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山海斩妖传

作者:饮川 | 分类:玄幻 | 字数:5.7万字

第一章:夜宿

书名:山海斩妖传 作者:饮川 字数:5.4千字 更新时间:04-15 02:54

天高地迥,落日烧红一团云填满了半壁苍天,将整个西边染成赤色。

一天两色的奇景在雄踞北方的豫州道的深秋似乎也并没有多么奇妙,毕竟整个北方干燥的荞麦都有旱死绝收的年景。

被称作“南海腾龙”的大风,裹挟着整座南海蒸腾而其起的云汽年年北上,一路上起起伏伏越过岱屿群岛,吾州道,内府三道,绵绵阴雨和洪涝让南方人吃尽苦头。

然而这股来势汹汹的腾龙却在横亘千里的玉尺山前再不能寸进,只有东边零星的一点土地才能沐浴到部分甘霖。

所以连续一月两月的天朗气清和火烧云在当地人看来也算是司空见惯了。北方自古以来都是多平原少山川,豫州地势低平在整个大祐国乃至赤县神州中恐怕也只有毗邻的孟州道能并驾齐驱。

当然并不是说整个豫州乃至神州北方都是平平无奇,不然传说生于浦阳府南乐县的远古先贤是如何造出“山”这个字的呢。

想想就能知道,在大妖横行的远古时期,想要南下或东行几百里去见识真正的参天巨峰,几乎是无稽之谈。

其实若只论些平缓低矮的小山脉,州境内还是多少有一些的,只是在那些动辄名满神州或是大妖割据听之色变的玉尺山,东西琉璃主峰,践徽峰,海楼等等振聋发聩的名字面前,便是萤火之于皓月了。

于是在一些从未到过北方的人看来,一辈子生活在干死人的平原,春忙要向城隍求雨,一个月也不洗一次澡,区区百尺的老树就是视线的最高点,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一种悲哀。

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梅雨天和回南天时有多么泥泞阴冷,忘记了山野中驱捕不尽的妖邪怪兽。忘记了面对高耸入云的连绵山脉时有多么渺小无力。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北地多旷野,妖怪野兽难以栖身,反而使得其相对于南方安全了太多。

夜里作业,独身远行,翻山越林,这些放在南方就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了。只要不是自己太作死,或者点子背时到了他姥姥家,基本是不会出意外的。

更何况除去神秘的钦天监不谈,自从开平二年以来,武宗皇帝广召天下武人入仕,受朝廷册封,划域而治,各辖一方。

自此已有百年之久了,各道,府,县周边具备强大破坏力的妖穴鬼窟死的死,散的散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小型鬼患难以永镇,但基本上只要一爆发出来,就会以最快速度被镇压。尤其是在靠近神都的北方城镇,哪怕是结伴远游,西行通商的人也不在少数。

他们最远起于东海之滨,搭载着望峰山盐场出产的粗盐,再近些就是豫州本土的丝绸贩子。

一般都是家族成员构成,在囤积足够的货物之后,再咬咬牙向马帮租借些马匹,规模大些的就雇几十个脚夫专门负责装卸货物照看马匹,夏末天气转凉时出发,深秋时节返回,好好的过个肥年,然后在冬末再次启程,避开大寒大暑,沿着官道西行两月余直到渡西州。

只需要随便找个大集市,无论带多少货,基本上第二天就会被哄抢一空,盐巴也好,绸缎也好,放在哪里都是硬通货,更何况是在黄沙遍野的渡西州,物以稀为贵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再有些胆大的,可以沿着阿拉什沙漠边缘向西再走个几百里的行程,把货物倾销到大月氏国,到了那里,利润还能再长个五成,专职游牧的人们,对食盐的需求只多不少,只可惜他们不太喜欢丝绸,更钟情于蔬菜和香料。

有时还可以从他们手里换到膘肥体壮的大马,和优质的皮草。只是阿拉什沙漠边区人迹罕见,危险程度也是不言而喻,少不得要花重金聘请武人随行,平白多出很多开销,但是和自己的小命相比孰重孰轻任谁心里都会有所计较。

