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作者:工具超人 | 分类:都市 | 字数:2.2万字

005项庄舞剑

书名: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作者:工具超人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7:55

“小唐啊,来,坐下说,坐下说。”吴组客气的让唐植桐坐下,又冲了一杯茶端到唐植桐面前放下,态度和蔼的让道:“喝茶。”

“谢谢吴组。”唐植桐欠身虚接茶杯,该有的礼节都有,但谈不上什么受宠若惊,这点是占了前世的福,有见识,哪怕身着不雅,但见谁都不怵,大方得体。

“你来工地也有段日子了,在这习惯吗?”吴组坐下后,笑眯眯的和唐植桐拉家常。

“习惯,大家对我都很关照,就像亲人一样,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咱们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嘛。”吴组对于唐植桐的回答很满意,“上次的事情,你做的很好。”

“是集体智慧,大家的功劳,我就做了那么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不敢当您夸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唐植桐深谙其中三昧。

“年轻人谦虚,不居功自傲,很好嘛。”吴组对唐植桐很满意,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今天找你过来呢,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可不敢当。我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错了您多包涵。”唐植桐心说来正事了,稍微调整下坐姿,显得更认真专注一些。

“我看你脑子活,上次的事办得很漂亮。你在伙房工作,接触人多,相信工地上的大概情况伱也了解,施工速度不够快,甚至可能延期,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吴组谈到工期,脸上笑容就淡了很多,添了些许愁绪。

“明白,您想提前到什么时候完工?”对于工期,大家伙私下也有讨论,若天公不作美,照这施工速度下去,得等到入冬才能完工。

“至少节前,不能再晚了。”吴组斩钉截铁的回道。

节前,唐植桐在心里默算:现下七月中,把四个月的工程量压到75天内完成,效率大概提高60%,任务非常艰巨。

对于此次谈话内容在唐植桐预料之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效率提不上来,施工面积就那么大,没法增加人手。

劳动强度大,就有人磨洋工,大家都是阶级兄弟,也没有很好地处理措施。

难道让子弟兵去打骂吗?非常不合适!

更没法罚,像唐植桐这样拿工资的临时工是少数,其他大多数是附近的村民,工地管一天三顿饱饭,没工钱拿。

给民工结算工钱,是伍豪先生过阵子去水库视察后推动执行,得明年才能落地执行,这里面的难度,别说唐植桐,就连吴组也不可能推得动。

大包干?先不说如何酬劳,一旦实行,这颗雷就算埋下了,过几年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吴组对麻三哥和自己都不错,自己不能为了眼前不顾吴组的前途。

针对以上情况,唐植桐思前想后,只有从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入手,不仅花费少,说不定过阵子公社化的时候还会被当做典型。

“我一时也没头绪,回去想想再给您答复,可以吗?”唐植桐眉头紧锁,一副遇到棘手问题的样子。

虽说大致方案已成型,但唐植桐不会当场把自己所想说出,否则会显得自己才思过人,或有备而来。这都不是唐植桐想要的,低调、不起眼更保险。

“行,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尽快给我个计划。”吴组略微有点失望,倒是没强求唐植桐立马答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唐植桐出了办公室,找黄干事要了几张信纸,就开始了写写画画。

整理出眉目后,唐植桐等到下午才去办公室找吴组汇报方案。

“吴组好。您方便吗?”办公室门开着,唐植桐依旧是先敲门,这是最基本的礼貌,“我整理出点思路,给您汇报下。”

“有空,来,坐。”吴组很热情,又给唐植桐倒杯水递过来。

“谢谢。”唐植桐欠身接了,“我是按照‘多、快、好、省’的思路整理的,您看当不当用。”

“你说。”唐植桐一开口,吴组兴致大增,契合大方针,若真管用,这可是工作中的大亮点。

“这個多是增加劳动人手;快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从目前预计的120天,尽量压缩到70天;好就是保质保量,按照设计施工,不偷工减料;省主要体现在提前完工省下的口粮、工资。”唐植桐说明思路,开始给吴组算账,“工地上劳动强度高,民工饭量都高,咱就按每人每顿一斤玉米面的量来算。”

吴组点头,示意唐植桐继续。

“现下是整个工地800人,都是一天三顿饱饭,其中300人按人均八毛工钱算。按120天完工预估,接下来总共需消耗288000斤粮食,支出28800元工钱。”唐植桐略微停顿,给吴组消化下数字,接着往下说:“提前50天完工,按当下的饭量和支出,一共能节省120000斤粮食和12000块工钱。”

“那如何提高效率呢?”

“两班倒改成三班倒。上工时间长了,磨洋工的也多。我之前跟民工聊过,下完工还要兼回去顾家里的农田,眼下正是晒麦、整地、除草的时候,惦记着庄稼,干完工地再回去锄地,人更容易疲惫,第二天效率根本上不来,如此循环,效率肯定不高。三班倒能有劳有逸,有利于安全生产,有益民工的健康。让民工有时间兼顾一下自家的庄稼,他们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有利于安全生产,有益民工的健康是好事。三班倒能增加人手,但需要的口粮也会增多,况且三班倒也不会影响磨洋工吧?这些该如何解决?”吴组对唐植桐的想法不置可否,反问道。

“您看问题真准!”唐植桐朝吴组竖个大拇指,拍个马屁,解答道:“我是这么想的。三班倒的民工可以只管两顿饱饭,多出来的那一顿可以供二三百人的两顿饱饭。劳动时长少了,还能兼顾自己庄稼,没有让工地出三餐的道理。”

吴组对此点头认可。

“还有就是提高待遇,每班的第二餐增加一个大荤菜,这个荤菜在倒班时发放,大家可以自备器具带回家。现下农村见点荤腥不容易,仅凭这一点,不仅会让现有的民工更加积极,也肯定会有民工抢着来。”

“荤菜?还大荤菜?”吴组觉得唐植桐很敢想,现下别说民工,就连自己也缺肉,目前四九城城镇人口人均年消费量在15斤肉左右,也没见谁敢说天天有荤菜,“这个大荤菜是什么标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