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作者:九天银河1 | 分类:都市 | 字数:2.4万字

第006章 多加两个鸡蛋

书名: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作者:九天银河1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02

武侠小说,在香巷那边,盛极一时。

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全都被捧为宗师,还有什么张非凡、李铁臂等上辈子没听说过,现在却久负盛名的港派武侠作家。他们的作品,改编成了很多电视剧,而盗版书更是传遍大江南北。

只是令人无语的是,大陆这边还是有些贫瘠,读者热情很高涨,盗版的香巷武侠小说本本抢手,几乎印一次卖空一次。但是,武侠作者和武侠杂志,却几乎没有。

而且张谭对比了一下自己高中时代的记忆,似乎他高中时在小书摊上淘的二手《武侠故事》、《今古传奇·武侠版》、《今古传奇·奇幻版》,都是高二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这几本杂志,都要等到明年,才会创刊。

“我可等不及。”

于是张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准备给《今古传奇·武侠版》的母刊《今古传奇》,《武侠故事》的母刊《热风》投稿试试。

他猜想既然明年《今古传奇》会创刊《今古传奇·武侠版》,《热风》会改版为《武侠故事》,那么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这两本杂志都刊载通俗小说,武侠也属于通俗小说,说不定对方编辑部,已经开始求稿武侠小说了呢。

“若是杂志投不成,我干脆去投报纸吧,当年金庸就是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我为何不能效仿呢。”

夕阳坠落在天边,中午的燥热已经消退,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张谭的信心却如同初升的太阳,火热火热。

重生之前,俗不可耐,重活一次,定要活出文艺范。

“大艺术家——张谭,想想挺激动么。”

张谭笑着想到。

……

9月1日,9月2日,都是双墩中学报名的时间。

回到学校,张谭望着在校园里穿行的学生,想要辨识出曾经认识的人,只不过这很困难,他的上一个高中时代记忆,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时间,不熟悉的人早忘得一干二净,熟悉的人,也经历了沧桑的改变,记忆一次一次更新。

现在的这些粉嫩小孩子,真心有点难以辨认,顶多是有些模糊的印象。

“而且,我记忆中未曾磨灭的那几个人,应该都还没来报名吧。”张谭想着这些事,回到了宿舍,宿舍门是开着的。

里面的一张床铺上,正坐着一位虎头虎脑,但是身材很单薄的学生。

一瞬间,张谭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对这个学生的记忆。

王飞虎。

长沣县土山乡哑巴店村人,张谭高一的同班同宿舍同学,是个个性比较闷.骚的家伙。高二文理科分班后,去了理科班。此后张谭跟他就联系渐少了,毕业后更是各奔东西,未曾联系过,他也没来参加过同学会。

只是互相加过QQ,偶尔张谭会浏览到他的动态。

知道他在黑泷江省与俄罗斯交界的乌苏里江上游的兴凯湖,国防哨所里当兵。他有一张照片,张谭印象比较深,王飞虎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扛着枪,踩在兴凯湖冰层上,背后就是写着“兴凯湖”三个大字的石碑。

“你好,我们一个宿舍啊,我叫张谭,张辽的张,谭嗣同的谭,你呢?”张谭笑着问。

“我叫王飞虎。”王飞虎看上去有些拘谨,双手支撑在床沿,不是很习惯这里的环境。

宿舍的确太破旧了一些。

张谭扫了一眼宿舍,除了多了王飞虎之外,还有两个床铺已经放上了被褥:“这两个人,你认识了吗?”

“不认识,我来的时候,他们就不在了。”

“哦,你几点来的?”

“刚到没一会。”

“老家哪的?”张谭明知故问。

“哑巴店你知道吗?”

“知道,土山乡对吧,我家岗集镇的,跟你们家土山乡挨着的。不过土山来双墩,距离不近啊。”张谭熟络的带动话题,他毕竟是三十多岁的大叔,再怎么装嫩,也远比王飞虎这样的青涩少年要成熟,尤其是交际方面。

王飞虎不好意思的说:“上长沣的学校,一样很远,而且没考上长沣一中,去长沣也没意思。”

“我也是这么想得。”张谭附和。

合淝市是安微省的省会,下辖三县四郊,长沣县是最北边的县。地形上呈一个南北走势的长条形状,有两条公路合淮路(206国道)、合水路(县道)贯穿南北,并列在县里左右两边。乡镇的分布,基本上也是沿着两条公路,左右对称。

双墩镇在长条形最南边的右边,岗集镇在最南边的左边,两个镇紧挨着,都与合淝郊区毗邻。土山乡紧挨着岗集镇,但是距离双墩镇就要远了一些,尤其是在当下还没有修建村村通的情况下,得从合淝市绕路。

按照常理,合淮路沿线乡镇,跟合水路沿线乡镇,很少有交际。合淮路沿线乡镇的学生,跑去合水路沿线的双墩中学念书的,很少,成绩差的基本上都留在本地念书,成绩好的则选择去了水家湖镇。

水家湖镇是长沣县的城关镇,位于长条形最北边的左边,一中、二中都在这里,与岗集镇中间隔着罗塘乡、庄墓镇、义井乡、杨庙镇、吴山镇、土山乡,很远。

换句话说,长沣一中在县北偏西,双墩中学在县南偏东,一北一南,起码距离七八十公里。

因此,选择来双墩中学念书的王飞虎和张谭,都有些突兀。

有了这么一条相似的经历,王飞虎渐渐的拘束少了。

聊了没一会,天就要黑下来。

“去吃饭吗?”张谭问。

“好。”

……

双墩中学的食堂,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刷卡机制,都是买饭票,当然,直接给钱也不是不可以。饭票分为两块、一块、五毛、一毛四种,是那种比火柴皮稍小的长方形塑料皮。

绿色的是两块的,红色的是一块的,一块钱能打到一份荤菜;黄色的是五毛,五毛可以打到一份素菜;蓝色的是一毛的,可用来打米饭或者打开水。

这个年代,三毛钱米饭就能让人吃到饱了。

张谭换了十块钱的饭票,似乎是因为刚刚开学,食堂并没有烧菜,只有炒饭和面条、粉丝卖。

一般的油炒饭是一块五一份,要加个鸡蛋,或者加个火腿肠,都是多收五毛钱。

很便宜。

当然,张谭的生活费,一个月家里也就给两百块钱而已,换算下来,一天七块钱都不到。早晨吃两块钱,中午吃三块钱,晚上再吃两块钱,基本就花完了。就目前看来,张谭正处在长身体时间,一天七块钱根本不够吃。

别说还得省钱去上网。

那时候他的挣钱办法,就是回家说要花钱买资料,然后月头潇洒几天,月尾吃泡面,还得借点钱。

“荒唐的岁月,似乎又回来了,只是,现在我想荒唐,都没那个兴致了……上辈子我体格差了点,就是因为高中没吃好,营养不良,这辈子一定要加倍补回来!”

排着队,张谭有些感慨。

很快,就轮到他和王飞虎买饭了。

“你吃什么,我请客。”

“不用,我自己来买。”

“好吧。”张谭无所谓的转过身,对窗户后面的食堂老板说,“我要一份蛋炒饭,嗯,多加两个鸡蛋。”

“多加两个鸡蛋是吧,三块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