这样一来,再除去干粮,衣服,饲料一系列开支,一趟下来利润还算可观。

要想发大财那不可能,除非是同时统领几只商队商船的大商会,或自己豢养武人、镖师的家族豪门亲自点发。

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年到头横跨大半个大祐,跑断了腿让家里人过上富裕的日子,也在情理之中了。

天边的火烧云慢慢褪去,透出苍穹幽深的底色,太阳虽然还在,只是这阳光柔弱昏黄,再没有半点温暖。

若是在家里,老粟应该早早的添天上棉衣棉裤了吧,奈何距离正阳还有几十里的山路,眼看着今天是赶不到了。

非但如此,恐怕还免不了要在这老路上趁夜摸索着前进一番,好在亥时之前应该能赶到歇脚处。

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老粟是肯定不愿意带着队伍在林子里扎营的,倒不是怕哪里又冒出来个散妖,正阳县周边已经好些年没听说过大型妖乱和鬼患了,这一点毋庸置疑,眼下这条道他一个泥腿子摸爬滚打十几年,意外是出了不少,但他是连个像样的精怪都每见过。

至多至多就是前几年牵马的狗子让魑魅给迷了窍了,整天浑浑噩噩不省人事,讲道理运输途中出了事儿,这得算工伤啊,没办法,他作为这支小商队的把头,个人拿出二十锭请了游方的术士才给治好了。

整整二十锭,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疼的慌。那之后狗子是铁了心一口咬死再也不去行商,留在家里种地算求了。

再有就是山魈了,这东西本事个头都不大,就有一点让人极为讨厌,神出鬼没没影儿啊,啥时候冒出来惊了马,尥蹶子伤了人翻了货,那也都是常事。

自家老二去年还结结实实挨了一脚,正中面门,到现在牙齿还豁着呢。眼瞅着就要到地方了,可千万别再出点什么幺蛾子啊。

汉子一边想着一边回头,若无其事地瞟了眼车队里唯一的马车,嘎吱嘎吱摇晃着的马车也没个棚顶,带着斗笠的那人还盘腿坐在车板上,看不清面容。

为了去大月氏,才请这位爷保驾护航,花了他整整一百五十大锭,这可是要了他半条老命。

他这一趟栽了满满的乌塌菜、雪里红种子,越过渡西州直达大月氏,在牧民的部落里都被抢疯了。

由于那边儿也不怎么用钱,就用毛皮来换,巨牦牛,三花羚,高原狼那是应有尽有,再回头往渡西州大集上一卖,这回可是赚翻了,回来的马也不能空着,买点土特产往一倒腾,过冬的物什不又有了吗。或者干脆直接拉回家乡那边,也能卖上不错的价钱。

一来一回光他一个人最起码也能分三百锭,想到这,汉子不由得又是一阵蛋疼,自个儿累死累活了才拿三百,人家就往马车上一坐,饿了有人送饭,渴了有人递水,要不说是大爷呢,一点力没出净赚一百五。

这人啊就是贱,出了事儿吧又怪自己命苦,要没事儿吧还觉着自己亏大发了。老粟又不自觉的瞅了马车一眼,叹了口气,谁让人有本事呢。

“老粟,老粟”,一个稍显得稚嫩的声音从默默赶路的马队中传来。“咱啥时候才到哩,走不动了”

“老粟,老粟,我的脚好像起泡了”

“老粟,老粟,你怎末不说话了”

中年汉子实在被烦的不行了,才慢悠悠的说到:“小耗子,算俺求你了行吗,消停会儿吧,起个泡死不了,咬咬牙走个里把地就到了”。

这边一听差点就急了眼了:“这都几个里啦,还让不让人活了,哎呦我滴亲娘哩!”

一见老粟又没话了,灰头土脸的少年又几步凑到他身边开始嘀咕起来:“你带我们走的啥破路啊,全是石头硌脚板心。”

“还专门往这老林子里钻,就这还当把头呢,该不会是自己也迷了路吧。”

“放着平央央的官道不走,走这种坑坑巴巴的狗屎路,啊对对对,就你脚茧子多,不怕磨。”

“老粟老粟,你这把头咋带的路啊,我怎莫老觉着林子里有东西!”

