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 分类:体育 | 字数:2.5万字

第三章 青囊经

书名: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12-09 11:25

月色迷蒙,寒生感觉到鼻腔处有点痒,随意地用手揩拭了几下,白陀须的菌丝擦断了,几缕细如毫发的长丝飘落于地,他并没有发现。

抬头望了望天空,西北方浓厚的云层飘了过来,看情形要下大雨。得抓紧时间了,寒生想。

寒生手握铁锨,将锨头插入方才铲出的棺盖上的缝隙中,用力压下,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已朽的棺材盖板承受不住撬力,破碎了。他清理掉上面破碎的木板,抓过手电筒朝黑洞洞的棺材里面照去。

一个长满白毛的人形物体静静地躺在棺材里……

寒生吓了一跳,这具千年古尸怎么长满了白毛?他定睛细看,不禁心中一紧,那白毛竟然还在生长!细如蛛丝的白毛正奔着盖板的缺口而来。

寒生眼角瞟向棺材角落,有一个长方形的木匣,约有三十来公分长,上面落满了细细的尘土。

寒生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将铁锨伸过去,轻轻地挑起那木匣。

当他抽回铁锨抓住木匣时,发现那些白色的菌丝已经快要长满整个棺材,他来不及细看那木匣,赶紧爬上土坑。

月光下,那些白陀须摇晃着伸出棺材,继续向上攀升。寒生大惊,放下木匣,抓起铁锨,拼命地往坑里填土,盖在那些白色的菌丝上。

当夜空中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时,墓坑已经完全被填平了,那千年古墓也未留下一丝痕迹,寒生擦去脸上的汗,终于松了一口气。

四下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寒生揿动手电筒开关,灯丝一红,然后就不亮了,电池终于耗尽了。

雨下得大了起来,竹林里的竹叶击打得“簌簌”直响,寒生将木匣放入布口袋,那里面还有寻回的二十七块手骨,他背起口袋,拎着铁锨,摸着黑往回走去。

雨雾下,竹林里的鬼火已经不见了,那些乌鸦大概也闭上眼睛睡了,寒生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行,不时撞上粗大的毛竹,散落下一大堆雨滴。

一两个时辰后,寒生才跌跌撞撞地摸回了家。

大黄狗笨笨不像往常一样凑上来摇头晃尾,似有恐惧地嗅着空气,嘴里发出低吠,身子颤抖着后退,缩进了堂屋的角落里。

寒生心中兴致勃勃,根本无心理睬笨笨的异样表现,径直走进西屋,父亲果真还没有回来。

他放下布口袋,点燃油灯,尚未脱去身上湿透的衣裳,迫不及待地就从布口袋里拿出那只木匣,凑到油灯下仔细观看。

木匣上的尘土已经被雨水冲刷掉了,露出黑红的木质颜色,是一只紫檀木匣。木匣沉甸甸的,没有折页和锁,是滑盖匣,滑槽的边缘都封了火漆,起到隔潮和密封的作用。寒生试了试抽不动,便起身到灶间找了把小尖刀,在灯下一点一点地剔去封口火漆。

刮了老半天,终于剔干净了,寒生抑制住狂跳的心,端坐好身体,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滑盖慢慢地抽出……

匣子里面放着一个白色的麻布包,看上去质地较粗糙,布包上面摆着一张发黄的纸片,上面写有黑黄色的字迹。寒生小心地拿起纸片,在油灯下细看,原来是一封信,字体是隶书,笔法苍劲古朴,信上写道:

建安十三年秋白,丞相斩旉于许昌,旉于牢中托付《青嚢经》一部及阴阳尺一把,谓“得此经者可活人”。吾乃吴徽州府婺源南山人士,今嘱后人此经随葬于耳,此经他日若得见天日,得经之人当悬壶以济世,切不可道其之来历,然父母子女亦不可言之,切记,不负旉之托也。魏黄初七年暮冬。

寒生越看越惊,冷汗自两颊滴落。

他从小就听父亲说过,《青囊经》相传是三国时神医华佗所著,当时他被曹操囚于魏都许昌死牢,自知命不久矣,便将毕生医术写成一本《青囊经》,交与狱卒,希传于后世,不料狱卒死活不敢接受,万般无奈之下,华佗将其呕心沥血之作付之一炬,可惜一代神医毕生医术就此失传,那华佗单名一个“旉”字。

难道,难道说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青囊经》还在人世?

油灯下,寒生颤抖着手慢慢地解开包袱皮……

布包一层层地打开了,呈现在寒生眼前的是十几张凌乱发黄的纸片,匣底斜躺着一把青色的尺子。那些纸片质地粗糙,正反两面写满了蝇头小字,最上面的那张纸片的开首处潦草地写着三个隶书字“青囊经”。

这就是《青囊经》?

寒生起先困惑不解,但略一思索便已明了。造纸术出现于西汉年间,那时使用的都是黄色的麻片纸,面前的《青囊经》纸张虽黄但并非黄麻所制,应该是经东汉蔡伦改良后的树皮纤维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民间纸张是稀缺之物。华佗囚于狱中,只能东拼西凑到几张纸片,为节省而以蝇头小字写就此经,更没有可能线装成册,看来这十几张粗糙寒酸的纸片,必是华佗当年的手迹无疑。

寒生精神为之一振,再低头凝目往下看。经中接下来所述,使得寒生更加确信这就是失传一千七百多年的《青囊经》。

但见纸片所述:

麻沸散主用曼陀罗花,亦称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辛、温、毒,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药用一升,另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热酒调服三钱,乃令既醉无所觉,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前洗,除去疾秽……

寒生阅到此处,不觉血往上涌,热泪盈眶,喜不自禁,这可是千百年来国医圣手、江湖郎中梦寐以求的宝典啊!

他知道,曼陀罗花即洋金花,国内野生分布甚广,原来竟有此妙用。

寒生如痴如醉地阅读下去,不知不觉鸡鸣三遍,天已经亮了。

这时,大黄狗笨笨兀自轻吠了起来,院子里有人站住了,扯起嗓门叫道:“朱医生,小队通知,今天各家开始迁坟啦。”

寒生急忙收好《青囊经》,装进匣子里,将紫檀木匣塞入床上的被褥下,然后揉了揉眼睛,走出门去。

来人三十来岁,中等身材,虎背熊腰,寒生认得的,是南山村的小队长朱彪。

“老爹给人接生去了,等他回来吧。”寒生告诉他。

“好,不过你们家要积极点啊,可别落在革命群众后面了。”朱彪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然后走掉了。

哼,小人!寒生心里嘟囔了声,因为出身成分问题,这个队长总是找老爹的茬儿。他家是袓传医生,土改那阵儿,也不知道怎么就给划成了富农,听说是爷爷曾经治好了国民党县太爷的病,属于为反动阶级服务。

到了黄昏,老爹仍没有回来。

要不要告诉老爹自己得到了《青囊经》呢?寒生想起古墓主人的那封信,最后决定还是先不说,人家既然托付经书时有要求,自己就应该遵守,况且还是千年老前辈!

想及此,寒生继续废寝忘食地阅读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