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凶宅诡闻录

作者:华夫子 | 分类:科幻 | 字数:6.0万字

第十章马良独修金山寺

书名:凶宅诡闻录 作者:华夫子 字数:7.7千字 更新时间:12-10 22:41

李湘怡深知自己老公在小酒没喝之前,他们家在马家荡的马良寺边上。

三两小酒下肚,那整个马家荡便成了他们孙氏家族的了。充其量,孙道良也不过是孙氏家族的一个分支。他爷爷和孙雨晴是堂兄弟,再借用孙雨晴的在马家荡多年以来的名号,是不是有点不识时务了啊!

过去,在马家荡,只要提到马良寺和孙雨晴,附近百二八十里的乡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如今你再提到孙雨晴,仿佛已经成为历史。没什么记得孙雨晴在马家荡是个什么角色,但是,无论是现在或者将来,马家荡的马良寺和孙雨晴他们家老宅基地的传说,还是令人神往。

也不知道孙道良凭什么三句话不到,就搬出他们家老宅基地和孙雨晴他们家老宅基地和马良寺相提并论。

或许,马良寺的传说令孙道良羡慕不已。马良独修金山寺,不要江南一锹土。据说远在几百里地之外江南镇江的金山寺,是马良一个人从马家荡雇用船只,挖土运往镇江的金山寺修建的。

现如今的马家荡,之所以三面环水。其原因是那三面的泥土,都被神仙马良动用苏北船只运往镇江的金山寺去了。为什么要修金山寺,是因为老法海是马良的师傅。想当年那老法海得知白蛇缠上许仙,为了阻断人畜这一孽缘,老法海动用人力物力在在镇江大兴土木。

江南水乡,原本人烟稀少,土少水多。倘若继续以镇江本地泥土修建耸入云天的金山寺,唯恐江南镇江河道网络,水深流急。于是,老法海想起远在马家荡的弟子马良。要求他从江北马家荡运土至镇江,协助修建金山寺。

为的是降妖除魔,将白蛇打入金山寺,令其永远不得翻身。

马良不敢违拗师傅之命,夜以继日雇民船,连续不断的往江南运土。

人挑牛拉车,大木船扬起风帆。

纤夫赤膊上阵,日积月累。眼看就快到老法海师傅规定的期限,急得马良亲自带领纤夫跋山涉水,一步步拉着纤绳,赶往江南的镇江。尽管如此,期日逼近,可那堆建金山寺的土砖始终跟不上步。

为了防止自己拉纤时打瞌睡,马良令其船工手拿皮鞭,对着自己肉体时不时作出抽打的提醒。意在不能因为自己的劳累,而耽搁运土回江南的时间。

耽搁师傅老法海修建金山寺的时间,即是对妖孽的纵容。白蛇和许仙一天不分开,师傅老法海是一天难以入睡。马良深知师傅的委任重大,他哪怕搭上性命也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师傅的重托。

而此时此刻的师傅老法海,已经去了杭州西湖,他正在酝酿着怎么将白蛇捉至金山寺。

西湖一战,老法海因为体力不支,道行不深败下阵来。于是,他心生一计,将许仙诱骗到镇江的金山寺。明知道白蛇为了千年续缘,定不会放弃对那许仙的追求。老法海只是利用白蛇对许仙的深深爱慕,所以才出此下策。

眼看老法海计策即将得逞,可是,捉住白蛇,老法海又能怎么样?

拼他的道行根本不是白蛇和青蛇两条蛇的对手,因为彼此都有千年修行的根本。为此,老法海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爱徒马良身上。可是,马良豁上性命,也难以完成师傅提前捉住白蛇的计划。正当老法海左右为难之际,马良突然遇到救星。

那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从苏北路过,她驾起云斗,云游四海。

却目睹马良没早没夜的被人抽打着,和众纤夫拉着大木船,拼了命的赶往江南。她不知道人间险恶,为什么有人要对一个光着膀子的纤夫,使劲的抽打。便降下莲花云斗,化妆成乞讨老太太。身边跟着一男一女两个童子,化妆成两个孩子,乍一看,给人以母子三人乞讨的样子。

“请问小哥,你们这里可有些吃的什么的给我们一点吧!我们娘仨几天没吃饭都快饿死了,可怜可怜我们吧!”化妆成老乞丐的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拐杖,一看就知道是沿路捡拾的树枝丫。身上穿的衣不遮体,破衣烂裤,赤着脚。

