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温柔瘾,缠绵刀

作者:妖言妖语c | 分类:都市 | 字数:3.1万字

第一章 乐萦(九)

书名:温柔瘾,缠绵刀 作者:妖言妖语c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28

她这么一说,陈黑的哭声更响了。我心里也免不了一丝伤感。李中夫道:“请乐君少待,我进去请他出来。”说着她站起来,躬身走进房里去。

我听见里面李中夫在轻声絮语,陈黑的哭声渐渐低了。接着,他们两个一起出现在我面前,陈黑瘸着一条腿,李中夫搀扶着他。我早知道陈黑是个瘸子,所以干不了多少活,连赋税也很难交上。幸好他有残疾,诏书有优待,否则他也免不了和子公一样被关进牢房里。

陈黑两眼红肿,对我深施一礼:“未能迎接乐君光临,死罪死罪。”

我还了礼,对李中夫说:“很敬佩你能为儿子做出这样的牺牲,这样的事按理我无法传达,因为实在令人伤感。但既然你决心已下,我一定尽力。你说罢,我具体应该怎么办?”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内心一阵绞痛,按理说子公能够逃脱一死,是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想到他的活命要建立在他母亲的死亡上,却让我难以为情。虽然我明知,如果子公不这么做,他的母亲也一定会自杀。如果母子都死了,陈黑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相反,如果子公能活下来,他父亲也能咬牙活着。

李中夫点了点头,从坐席旁边的木箱里掏出一个精致的漆盒,上面布满了黑红相间的花纹,光可鉴眉,一看就不像普通人家所能拥有的。她把漆盒推到我面前,道:“这是当年乘舆的用物,是武皇帝赐给我们盖公主的。盖公主把它又赐给了我,你看上面还有少府的印鉴。”

她把盒子翻过来,底部果然有一圈清晰的字迹,笔画像蚊子的腿那么细,我看见上面写的是:

太始元年河南工官令曾,守丞喜,作府充,工午造。

她骄傲地解说道:“河南工官制作的漆器,天下闻名,只有未央、长乐宫中才有,一般民间是见不到的。这件漆盒曾经沾染过武皇帝和我们盖公主的手泽,唉,应该不是一般的珍贵了。武皇帝驭下极严,百官府寺都兢兢业业,工官制作的器物也是一丝不苟,现在宫中的器物,一定没有这么坚牢了。”

我心里叹了口气,有点为她感到可怜,你还骄傲什么呢?就算你身边有乘舆的器物,现在不也得像老鼠一样伏藏民间吗?况且武皇帝驭下极严,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又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当然,这种话要我说出口来,那是想也不敢想。我打断了她的神驰:“阿媪,你还是说罢,具体怎么做。”

她道:“恕罪,其实我刚才罗嗦这么多,也是想说明这件漆盒就可以证明我的身份。如果是一般人,哪里能有这样的器物呢?”

她说得确实也有道理。可是,这个漆盒作为证据够吗?

她好像看出了我的意思,道:“这件漆盒里装有一件帛书,里面蕴涵有一件天大的秘密。”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什么秘密?”

“昌邑王贺的秘密。”

“昌邑王贺?”我摇摇头,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十七

她苦笑道:“你太小,难怪不知道了。二十二年前,那时你还没有出生呢。二十二年前,山阳郡还是一个王国,国王是武皇帝的孙子,名讳为贺。为了让你听得明白,下面我就不避名讳了。刘贺的祖母说起来大大有名,就是号称大汉第一美人的李夫人。她生了个儿子名叫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治所在我们山阳郡的昌邑县。刘髆于征和年间去世,刘贺即位。那也是距今三十六年前的事了。”

“哦,你继续说。”我虽然不喜欢思考政令、法律和郡县这样的大事,但是对故乡的变迁还是有一点好奇的。

“刘贺本来好好的当他的昌邑王,但是上天好像要戏弄他,元平元年的端午节那天,半夜,长安的使者突然来到了昌邑,火把蔽天,叫昌邑王刘贺起来接诏书。昌邑王大为惊恐,以为有什么不祥的事。你知道五月初五,向来就不是什么吉祥的日子。”

她叙述得还很有文采,我听得津津有味,都忘了她是一个被诏书逐捕的罪犯。我说:“刘贺因为行为淫乱昏悖,被大将军霍光给废掉了,不是吗?”

