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火影:灭族日向后叛逃木叶!

作者:银色光翼 | 分类:游戏 | 字数:3.4万字

第6章

书名:火影:灭族日向后叛逃木叶! 作者:银色光翼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26

宫中一片混乱,大家各自逃命,我也收拾衣服出宫,路过田娘娘旧宫,见这盒围棋和那本《古棋谱》放在窗台边。那时,大家眼里只有金银财宝,谁都不要这些东西。我便顺手将这盒围棋和《古棋谱》塞进包袱,回到了老家。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很高兴这次结交了你这位心肠好又爱下棋的朋友。我身子日渐不济,将不久人世,这盒棋子连同这本《古棋谱》就送给相公,也算是没有辱没它们。"说罢,双手将棋及书送到康慎手边。

康慎重新跪下,恭敬地接过。纽公公望着康慎,庄重地说:"昔唐明皇与宰相张说对弈,时邺侯李泌年方七岁,在旁戏玩。

张说对着围棋随口念了四句诗:'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邺侯应声对了四句:'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邺侯不愧古今无双之神童,小小年纪便能从下棋联想到治世为人。这棋道和世道、人道本是相通的。梁朝名臣沈约说得好:'弃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必适变。'愿相公日后慢慢体味这些弈中精微,做一个有德有才之君子。"

纽公公说到这里,心情显得异常激动,而康慎,则早已是两眼饱含泪水了。

五 喜得一人才

"原来这副棋子竟是前明崇祯帝的爱物。"曾国藩说。当康福讲到崇祯帝题字时,曾国藩果然从盒子的底板上看到那两行字。崇祯的字迹,曾国藩见过不少,一眼就看出确是真迹。

"是的。这副棋子传到我们兄弟手上,已经在康家度过将近二百年,只可惜那本《古棋谱》在我爷爷手上遗失了。我们兄弟没有继承康氏家风,无德无才,棋艺也平平。今日在下流落岳州城,说来真愧煞先人。"康福羞愧地低下头。

"足下何必如此自责。自古以来,因时势不到,英雄受困的事多得很。秦叔宝也有卖马的时候,那时谁能料到他日后会辅佐唐太宗打天下。且足下不仅棋艺出色,武功也出众,望好自为之,出人头地的一天总会有的。"

通过半天来的观察与交谈,曾国藩知道康福孝母爱弟,正直诚实,颠沛流离却并不走入邪途。现在听了他讲叙这副棋子的来历以后,更知他家风纯良,祖德深厚,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心想:若得此人长随身边,真可谓得一人才!康福受到曾国藩的鼓励后,心里也在想:倘若今生能跟着这位侍郎大人,必能大有长进,康氏家族可望复兴。他对曾国藩说:"大爷,今日听到你老的这番话,康福以后再不自暴自弃,定要奋发努力,为康氏先祖争光。"

曾国藩亲呢地拍拍康福的肩膀,说:"足下只要有这分志气和抱负,何愁没有前途!夜深了,你先睡吧,明天我们一起对弈几局,借以消除舟中枯乏。"

翌日,曾国藩与康福在舟中一连下了五局棋,都输了;又下了三盘残局,也输了。每局完毕,康福都详尽地给曾国藩分析失误的原因。曾国藩自觉这一天来棋艺进展很大,与康福真有相见恨晚之感。第三天下午,船到沅江县。康福请曾国藩主仆二人到他家作客,曾国藩欣然同意,安排好船老大在码头边等着,便和荆七一道上岸。

下河桥离沅江码头只有十里路,半个时辰便到了。来到家门,康福惊呆了。原来自家的三间土墙茅屋已全部倒塌,隔壁邻居家的屋也都圮倒,一家家在废墟边支起一个个棚子。康福问他们,才知十天前湖水暴涨,将这一带的房屋冲垮不少,弟弟康禄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寻求生路去了。康禄走之前,请邻居转告哥哥,说不必为他担心,两三年后混出个人样来再回家。曾国藩见此情景,对康福说:"看来足下一时难以在家安身,如果不嫌弃的话,请到我家住段时间,我也好朝夕向足下请教棋艺。"

曾国藩此话,正中康福下怀,便也不推辞,爽快地答应了。当即三人又返回船上。次日凌晨,船进入资江,当晚到了益阳。荆七付过船费,打发了船老大。

为便于沿途与康福谈话,也因为连续十多天的船坐得手脚发麻,曾国藩不坐轿,三人从益阳开始步行回湘乡。这天中午,来到宁乡境内嵇茄山脚下。

走了两三天的路,曾国藩感到劳累。荆七看到前面一棵老松树下,有一块平坦的石板,便对曾国藩说:"大爷,我们在这里歇息下吧!"曾国藩点点头。康福说:"大爷,我有个表姐住在这里不远,我们到她家去坐坐,就在她那里吃午饭!"

曾国藩说:"我已经累了,再说这样凭空去打扰别人也不好,前面有家小饭铺,我们到那里去吃饭。你一人到表姐家去如何?"

