死了。”老赵说。

“不会吧!他们怎么也许要空气呀!”李其渺说。

“是呀,没有空气怎么生存呢?”王一飞说。

杨杰拿起强光手电筒往石缝里照,眼睛看着缝隙。他将头贴近缝隙,往里看,却什么也看不见。这些石头叠压在一起,纹丝不动,而且不止一层,这分明就是要完全堵死这个洞口。看石头摆放的形势,这肯定是人工垒的,绝不会是自然堆积的。

这可如何是好?杨杰心中疑惑道:“该如何进去呢?”

大家拿起强光手电筒四处照,试图找到一些线索,但没有任何发现。

一堵墙,从地面一直向上,超过自然坠落的卡在裂缝中的巨大石头,看不到有多高,显然是将整个裂缝全部封死了。

他们反复察看这个断头洞,希望能找到点什么。突然,李其渺看见了一个灰色的东西,与岩石的颜色不一样,它在头顶乱石堆积的一个石缝中,一头卡在石缝里,一头伸出来一点,悬空在那里。说道:“你们看这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随着她的手电筒光柱,看过去,当四个头灯光柱都照到这个东西上时,就清楚的看见这个东西,应该是一根骨头。“是骨头!”王一飞大声喊道。大家都确认是一根骨头,看起来像一根腿骨,那个端头的形状表明就是一个大腿骨的股骨头。这表明这里曾经有人死亡,也表示有类人生物来过这里。

“这再次证明了传说中的地下智慧生命空间确实存在。但是,这条路被堵死了,我们该如何进去呢?”王一飞自言自语道。

杨杰没有回应,继续四处搜索,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心中有个疑问:“这个骨头是怎么到了那个高度呢?”

大家遍寻了周边的每个角落,再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随着时间流逝,仍然是一无所获,就停下了搜索。

“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考虑这个骨头是怎么上到那个位置的,人为放上去的吗?这有十几米高,很难人为去放,没什么必要。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水冲上去的。”杨杰说。

“但骨头在水里飘不起来呀?!”李其渺说。

“一种可能水很大,冲上去的。另一种可能,是这一层石头上面还有空间,从上面被水冲下来的。”老赵说。

“老赵说的对,不是水冲上去的就是水冲下来的。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里面会有大水进来。”杨杰说。

“那跟水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堵墙就是为了挡洪水?”李其渺说。

“是的,就是为了挡洪水。洪水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杨杰说。“洪水必然会淹到地下空间”

“这就说的通了。”王一飞说。

“他们把这里堵死,就必须要有另一个岀入口。”老赵说。

“是的,一定有另一个,但不会在这附近了。”杨杰说。

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大家又陷入了沉默,都在想另一个出入口会在哪儿呢?

“我们应该回到之前我们休息的地方,那几个字表达了什么意思?”大家想想,“是向前,还是“此路不通”?”杨杰说。

“那里有四个字,当然是“此路不通”了。”王一飞说。

“对,就是“此路不通”,告诉后来的人,前面堵了,不能走了。”李其渺说。

“那我们回到那个有字的地方,”老赵说。

“走,回去!”杨杰说。

他们沿着原路返回,同时仔细检查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的确,经过仔细查看,这路的两边的石堆里,偶尔会有一些乌黑的木头,它们在千万年时光里变成了乌木,都是被水冲进来的。

“我猜另一个通道应该是在上面,这样才可以防止水淹。”杨杰边走边说。

“是的,一路上也没有发现什么叉道?”李其渺说。“你有什么想法吗?”