她冷哼了一声:“什么行为淫乱昏悖,我侍奉了盖主那么多年,最后又被盖主派去侍奉昌邑王,从来没见过这么忠厚的主子,哪点算得上行为淫乱昏悖了。那完全是霍光一伙的陷害,既然他们掌握大权,青史就是他们书写的,想怎么说都可以。我看,这个冤屈是永远会沉埋下去的了。当年知情的人几乎都遭了他们的毒手,少部分知道真相的旧臣则怯懦自私,鲜廉寡耻地投奔了霍光,只为延续他们的犬马之命。把平日里读的经书,什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教诲全部抛到了脑后。什么儒生,都是一帮曲学阿世的小人。”

她非常激动,但仍是和缓道来,并没有疾言厉色,可见涵养很不错。我并不赞同她的看法,什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是从来不考虑的,多少年来,我只想跟我最心爱的男人在一起过一辈子。现在这个幻想算是破灭了,我很难过。儒生们要活命,只能违心说点瞎话。何况你李中夫为了活命不也躲藏民间这么久吗?你说你侍侯过昌邑王,可你也没有为他自杀,反是为了你的儿子陈汤,终于愿意出来自首,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父子之亲、夫妇之爱才是人的天性,比什么儒家大义都来得重要。

“霍光为什么要陷害昌邑王呢?当时不就是他主张征召昌邑王入长安为帝的么?”我有点疑惑不解。

“那只是表面情况。”她说,“他开始的确是真心的,但也是百般考虑的结果。霍光这人一向贪权,知道如果征召广陵王为帝,自己会驾驭不了。而那时昌邑王才十八岁,在山东寂寞地当着一个小小昌邑国的国王,做梦也想不到会有机会成为汉家天子。霍光猜想昌邑王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他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个官位可以永远占据下去。哪知道昌邑王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皇帝,他要安排自己的郎卫,任命自己的大臣。霍光终于忍不住了,冒着擅自废立的罪名也要废掉我们王。他们一伙人结党营私,趁着我们王在长安立足未稳,也轻易地成功了。”

“后来又怎么样呢?”我愈发有兴趣了,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么复杂的问题,谁当皇帝跟我并没有太大关系,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毕竟碰上一个好皇帝,官吏们都会勤心奉职,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我也曾经为废掉昏庸的昌邑王,改立英明的今上感到庆幸,因为官府给我们申申宣告过昌邑王淫乱无道的行径,他在当皇帝的短短二十七天内,就干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坏事,实在是罪恶滔天。但经过她这么一分析,我根深蒂固的看法动摇了。也许昌邑王真的蒙受了不白之冤。我不由自主地展开了李中夫刚才递给我的一幅帛画,看着上面昌邑王的画像,不禁对这个从来没有谋面的可怜的王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李中夫喘了口气,嘶哑着嗓子继续道:“可怜的王,他被贬回了昌邑。而且连原来的王号也没有了。他居住在原来的昌邑王宫,但是失去了自由,地方官吏都奉命监视他。后来山阳太守张敞还时不时去假装探视,实际上是侦察我们王的动静。我们王并不是傻瓜,知道如果表露出一点抱怨的意思就会没命,于是装聋作哑,显得极为愚钝。张敞把这些报告今上,今上才对我们王不再担心。说起来今上比我们王强的地方就在于他比较懂得隐忍,而我们大王还保留了赤子之心。”

“为什么?”我听见她这么议论今上,感到非常紧张,因为这是很忌讳的事情,但是我又有忍不住的好奇。

她淡淡一笑:“因为今上从小生长在民间,和五陵的一帮无赖游侠交往,斗鸡走狗,人世间的那些尔虞我诈的阴谋诡计早就烂熟于胸,霍光那个不学无术的竖子,当然看不透他;而我们王自小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淳朴至真,哪会知道人世间竟有那么多肮脏龌龊的勾当。他毫无机心,自然一下子遭到了奸臣的陷害。”

“那文皇帝当年也是这样吗?”我问出这句话,简直不相信这句话是从自己嘴里吐出来的。

她略微有些惊异:“哦,你问得不错。当年文皇帝从代国征召到长安当皇帝,周围也是强臣环伺,但文皇帝上有母亲教诲,内有忠臣如薄昭、张武等辅弼,自己也小心翼翼,终于安然无恙。而我王生于承平时代,上无母亲教诲,内无忠臣辅佐,尤其是霍光比文皇帝时的绛侯周勃等人要奸诈万倍,世易时移,自然结果也就完全两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