幸亏是大夏天的,马良见问急忙止住脚步。

他对着船家大喊:“船家,停一下。快给这位苦难人家一点米汤,放心。你只要给我的那一份给她们就行。中午,我不吃饭便是了!”那年头,多带一个人就是多一分负担。谁家都希望少生几个孩子,可就是少生不了。

因为,没人知道一男一女组成的一个家庭,不会生好多孩子。

有的人家,大孩子还没断奶,小孩子便自然怀孕了。

无论霜打雪夺,只要临身足月,找个接生婆,便会自然生产。说也奇怪,那一会的妇女,什么体力活重活都干,却难得听见有人说谁家的娘子因为压力过大而流产。所以,孩子多的人家,几乎无法养活。像这位老奶奶带着两个孩子,光靠乞讨过日子,何其艰难。

马良是个善心之人,他本人是孤儿。

靠吃百家饭长大,所以,他特别同情站在自己面前乞讨的娘仨人。当然,他更知道船家日子维系的艰难。省吃俭用,为的是每装一船土到江南镇江,只能换回几斗米来作为运费。所以,船家也是按人头,按斤两给每一个纤夫带饭。

一个萝卜一个坑,船家深知马良将自己的份儿给了娘仨,将预示着马良自己这一顿饭要饿着肚子。

拉纤的纤夫饿着肚子怎么能干活?

船家煞是在意,也搞不明白马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不要命的去为师傅卖命。给师傅卖命也就算了,沿途遇到乞丐,他也伸手相助。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唉......!

真的不知道他图的是个啥?

船家提醒他说:“我说马良啊马良,你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压力有多大。完不成师傅交代的任务,金山寺到时间修不起来,师傅要怪罪于你。乞丐吃不成饭,你也要管着;看到纤夫举步维艰,你把自己也豁上去。依我看,你这条命索性丢给你师傅的金山寺得了。”

马良手里拿着没有袖子的褂衫,坐在河堤上扇着风笑眯眯地回答道:“呵呵,船家,我不会让你为难。你只需要给我的那份给她们娘仨便是了。至于我师傅的金山寺,我只要尽其所能便是最大心安。哪怕有万分之一可能,我也得付出百分百的代价。不到黄河心不死,走,伙计们。”

见得船家将米煮汤端给娘仨,马良一挥手,即刻动身。

观世音菩萨好生奇怪,你说这老法海要人家从苏北的马家荡运土去干嘛呀?难道,他要修建镇压白蛇的金山寺,非得要从马家荡挖土不可吗?否则,镇江的金山寺,依山旁水,山石成堆,那老法海为什么不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为了弄个明白,观世音菩萨给两位道童使个眼色。便带着好奇心,和颜悦色的问道:“啊哟,多谢恩人相求,否则不然,我娘三命要休矣!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不知道我们娘仨给诸位帮忙,恩人是否应允?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吃了你们本身该吃的饭,那就得帮助你们做完该做的事,恩人意下如何?”

船家一天此言,急忙乐不可支:“啊哟,我们正在愁没办法按时到达金山寺,您能主动帮忙,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俗话说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啦!难得你们娘仨有份报恩之心。这样吧,作为船家,我们自家人每个人也少吃一碗,给马良师傅的补上。放心,我们不会让他忍饥挨饿。自从遇到马良先生,我们是一路上碰到的都是好人啦!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面对船家的连连作拜,娘仨只好客随主便了。

马良见此情景,连连摇头说:“船家不可,万万不可。纤夫,是我们的事,不能因为我们有恩于人家就为了自己的方便,道德绑架娘仨。你们走吧,我们只是救济你一时,下一顿饭在哪一家着落,才是你们娘仨考虑的事情。举手之劳,区区小事不值挂在心上。三位,请恕我之言,接下来你们还要有好多路要走,还是就此惜别吧!”

马良再三退让拒绝,娘仨就是不答应。

无奈之下,马良也只能满足娘仨心愿。但凡娘仨搭上肩膀的纤绳,船家忙于掌舵。而从不担心船在水面上行驶的速度。因为,只听得船头水哗哗的湛起老高浪花。马良和其他纤夫也顿觉得自己脚下生风,纤绳在自己肩膀上,不见得费力,仿佛整个人都在悬空中行走。

迷迷糊糊中,马良和所有人一样,包括船家,都睡了一觉。

一觉醒来,睁开眼,前面即是金山寺。

哇塞,所有人目瞪口呆。回头望望那娘仨,只见得天空中一朵闲云冉冉升起。观世音菩萨隔空传音:“马良,希望你以后记住这一句话:好心人终究会得到好报。只是不一定在自身,但绝对在儿孙。做坏事、做缺德事亦是如此!”