"这样也好,我到表姐家坐会儿就来。"

康福抄小路走了。曾国藩主仆二人顺着大路向小饭铺走去。

这是乡村马路边常见的饭铺,两张小桌子,一个店主,一个小伙计。见有人来,店主连忙招呼,小伙计立刻端上两碗茶来。荆七知道曾国藩向来节俭,也不大多喝酒,便随便点了三四个素菜,要了半斤水酒。

刚吃完饭,店主就笑嘻嘻地走上来,对曾国藩说:"老先生,我看你老这个模样,便知是个知书断文的秀才塾师。小店开张半个多月了,店门口连个对联也没有,今日就请老先生给小店写一副,酒饭钱就不要付了,算是对你老的一点酬谢。"

曾国藩最爱写对联,也自认长于此道,友朋亲戚之间,几乎是有求必应,并以此为乐事。今日店主人这样诚恳,他当然不会敷衍推辞,便笑着说:"好哇!你想要副什么样的对联呢?是想发财,还是想求平安?"

店主人见曾国藩满口答应,很是快活,说:"老先生,小店别的都不想,只想叫别人见了,不好意思向我赊帐就行了。"

曾国藩大笑起来,说:"就是有副不准赊帐的对联贴在这里,他要赊也会赊。"

店主人憨厚地说:"总要好点。老先生,你老不知,小店开张半个多月来,天天都有人赊帐,都是些熟人,还有三亲六戚的。他来赊帐,又不白吃,怎好不给他赊呢?但小店本小利微,天天如此,怎垫得起?不瞒你老说,半个多月来,小店不但分文未赚,还倒欠了肉铺几千钱。"

望着这个可怜巴巴的店主人,曾国藩很同情他的难处,说:"好!我给你写副口气硬点的对联贴起。"

小伙计赶紧拿出笔和纸,又磨起墨来。店主人和荆七都站在旁边看。曾国藩略微思考一下,援笔写道:"富似石崇,不带银钱休请客;辩如季子,说通王侯不容赊。"写好后,又看了一遍。正在自我欣赏时,忽然耳边响起一个外乡人的口音:"韦卒长,你找了几天找不到读书人,这不就在眼前吗?"

立时就有好几个人围上前来,七嘴八舌地说:"这个先生的字不丑!"

"是的,不难看!"

"就找他吧!"

曾国藩扭过脸去,看是些什么人在说话。这一看不打紧,直把他吓得三魂飞掉两魂,七魄只留一魄!

六 把这个清妖头押到长沙去砍了

原来,围在曾国藩身旁的是一群年轻汉子,一个个头上缠着红包布,拦腰系一条大红带子,带子上斜插着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衣裤杂乱无章,一律赤脚草鞋,脸上满是烟土灰尘。虽然脸上都带着笑容,但在曾国藩看来,那笑容里却充满了杀气。他心里暗暗叫苦不迭:这不就是一路来常听人说起的长毛吗?真正冤家路窄,怎么会在这里碰到他们!

一个头上包着黄布头巾的人过来,在曾国藩的肩上重重一拍,操着一口广西官话说:"伙计,帮我们抄几份告示吧!"

曾国藩愣住了,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心想:这怕就是他们的头目韦卒长了。包黄布的人继续说:"不要怕!你是读书人,我们最喜欢。你若是肯归顺我们,包你有吃有穿,仗也不要你打,日后我们天王坐了江山,给你一个大官当如何?"

那人边说边瞪着两只大眼望着曾国藩。果然是一群长毛!曾国藩迅速安定下来,脑子里在盘算对策。包黄布的人见他不作声,又说:"如果你不愿意,帮我们抄完告示就放你回去。"

曾国藩料想一时不得脱身,便对荆七说:"你在这里等康福,天晚还没回来,你就去找我。"

荆七一听为难了:如果真的没回来,我到哪里去找呢?还不如现在就跟着去:"大爷,我和你一道去吧!缓急之间也有个照应,康福来后,就烦老板告诉他一声!"

包黄布的大声说:"好!一起走,一起走。"

说着,便指挥手下的士兵连拥带押地将曾国藩主仆二人带走了。

曾国藩心里这时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不得安宁。到何处去?抄什么样的告示?倘若被别人知道,岂不是在为反贼做事?此中原委,谁能替你分辩?脑子里一边想,脚不由自主地向前走着。看看方向,却又是在向长沙那边走去,离湘乡是越来越远了。快到天黑时,这队士兵将他们带到一个村庄。

村庄里的人早走光了。士兵们将他们安置在一间较好点的瓦屋里。过会儿,一个十五六岁的童子兵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狗肉进来,摆在桌子上,又放上两双筷子。小家伙脸上油汗混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说:"你们真有口福,刚才打了几只肥狗。韦卒长说,优待教书先生,要我送来两碗,趁热吃吧!只可惜没有酒。"曾国藩闻着狗肉那股骚味就作呕,何况炎暑天吃狗肉,是湖南人的大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