“老粟,老粟------”

也许是这小子实在聒噪的紧,也许眼瞅着人要对自己把头的身份产生怀疑,这下老粟也终于忍不了:

“咦,你个信求货,这不是你自个儿哭着喊着要早点到县城吗,老子这是心疼你,才带你抄近道,别不识好歹啊,能早一天半。早回家早舒坦懂吧。”

“你还好意思说呢,我看你老小子明摆着小气,不舍得这多一天的路费,啬皮!”

“哎哎,你小娃子懂个啥嘛,有句话叫啥来着------喔,不当家的不知柴米贵!懂吧,再说那黑心驿站下手多黑啊,喂个马就得一个钱,谁住得起啊,俺那叫心疼钱吗,那是不想当冤大头!”

看着眼前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汉子还在嘴硬,正说到兴头上的少年像是看破一切得意道:

“我呸,老粟啊,你这样端活着多累啊,二叔都给我说了,前面地界有个庙,你每年都往里添好多香油钱呢,你要是去了人家禅房给你白住。”

听到这儿,老粟多少有点挂不住了,粗糙老脸先是一红,然后又是一黑,瞪着眼看向另一边的老二,一个和老粟有七八分相似的汉子讪讪地笑了笑,也没开腔搭话。

“俺这不是该省省嘛,过日子那就得细水长流。”

“得了吧,这一趟也没少赚吧,再细也不能这么细吧,我还给指路了呢,还说什莫为了我,说什莫带我过好日子,结果还是舍不得钱袋子,唉---”

“二叔还说了,去年------”

话还没说完呢,一旁看戏的二把头赶紧把这小祖宗给拉一边去了,一边给他嘴巴一捂,骂道:

“你咋啥事都往外说呢!”

一边有些不好意思的抬头看向自己家大哥,咧开嘴巴“嘿嘿嘿”地干笑几声,漏出他缺了一颗的上牙。

真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老二这一笑还差点给老粟整笑了,没辙儿啊,这长年在外边风吹日晒沙子磨,他们的脸看起来感觉就比实际年龄要大许多,三十多岁的汉子瞅着就是四十岁的样,一笑起来眼角都皱在一起,老二人老实,也没心眼儿,看起来就傻乎乎的,再配合一个大黑洞呼哧漏风的牙,还真有点像小时候的白傻子。

一想到小时候的那些糗事,老粟干巴的嘴角就不自觉有些上扬,本来就是和小毛孩子闹着玩也没多少气,这下子本来要骂人的话也说不出口了,打趣道:

“老二啊,我说你这嘴咋没个把门的呢,感情因为你是豁牙子。”

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后边离得近的几个弟兄听了也是一阵笑话。老二也不恼,只是对着他们喝止道:

“去去去,有你们笑的份吗。老实拉你的马去!”

然后又悄声对一旁咯咯发笑的小子说:“二叔跟你说的那些事儿,你可别啥都往外抖啊!明个到了县里二叔请你吃胡辣汤,热乎乎可香了。”

本来就饥寒交迫的半大小子顿时肚子咕咕乱叫起来,虽然他也不知道胡辣汤是个啥,也没见过啥样儿,反正二叔说香那就是香!

“二叔,我能先去吃个贴饼子吗?”

“------”

随着天色慢慢擦黑,山野中传来幽深低沉的咕咕声,不时还伴有哗啦啦扑腾翅膀的动静,这是夜枭出来捕食的声音。

对于不得不夜行的人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凡是有过这类经验的人们都知道一点,倘若此时山中有妖兽出没,普通的动物们是不敢出来活动的。

尤其是夜枭,狸猫这类对危险气息敏感的捕食者只会离得更远。要知道某些只知道杀戮和进食的低阶妖鬼,有时甚至会杀掉方圆数里内的的所有活物。

听着这些动静的老粟心里轻松了许多,又催促了几次,疲倦不堪的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还是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罗迦寺。