马良率领船家和众人,即刻跪地叩拜:“多谢大慈大悲观世音,弟子铭记真言,绝无二心!”

呵呵,他们那里知道,正是马良让米粥汤的行为感动了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施法,将江北的一船一船的泥土运往金山寺。马良从此再不用担心金山寺的用土问题了,老法海也不要担心金山寺是否能按期完成了。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佛尘一挥,一船船的马家荡泥土顷刻间而至。

只是马家荡人眼见着自己的四周变成一片片汪洋,那白花花的清水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芦苇荡就此诞生。野鸭成群,鱼虾成堆。马家荡从此以后变成了鱼米之乡,河道,纵横交错。湖泊,一座座紧紧地相连。

什么大众湖,乌金荡,宝应湖,洪泽湖在四周环抱。

而拥有第一支船队的刘家庄商船,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兴起。孙雨晴联系刘家庄刘老爷家船队,从江南江北运送货物来往。孙雨晴一鸣惊人,为此立下汗马功劳的的莫过于刘家庄的刘老爷。不能不说在马家荡这一带,孙雨晴孙老爷家族威名远扬。

孙道良以此为荣,也不能说他有什么过错。

毕竟,他是老孙家族的后生。有人道后生可畏,但不知道孙道良身上有什么值得人可畏之处,或许现在你还没看明白。将来有一天,方知孙雨晴家族的后生们甘冒斧钺,披荆斩棘,敢向天地嘶吼,敢问苍生何故哀愁!

对自己男人习惯于调侃孙雨晴家族的事,每每道起来他就夸夸其谈。

诸不知诚实的人为人只说三分话,留有七分保自身。

可是,李湘怡发现他们家老公只要喝酒上头,再秘密的话,对他来说都是公开的笑谈。时常将自己在二军大的经历,对外说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以此为荣在别人面前炫耀,似呼已经成为他一种和别人聊天的生活习惯。

他也不怕别人笑话,一提起曾经,兴趣马上上来。

平时喝三两,提到自己老孙家的以前,他情绪夯奋能喝个半斤八两。

要说当年他犯错,主动交代问题,求得组织谅解,也不至于落得开除军藉的下场。要么说他们家丈夫孙道良有一股拗劲呢?你要这样一种性格的人,去低三下四求人帮忙,不用别人判断,李湘怡自己就可以断定孙道良他绝对不可能走出这一步。

唉,提起他们家男人孙道良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高中毕业,他没有考上大学,随即应征入伍。

时来运转,三个月的集训过后,别人选择逛街打游戏,他侧选择学习文化课本。大学没考上,他就在部队的业余时间,选择就读大学课本。班长对他并不感兴趣,一个书呆子对班长来说没什么好羡慕。但是,连长和营长就不这么认为了。

通过多次观察,连长和营长不动声色。到了来年军校招考时,连长通知他去应考。孙道良不以为然,反正考大学没考上,再丢一次脸又能拿我咋样?于是,他欣然答应了连长。其实,给他报名的人,是他们的营长。

这小子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营长认为孺子可教,所以,才不声不响的给孙道良报考了军校。

直到他拿到军校入学通知书,营长才亲自出面,将考上军校的这特大喜讯,告诉了全营的同志们。看到营长拿着入学通知书在宣读,所有战友们将孙道良举过头顶。

老实说,谁也没想到,这个老实巴交,石头压不下一个屁的农村孩子,居然悄无声息地的考上军校,所有人对孙道良都刮目相看。

四年军校就读,孙道良选择了医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二军大。

嘿嘿,来到二军大上班,虽然属于军事管理区,但接触医生护士的机会太多太多。加之他不但长得英俊潇洒,关键是和他这批分到二军大的军校应届生女的多,男的少。特别是向他一样长得天然帅气的男人,更是屈指可数。

在战友们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之后,他上班的地方,时不时被一些女护士,科室主任经常光顾。

有大他十多岁的女主任医师,不用说,绝对是老姑娘。也有小他三五岁女护士、小姑娘。总之,孙道良成为香饽饽,娇宠儿。上班有人围着他转悠。下班,有人尾随他进入宿舍嘘寒问暖,没话找话跟他套近乎。