“你看,他们进入这个地下空间后,发现这个地方经常被水淹没,威胁到他们的生存。于是,他们堵死了这个裂缝。那么他们必须开辟出另一个通道用来进岀。这个通道一定要高出现在这个通道。”杨杰说。

“这个猜测很有道理,但是另一个通道会在哪里呢?怎么找呢?”王一飞疑惑地问。

“我们回到休息的地方找找看吧。”老赵说。

他们赶紧往回走,路过那几顶帐篷时,杨杰心想:“这几个帐篷一直在这,说明一百多年来就没有发生过洪水。”当回到有字的地方时已经气喘吁吁。他们坐下来,抬头看着这个斜插下来的巨石,希望能找到什么线索。杨杰仔细观察平滑的崖壁与巨石的交接处,形成了一个夹角,在崖壁平整的位置上都有一些凹槽,再看,岩石这边也是一样的,往上不远还有,心想莫非是脚蹬?难道他们是延着这个倾斜的夹角,爬着崖壁向上,去到另一个通道吗?杨杰心里想着,两边凹槽基本上是对应的。是的,他们应该是从这里沿着崖壁与岩石的夹角处向上攀登,去到另一个通道。杨杰认定后,说道:“他们应该是从这上去的,上面有别的通道。”大家顺着光线看去,说道:“对的,一定是!”

“是的,这个角度对于我们攀岩爱好者,是很容易上去的,看样子古人也喜欢攀岩,哈哈。”王一飞笑着说。

“很有可能!”老赵说。

当他们确定这里是一个向上的通道后,他们心里就有数了。他们坐下休息,吃了点东西,恢复一下体力,并策划下一步的行动。

休息一会后,杨杰站起来,从背包里拿出小型无人机,遥控它起飞。无人机灯光照着崖壁与巨石的夹角,逐渐升高,无人机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传到手表上,手表投屏显示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在崖壁与巨石的夹缝处,隐约可见一个个脚蹬规则的由下而上排列。当升到五十多米时,他们看到一个水平岩壁裂缝。这个裂缝不是很高,勉强可以一个人爬着前进。为了安全起见,杨杰没让无人机进入岩壁裂缝,而是让它继续在向上飞行,查看一下整个空间情况,在崖壁上只有这一个横向裂缝,可以看见横向裂缝向前沿仲开口逐渐放大,应该可以站立。杨杰又操控无人机飞近裂缝下边缘,试图看清楚横向裂缝内的情况。

杨杰说:“沿着这个夹角可以爬上去,到达上面的横向裂缝,”

“不太安全,如果滑脱,那么后果不可想象。”老赵说。

这时,王一飞说:“杰哥,我先从脚蹬处攀爬上去,然后固定好绳索,你们再上。攀岩我在行,这里还有脚蹬,没问题的。”杨杰看着王一飞,心中不禁佩服他的勇气。

“好吧,注意安全!”杨杰说道。

王一飞拿了一捆索绳,一头绑在腰上,又拿了一把电钻挂在腰带上,准备好,杨杰和老赵用头灯照亮岩壁,方便他看清楚,他一使劲,整个身体升上去,一只脚踩到左边的岩石脚蹬,另一只脚踩到右边的脚蹬,手扶崖壁,一步一步上爬。象是一个壁虎一样,身手敏捷。

王一飞就这样顺利来上面的岩石裂缝,钻进去,他看了一眼里面,不远处,裂缝就逐渐抬高了,可以站起来行走。

他又看了一下脚下的岩石,用电钻钻了一个洞,放上彭胀螺栓,并固定好,绑上索降绳,喊到:“好了,试一下。”

杨杰用手拉了拉,满意地说:“可以,挺紧的。”

于是,杨杰让李其渺先上,她挂上索具,用一个手升器开始向上攀登。很快,她就顺利地到达了水平裂缝的平台。

她用手表与杨杰通话说:“杰哥,我上来了。我们先把把背包拉上来。”杨杰回答道:“好的。”

随后,他们将四个背包拉了上来,老赵和杨杰也先后顺利上来。

这个裂缝较低,他们只能半爬着往里走。但随着深入,水平裂缝逐渐变高,他们可以站起来低头走了。他们走了几百米后,终于看到了一个洞口。这个洞口在地面上的,一直向下延伸。

洞口实际上是一个裂缝,宽度约一两米。由于内部非常黑暗,无法看清它延伸到哪里。在裂缝的进口处,可以看见,有一个明显人为修建的台阶。这个台阶应该是由底部开始修建,使用大石块修建,每个石块恰好卡在裂缝处,一个压住一个,直到上面的平台。