此刻月已高悬,山门紧闭。只能借着月光隐隐看见门殿的轮廓,总感觉有些沉闷,不过佛门清修之地,夜里无人看守大门实属正常,老粟对僧侣们的生活了解一点,这个点应该在晚课了。

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叫开。眼巴前儿也没时间想太多,只想着想把身后这一干人等安顿好了再说吧,浑身上下乏得厉害,于是上前扣响了山门,刚敲一遍没人应又敲第二遍。

也就是这个时候,老粟才看见,大门上的红漆似乎有些脱落了,一摸满手碎屑,一般来说距离上次过来这才三个月不到,再怎么也不至于风化成这样,再仔细一看门环也锈得不成样子。

冷风一吹汉子顿时犯了嘀咕,“不会吧,不会真有事儿吧-----”,硬着头皮又敲敲了敲门,还是没反应。

正当他犹豫要不就在附近对付一下的时候,“吱呀——”伴随着有些刺耳的木枢转动之声,一个年过半百矮瘦的僧人点着灯笼拉虚掩着门,有些疑惑的探出半个身来。

凑近了几分才看清,来人正是此间的监寺。

“空远大师“,老粟双手当胸合十恭敬行了佛礼,对方盯着汉子的脸好生打量了一翻,脑海里似乎在仔细回想着什么,沉默了一会儿笑着说道:“原来是粟施主,贫僧夜间视物不清,唐突了贵客,罪过。”

“大师说的那里话,什么唐不唐突的,俺们刚从渡西回来,走了一天,大师能不能给俺们安排个去处!”

“这是自然,还请粟施主到侧门稍等片刻,贫僧这便去”说完也不等回话,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回身进去院内关上了大门,吱呀的一声木轴惨叫,让老粟精神振奋了几分。

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老粟心里算是松了口气,对着那个少年的方向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老粟,老粟,咱为啥不从正门进啊?”少年一脸疑惑的发问,“不是说咱是贵客吗?”

“嘿,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要说我才是把头呢,从哪进也是有讲究的,你想想咱一不烧香二不拜佛的,压根儿没必要从这儿进呐,再说了你看咱带着这么些个牲口,还要路过天王殿,大雄殿啥的,像什么话”。

这一下给少年听得云里雾里的,只能唯唯诺诺地答了个“哦”。

结果一旁的老二搭话了“不对啊大哥,俺可听说了,佛都说了要众生平等啊。”

老粟一看这或学坏了敢质疑自己,抬手作势要打:“就你一个人会说话是吧?”却被轻松躲开。

其他人对于这两人习以为常了,也没说什么,反正不管去哪把头都会安排好,他们跟着做就完事了,还是自顾自的跟同伙聊天,要不就耷拉着眼皮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倒是处于队伍最后的戴斗笠的人难得抬起头来,斗笠之下是一副典型的北方人面庞,他面色中透着些许疑惑,仔细将周围的环境打量一番,好在暂时没发现异常。

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了,总是觉得那和尚有些奇怪。一群人就这么晃晃悠悠向着深处的侧门走去,行进间才感受到寺院的规模确实不小,从外面的山门出发,这还没到地方就走了七八百步,外墙一直延申进黑暗深处看不到头。

也是,作为几个县城周边最大的寺院,罗迦寺占地不下一百五十亩,拥有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碑楼,藏书楼等十余座建筑,鼎盛时期僧侣达三百之众,除了最近的正阳,邻县的一些信士也会花上三两天的功夫特地来此上香。

若是遇上住持讲经之时,更是香火不断,绕梁月余。

等到了地方才发现空远早就在此等着了,后面还一左一右跟着两个年轻的沙弥,各自提了灯笼静候。

老粟和空远时此前就认识,见了面又寒暄交代了一番,然后才开始指挥其众人来,虽然老僧一直和颜悦色笑容不减,但身处最后的斗笠男人总觉得那张脸有些扭曲,若有若无的目光老是往他这边瞟,看到他的时候,脸上笑意更浓了些许。

过了好一会儿,才把货物卸到院里,安顿好马匹,一行人正要往里进,黑暗里却响起了另一个陌生的声音:

“阿弥陀佛,各位晚上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