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星际舰长回90,我让渔船变航母

作者:流浪小长白 | 分类:悬疑 | 字数:2.1万字

第2章 从哪儿找到合适的路子?(求追读求收藏)

书名:星际舰长回90,我让渔船变航母 作者:流浪小长白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0:57

苏苏听完,几口吃完饭后,端坐着看着沈度,歪了歪头,期待地问:“我们能回去了?”

沈度淡定地说:“哪有那么容易。”

苏苏眼中闪过失望。

身为格利泽星人,苏苏很少来蓝星,更别说是这个时代的蓝星了。

“那你刚才想和我说什么?”苏苏有些失落,但仍然强打着精神问道。

她知道,要想回到原来的世界,还得靠眼前的这个男人。

“我想确认下,你真的能够记住你看过的所有船舰技术图纸?”

苏苏听到这里,骄傲地抬了抬下巴:“当然,我们和你们人类不一样,我们格利泽星人有照相机式的记忆。”

“在格利泽星上的时候,我最喜欢看各类船舰的技术图纸了,就算我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只要有点提示,也能迅速想起。”

沈度松了一口气。

有苏苏这个挂在身边,他的计划实施难度就小了一半了!

“你是不是要造航天飞行器了?”苏苏眼中再次闪着光彩。

可惜,舰长大人告诉了她实情。

现在这个年代没法造。

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即便有再先进的技术图纸,也无法凭空造出他们想要的航天飞行器。

苏苏眼中的光彩逐渐暗淡下去,但她并没有放弃,继续追问:“那我们需要怎么做?不能直接开始吗?”

沈度琢磨道:“我们需要先夯实基础,提升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经济水平,这需要时间,需要无数人的努力。”

“航天飞行器的建造不仅仅是图纸的问题,它涉及到材料科学、动力工程、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多个工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要在这些环节上提升,苏苏的存在必不可少。

要不是苏苏好奇,在格利泽星的时候一直跟着他,他都不知道,这次穿越,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了。

真是好奇害死猫。

“只要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想造回去的飞行器就容易多了。”

“或者,指望其他人,发现我们消失后,能够找到我们。”

苏苏看了他一眼,语气中透着一股不相信:“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回到哪一年了?”

沈度头疼。

咚咚咚!

宿舍门被敲响了。

苏苏一惊,丢下一句“记得给我带吃的!”后从窗子跳了出去。

沈度此时开了门。

“沈工,你快点,厂长叫我们去集合了!”刘健仁喊道。

沈度点点头,盖上饭盒就跟着刘健仁走了出去。

“你怎么不在食堂里面吃?”刘健仁看见桌上的饭盒,好奇地问道。

“我平时喜欢安静。”沈度这话倒也没有撒谎,身为舰长,他习惯了独自一人呆着,因为这样可以让他更好地思考舰船的运行情况、舰员的训练状态,以及——

来自星际海盗的威胁。

习惯于运筹帷幄的他,面对陌生环境,更不能轻易暴露自己。

所以他选择远离人群,静静观察。

来到一个简单的会议室后,沈度被人领到了一个角落里面的位置,等了几分钟后,会议就开始了。

“各位同志,目前的情况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我们目前需要尽快实现‘军转民,以民养军’的路线,这样,才能让我们厂活下来!”

“靠着官方给订单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现在需要自己找饭吃!”

上面的人一说完话,下面就有人叫道:“黄厂长,我们之前不是靠军方的订单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大张旗鼓的搞变革?”

黄厂长听到这话后,眼神锐利了起来:“军方订单?之前军方说要给我们20条船的订单,你现在看见订单没有?”

“现在用船单位嫌我们的船技术落后,产能也上不去,再加上经费问题,你说,现在还有谁能给我们订单?”

原来的他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已然大变天了!

养一帮国企还有军工单位的人,是白养的吗?

拿不出技术,拿不出有用的产品出来,凭什么给人发订单发钱?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他们接受军转民,还不是因为担心这帮子人坐吃山空,成天等着官方喂饭吃?

更何况,不到市场上去历练一番,技术如何快速提升?

黄厂长知道,他们这群人,论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地位还排不上前几名,用船单位嫌弃他们技术不先进,他并没有太生气,而只是着急。

这样的他们,能不能到民用市场吃上饭?

摆在黄厂长面前的就两条路。

一是暂时关门,找机会转产。

二则只能去民用市场拼一拼!

“造船厂上上下下一万来人,我们不自己找饭,难道坐在原地喝西北风吗?”

“珐国诺尔梅德公司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

“他们成立之初就要求官方补贴,结果官方要求他们裁员,降低生产能力,制订出计划后就会给到他们补贴。”

“他们裁了3000多人,生产能力降了10万吨,拿着一份振兴的方案如愿拿到了补贴,但没过多久他们依然支撑不下去了。”

“有补贴能解决多少问题?能解决多久的问题?”

“诺尔梅德公司三个造船厂,总共只有七艘船在建造,你们觉得这是补贴就能够解决的吗?”

“珐国停止补贴后,诺尔梅德公司还不是走上了破产的路?”

黄厂长的话,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下来。

大家心知肚明,黄厂长的话说得确实没错。

没订单就意味着没工作,工作都没有了,那还有钱养家糊口吗?!

别说家里的人了,到时候他们连自己都养不活。

“我明白大家的担忧和疑虑,”黄厂长缓了口气,语气稍微柔和了一些,“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我们的技术确实需要更新,产能也需要提升,如果我们不改变,那么结果就是等待我们的只有被淘汰。”

“走入民用市场,才会知道,我们的长处和短板在哪儿。”

“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我们不得不这么决定。”

会议室的人都面露出了难色。

“黄厂长,我们应该怎么做?”

“民用市场上,有人愿意给我们订单吗?”

黄厂长正色道:“在军工领域我们做不到顶尖,所以我们目前要走民用路线,想办法,在民用这个领域打出一条路来!”

“等技术大力发展起来后,我们再打回军工领域就是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哪儿找到合适的路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