离开军校,谈恋爱这么便当,还都是女孩子主动投入怀抱,孙道良昏昏然,飘飘然。

跟谁都谈,但绝对不和任何人确定关系。搞得有些女孩子,以投以怀抱作为代价,希望能通过此法感化孙道良和自己确定关系那颗冰冷的心。一个这么想,十个也是这么想,孙道良就是不上当。因此,几个女护士交头接耳,共商对付孙道良的办法。

联名上书,异口同声投诉孙道良利用麻醉手段,对她们实施性侵。

其实,是姑娘们对他的一次集体报复。孙道良因此受到开除军藉处分,虽然他自己始终没有承认使用什么麻醉手段。根本是子虚乌有,但至少他和这么多女护士搞暧昧是铁的事实,实属流氓行为,二军大怎么可以容纳这样的不负责任的人?

军纪严明不假,但即使在二军大,也没有人是孙道良肚子里的蛔虫。

一方十多个小护士联名上书,说是孙道良欺骗个人感情。以自己工作之便,耍个人流氓行径。虽然得不到证据链,至少,法不责众。有这么多人对孙道良口诛笔伐,遽然他有千张嘴,也难脱其咎。所以,孙道良被贬回原籍所在地的马家荡。

这样的丑事,是不允许地方到处张扬,或者传说。

消息到了人武部,及为终身封禁。但孙道良考上军校,和在部队获得的优异成绩,如实在个人档案中,索回地方人武部。按理说,凭孙道良的聪明才智,还是得到肯定。只是地方人武部对转业军人的安排,和地方接轨始终困难重重。

主要级别不对等,在部队级别高,转业到地方反倒降一到两级。

按部就班,人武部实在是难上加难。像孙道良这样的带有污点的转业军人,人武部是逮到小辫子不放松。尽其所能的将污点扩大化,是减少他们工作压力最快捷的手段。好人都来不及安排,还有谁管得了你一个劣迹斑斑的人。

因此,孙道良遭到二次贬回农村种地。

要说土地,都已经被地方租借给大户进行养殖和种植。

回到老家的孙道良,是众人想所未想的结局。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至少能从中猜测一个七八分。是好人孙道良已经进入二军大,他从考上军校,到二军大实习,期间,部队都有嘉奖令,也就是喜报敲锣打鼓送到他们马家荡的老家。

那可是部队指令地方人武部,对当事人获得的成绩的肯定。

予以嘉奖,是对当事人和家人最高颂扬,是地方人武部极佳的一种宣传方式。可是,就这么个很优秀的军人,为什么突然间回到老家,贬为庶民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定有重大隐情。甭管怎么说,孙道良在二军大犯下不可饶恕错误,看来是必然。

要不然,你怎么解释孙道良突然回到老家的举措,是为了什么!

生产大队现在是几个村合并成一个村,马家荡虽然属于单独的一个乡镇。可是,在马家荡撤村并居,提倡农民城镇化的紧要关头,马家荡被附近的益林镇合并。也就是说,名义上的马家荡乡镇已经不复存在,这里在不久的将来要撤镇改村了。

人口巨减,不用说马家荡,整个阜宁县人口外流是最近几十年的普片现象。

马家荡留在老家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弱残病,青壮年已经寥寥无几。记忆中的大片芦苇荡,已经被地方政府部门租借给养殖户,种田大户。孙道良一个人站在自己的家门口,举目瞭望,东西南三面环水。

曾经的万顷芦苇荡,一眼望不到边,无边无际,现在却变成一处处高高圩堤。

曾经的野兔野鸡野鸭成群结队的芦苇荡,现如今看不到一根细而结实、上面冒出芦花的芦材了。塞满你眼眶的是,一处处圩堤和简易的玻璃钢瓦棚舍。邮政电缆,高压线杆,直指芦苇荡。原来,乌漆嘛黑的芦苇荡,现如今的夜晚灯火耀眼。

什么监控,宽带应有尽有。候鸟成群的芦苇荡,野兔野鸡野鸭几乎见不到一只。

以小鱼小虾觅食的海鸥,白鹭也没原来那么多了,偶尔能看见三三两两从头顶掠过。小时候记忆中的芦苇荡,现如今被开发成鱼塘、蟹池、鳖河。一家一户以绿色玻璃钢瓦作栅栏标志,一圈一座蟹塘;一片一个鱼池,画地为牢,各做各生意。

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那可不是孙道良的风格。他想让学到的知识,不能因此半途而废。

