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作者:三斤面 | 分类:都市 | 字数:2.2万字

第二章 回到家

书名: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作者:三斤面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9:53

江成跟知青一起坐车到县城汽车停站点,就分散开了。

知青要到县城的知青点集合,其实知青都来至五湖四海,义安县下面可是有十几个乡镇公社。跟罗成同火车来的知青,运气不好可能一个都分不到他在的金河公社。

到了义安县,跟知青一分开,江成就到县城的供销社采购东西了。

退伍的时候,部队里给他发了一笔钱和一些全国粮票。这钱不叫退伍费,而是叫优待金。总共就一百块钱外加一百八十斤全国粮票。

另外江成的绿色肩包里有奶糖,是身体原主退伍的时候在军人服务社区买的。一斤糖一块三,买了五斤,花了六块五。另外退伍的时候还买了几件衣服和一些日用品。

所以现在江成身上的钱不多,如果不是部队里因为身体原主表现好,又有开车技术,照顾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他这点退伍优待金,回到公社折腾不了多久就要过上苦日子。

买了一些米面和油,江成又回了车站。在原主的记忆里,他去当兵的时候,还没有通往金河公社的车呢,没想到四年后回来,倒是有县城的班车开往乡镇了,不过每天就上午下午各一班车,错过了就没了。

米面一买,江成身上的东西又多了。在没人注意的地方,意念一动,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消失进入随时空间了,然后朝县城汽车站走去。

说实在的,江成很满意现在这身躯和长相,身上的腱子肉还有腹肌,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呀。这是没穿越过来的江成不能比的,当然了,这年头能开车的,没力气不行。

现在大部分车都是摇杆打火,要把汽车发动,力气要大,摇的时候还要有技巧。另外就是这年头的汽车方向盘都比较大,好发力。转动方向盘是需要力气的,特别是卡车和班车之类的。

因为这年代的汽车是没有方向助力器的,转方向盘要不小力气。而且是开卡车,要是遇到紧急情况要快速转方向盘,那得使出全身的力气。

所有就算江成不把东西放空间里,他也能把所有东西都带在身上,然后就算没有班车开往金河公社,他走都能走回去。

金河公社,开阳村,江长河家。

江长河就是江成的爹,江成还有一个大伯叫江大海,有一个姑姑叫江小溪。好在江成他爹那辈也就三兄妹,要是再有多的,可能就要叫水沟什么的了。

三间土坯房,外加一间厨房,这在以前,江成家算是在村里条件很不错的了,都是江长河年轻时候用身体熬出来的。但现在江长河天天躺床上,连上一个厕所都要人帮忙。

本来家里还有儿子儿媳照应,日子还勉强过的下去。但这江全出现意外,救人去世,这个家就撑不住了。

三个孩子太小,外加一个不能干活的江长河,家里就靠嫂子李香兰和娘赵玉霞撑着。去地里挣工分,孩子都得带上,还因为是女人,队里不给安排满工分的活。

但撑不住也只能硬撑,大队里不会因为江全人没了,就白给他们家粮食。最多看江长江家可怜,让他们欠点饥荒,赊一些粮食给他们,后面等分粮的时候再扣除掉。

“娘,家里快没粮了,咋办。”

李香兰望着已经见底的米缸一脸忧愁的说到,这两个女人照顾一大家子,白天要带孩子下地干活,休息的时候还要回家照料一下躺床上的江长河。

这平时连空闲的时间都没多少,想去挖点野菜都难。

“哎,等会我去找队长再到大队去赊点粮,大人可以饿着,但小孩不能饿着呀。”赵玉霞也是叹了一口气回复道。

这要分粮,还要一个月,到大队里去赊点粮食不难。只是他们一家子工分挣的不多,就算加上江全走的时候也有一些工分,但扣除他们赊欠的粮。恐怕根本分不到多少粮。

“娘,你说小叔子他会回来嘛。”

听到娘说去找队长借粮,李香兰倒是安心了不少。但家里没有撑事的男人,这日子她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也就好在现在不是十年前,要是碰到十年前那种饥荒,能饿死人的年头,大队里都借不到粮食。

“不好说,这信都寄出去快一个月了。”赵玉霞内心也是愁着说道。

这年头生活很慢,车马邮件也很慢。家里寄到外省给江成的信件还是五月份寄出去的,当时还是找知青点的知青帮忙写的信借的邮票寄出去的。

转眼信都快寄出一个月了,是一点音讯都没有。在她们看来,江成会不会回来还真难说。在农村出去当兵的,也算是一条出路,在部队起码能有饭吃,不担心挨饿。

而且在部队里时间待久了,升到了军官,那也是有工资的。只不过要升军官,得十分优秀才行。

如果是城市户籍的人去当兵,也就是非农村户口,现在国内的政策是优先解决工作安排问题。有这个优先解决,基本上退伍回家,等不了多久就会给安排。

所有在部队里,很多城市户籍的兵当了两三年就申请退伍的很多。农村了进了部队,基本上不出现意外情况就是一辈子。

江成要是不回来,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当兵苦,也比在农村累死累活吃不饱饭强。但现在家里的情况是他不回来,真的撑不下去了呀。

大队里就算肯借粮,但粮食没还清之前,小孩一年到头可能吃不上一块肉,穿不了一件新衣服。

此时在厨房里的婆媳二人在说江成的事,也把内心寄托全部放在他身上,却不知他已经在快要到家的路上。

一身军装,绳子套着被子背在身上。热水瓶,搪瓷盆,水杯什么的,都是用大网兜套着也挂在肩膀一侧。另外一侧是换洗的衣服鞋子。

两只手也没空着,提着米面吃食,一些油和糖果。

四年没回来,加上江成的形象跟当年去当兵时候也有了很大改变。以前跟他相熟的人都不一定能立刻认出他来,更别说其他人了。

而江成,本来就不是原主本人,虽然有了这身体的记忆,但毕竟不是他自身的。所有面对很多人,哪怕有曾经认识的,也得‘好好想想’才能记起来。

江成跟着原主的记忆往家里走,这路上有看见的,询问他是哪的人。

这有一个问的,江成一说,跟随来看热闹的都知道了。江长河家的老二江成从部队回来了,而且带了不少米面油,还有奶糖。

路上,江成是通过原主的记忆,想起了谁,就给谁一两颗糖。也算是客套一下,至于不认识的,自然什么都没有。

按照记忆,江成回到老家住处,就看见几间土坯房外蹲着三个小孩在玩虫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