台阶一直向下延伸,手电筒的光线无法照到它的尽头,仿佛通向了幽暗的地狱。

他们四处查看了一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几个小裂缝都是自然形成的。

他们又回到洞口前,杨杰说:“好了,我们应该走到正确的道路上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吧。”大家坐下来,喝点水,吃了点干粮。

杨杰打开手表盖,询问当前的海拔高度。手表回答:“2857米。”杨杰盖上手表盖。杨杰心想“李其渺已经把通信装备安装好了。说道:“我们出发吧。”大家回答:“好的。”

他们四人沿着石阶向下走,必须小心的看着石阶,因为每阶石阶的高度都不一样,是就着岩石的大小随机摆放的。不小心就会摔倒。他们走了一段时间,大概三个小时左右,黑暗中隐约看见有亮光。杨杰关掉头灯,果然在遥远的黑暗深处,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亮点,看起来还很遥远。杨杰说:“看那个亮点,那应该就是这个洞的出口。”

李其渺疑惑地问:“怎么会有亮光呢?有人?”

“说不定我们到了地下世界了!”王一飞说。

“不知地下世界是什么东西可以发光。还是用电?”老赵说。

“我们可以发明电,地下世界的人更智慧,应该早就用上电了。”王一飞说。

他们一路聊着,一边缓慢的下行,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接近亮光。

当他们朝亮光走去,发现竟然是个洞口。这个洞口有一般门的大小,当他们走到洞口的尽处,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洞厅。洞厅的墙壁上散发出昏暗的金色的光,他们所在的洞口在洞厅的上部,巨大的空间在他们脚下延伸开,看不清有多大。

杨杰打开手表盖,说:“扫描整个洞厅。”手表随即射出一束蓝光,对整个洞厅进行扫描。在杨杰面前,整个洞厅的模拟形状被投影出来,并显示出洞厅的长宽高。这个洞厅的最长处有585米,高低有96米,宽度有300多米。基本是一个椭圆形的洞腔。石阶沿着洞壁向下延伸,一直到达洞厅的最底端。

杨杰很好奇这里的石壁为什么会发光,于是他对手表说:“扫描石壁。”他将手表对准石壁,手表开始扫描识别。很快,手表将石壁的成分组成显示在空气投影屏上。杨杰仔细查看矿石成分表,身为地质专家的他明白,这里的石头全都是玉石。光线是由别处穿过玉石而来,表现出此好的透光度,玉石品质一定是上乘的。然而,光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时,王一飞说:“杰哥,咱们继续往下走吧。”于是,他们继续沿着台阶向洞厅深处走去。现在,即使不打开头灯,他们也能看清脚下的台阶,台阶都透着光亮。下行的路很轻松,等他们走到台阶的尽头时,转过一个弯,他们突然看到一个更为巨大的空间在脚下展开。这里金光闪闪,无论高空地面都散发出金光。空间巨大无比,一眼望不到边际。在遥远的地方,隐约能看到建筑群落与金碧辉煌的大殿,在大殿的前面有一片碧蓝的湖水。这是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这个洞口同样位于这个巨大空间的顶端。台阶蜿蜒而下,一直消失在远方。站在这里杨杰立马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向他袭来,似乎可以飞起来一样。

杨杰打开手表盖,将手表对准空间,并说道:“测量空间。”随后,手表发出一束蓝光,开始自上而下地扫描整个空间。在杨杰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整个空间的画面。然而,由于空间特别巨大,扫描仪无法确定具体的尺寸。

杨杰又问:“现在的海拔是多少?”手表回答:“983米。”

王一飞说:“我们已深入地下了。”

老赵说:“我们从4800左右下来,己经下行了4000米。”

他们站在那里许久,似乎都忘记了此行的目的。大家并没有惊喜的欢呼,而是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宁静,那种经过艰难困苦才有的安心,身心合一,无尘无念的静寂,仿佛心灵一下升华了,不再被尘世挂碍。

“太美了!”李其渺说。

“不能用美来形容,应该是佛界的庄严净土的样子。”老赵说。

“是,是这种感觉”王一飞说。

杨杰没有说话,他似乎沉醉到其中了,突然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像是曾经来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