所以,孙道良第一想法,自己在老家开个诊所,也算是为人民服务。他是个不放空炮,不说大话的人。说干就干,从村支书开始,他逐层逐级向上申请。农村大队,听说孙道良要在马家荡搞诊所,那可是一项汇集千家万户的好事情。

大队支书没说的,积极支持;到了乡镇卫生所,问题不算大,根据孙道良的职业资格认真,二军大的外科主治医师资格证书,那叫个响当当令人崇拜,连县院都没几个。真的,假不了。乡镇机关也算是以自己医师资格证书红极一时,狐假虎威的通过了。

到了县级机关,问题来了。私人诊所,涉及的问题太多。

不安全的不可逆因素,没人敢承担后果。

因此,孙道良的诊所梦在连续跑了几十趟县相关部门之后,灰心丧气的选择放弃。

当兵人,算是一根筋。在部队,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公平合理和正义。血气方刚,凭本事,凭个人能力有所作为,亦或有所不为。来到地方,你哪怕是一条龙,也必须给我蛰伏在河滩上。用你,是本分。不用你,我也没什么责任非得用你不可。

单凭在部队学得的专打抱不平的一套,来到地方上到处碰壁。

不是通行无阻,而是一步一个坑等你去跳。直至跳到你精疲力竭,跳到你心灰意冷。然后,服服帖帖带上礼物。该送的要送,该花的要花。倘若不懂得风土人情,公序良俗,人事关系不去理理顺,你办什么事都将一事无成。这就是老家人的普片存在的所谓人情世故。

孙道良自从高中毕业,那一年他才17岁就进入部队。

考上军校四年,两年自愿兵,合计六年。在二军大上班两年,算起来他已经离开老家快十年之久了。难怪和地方政府部门打交道直来直去的,不懂得迂回贯通,不懂得人情世故,想在地方上站得住脚,你就是三头六臂,满身长刺猬,也能让你头破血流,头撞南墙。

开诊所的梦也破碎了,孙道良并没有像地方政府部门低头,非得低三下四请客送礼,讲什么朝拜服软这一套。

要说孙道良他们一家人,除了孙道良,现在就剩一个姐姐了。话说姐姐也没什么大用,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嫁个男人,是个泥瓦匠。只能在马家荡附近跟着人家包工头,捡些零打碎靠瓦工手艺活干干。

每天也能挣个百儿八十块补贴家用。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算富裕,但也不至于发生生活困难。对孙道良回到老家,没什么帮得上忙,反倒隔三差五给孙道良借钱养家。幸亏,孙道良不差钱,只是不懂得地方上的鬼八道是怎样的一种运营模式。

人家看了他硬邦邦的主治医师资格证书,嗤之以鼻的一笑了之。

只是对他来一句:我们需要研究研究、我们需要沟通沟通。去一趟用这句话给孙道良打发了,去十趟,还是以同一种借口将孙道良打发了。可惜啊!没有人提醒孙道良,那沟通沟通便是礼尚往来;那研究研究,便是烟酒烟酒,孙道良他一个从部队回来的人,哪里懂得这一点。

犟人吃犟亏!

孙道良没有领会贯通相关部门领导人的说词意思,认为自己要么是因为在二军大犯下不可推卸过错,地方政府只是不好意思跟他明说。所以,自己只好认栽。当不上医生,自己肚子里的学问定将荒废。有关于这一点,对孙道良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既然做不了医生,那就什么赚钱干什么!

老家大兴土木,所有有钱人家都在搞养殖,他孙道良为什么不可?

想到这里,孙道良二话没有,只是天天去人家养殖户鱼塘、蟹池观察。经常被他们家光顾的一户人家,是马家荡最大的一户养殖场。其实,要说这户人家,原本不是什么地地道道的马家荡人,是隔壁泰州市的兴化人家。

来自泰州市兴化的李姓人家,在马家荡搞养殖十多年,买了一户孙姓人家五间瓦房,三间两厨。

靠近大堆边上,主屋面南,次卧即厨房两间面东。孙道良是不认识李姓人家,他只知道马家荡最大的养殖户,就养殖经验这一块而言,非他们家莫属。当然,经常来他们家蟹塘游玩,假装无所事事,实质上是来不耻下问,求学淘金来了。

也不完全是这样,关键是这户来自兴化的李姓人家,屋下有位比他小十多岁纯情少女。

和曾经的孙道良一样,高考落榜,回乡下务农。只是与孙道良不同的是,李姓姑娘没有和她的同龄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爸爸妈妈身边。理由很简单,他爸妈因为计划生育,就生她这么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