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飞扬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作者:一息千念 | 分类:都市 | 字数:3.0万字

第六章 未雨绸缪

书名:飞扬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作者:一息千念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05

李云天早就发现了躲在石窗后面偷窥他的张有德和冯虎,见两人离开,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俗话说温水煮青蛙,他现在把张有德当成一只在锅里的冷水中惬意游泳的青蛙,暗地里一点点地水温升上去,等张有德发现危险的时候已经无力从锅里蹦出来,届时唯有被开水活活煮死。

健完身,李云天在绿萼的伺候下沐浴更衣,然后神清气爽地到书房给京城的那些年谊写信。

他的年谊有两三百个,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写,况且他也不可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只能选择一些熟悉的人落笔。

可这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回忆在京城与那些年谊们打交道时候的情景,最大限度地对他们有所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些信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

“夫人,老爷这是怎么了?”

见坐在书桌后的李云天左手托着下巴,两眼望着屋顶发呆,右手大拇指的指背上娴熟地转着一杆没有蘸墨的毛笔,小翠好奇地低声问研磨的绿萼。

“大人准备给京城里的年谊写信,不知道写些什么。”绿萼微微一笑,告诉了小翠,反正这件事情也瞒不住。

“年谊?”小翠的双目流露出了疑惑地神色,她没有读过书自然不知道年谊是什么了。

“也给状元写吗?”等绿萼给她解释后,小翠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云天要写信的竟然是那些新科进士,不由得兴奋了起来,满是好奇地问道。

在她眼里状元高高在上,可望不及,而且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

“哈哈……”不等绿萼回答,李云天忽然把手上的毛笔往桌子上一拍,仰首大笑了起来。

绿萼和小翠吓了一跳,纷纷诧异地望向他,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老爷刚才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会试时成绩第一,本应是今科的状元,可是殿试的时候却仅仅名列三甲中下等,你们说倒霉不倒霉。”

李云天大笑了一阵,擦了擦眼角笑出来的眼泪,向绿萼和小翠说道。

他很开心,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年谊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这个人现在和他一样都郁郁不得志。

如果能交好此人的话,那么必将成为他日后在官场上的一大助力。

“老爷,你说的可是于大人?”绿萼闻言立刻想到了一个人,试探性地问道,今年会试的时候她陪着李云天在京城,故而知道会试的会元是谁。

“对,就是他。”李云天笑着点了点头,双目闪过一道兴奋的光芒,“今科会元于谦,于廷益!”

于谦会试第一,殿试通常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按照正常的情况他会被永乐帝点为状元。

可惜的是,于谦在答题时言辞激烈,针砭时弊,抨击朝政,结果惹怒了永乐帝,以策语伤时为由,将其置为了三甲第九十二名,令人大跌眼镜。

这使得于谦不仅没有当成状元,而且还因为成绩差,连考庶吉士的机会都没有,进而失去了进翰林院的机会。

由于明朝有“大学士皆出翰林”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所以于谦自始至终也没有当上大学士,可谓是其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如果李云天没有记错的话,由于受到阁老杨士奇的欣赏,于谦现在正在都察院里实习,几年后将出任监察御史一职。

虽然监察御史只是七品官,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进身之阶。

明朝的督抚和部院大员皆出身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科的科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定制。

也就是说,就像不是出身翰林就无法担任大学士一样,没有当过言官的人,是无法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的。

虽然李云天的历史知识有限,对明史不是太了解,不过他记得大明仁宣时期的著名的“三杨辅政”,而杨士奇就是三杨之首,仁宣时期的内阁首辅。

杨士奇之所以会器重于谦,是因为他是今科会试的主考,对于谦会试的文章十分欣赏。

作为主考,杨士奇自然成为了今科进士们的恩师,李云天等新科进士都参加了谢师宴,拜入了他的门下。

要不然李云天想要补缺湖口县也并非一件易事,有些仕途无望的候缺官员可等着机会来湖口县捞上一笔,只不过那些官员属于无主的浮萍,没什么靠山,自然争不过李云天了。

李云天在京城的时候与于谦不熟,也就是点头之交而已,故而先前并没有记起来于谦的事情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与这个一代名臣是同科的进士,更没有想到于谦竟然这么倒霉,因为“策语伤时”被永乐帝放在了三甲里。

一时间,他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故而刚才一时激动,忍不住失声大笑了起来。

当然了,于谦从会元到殿试三甲九十二名的原因他是万万不能说的,这里面涉及到了永乐帝,万一传出去的话可就是“非议君王”的大罪。

沉思了片刻后,他拿起桌上的毛笔,蘸了墨汁后略一思索,给于谦写了一封普通的问候信,透露出淡淡的同年之谊,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于谦这样的人要以礼相交。

信上的字笔记工整,端庄大气,非常漂亮,李云天猛一看还以为是别人写的,再一细想才记起来自己以前也曾经寒窗苦读过,在字体上面下过不少苦功夫。

毕竟能中进士的人焉能写不出一手好字?否则的话即使文章做的再好,那么最后也要被考官刷掉。

原本,绿萼和小翠都认为李云天很快就能把给京城那些年谊的信写好,岂料十来封信他整整写了五天才满意。

尤其是给杨士奇等几名会试考官的信,用词更是百般斟酌。

写完信后,他托张有德采办了九江的一些地方特产,让李大牛和李满山送去京城,给杨士奇和于谦等人尝尝鲜,联络一下彼此间的感情。

虽然那些土特产并不贵重,值不了多少钱,但俗话说礼轻情意重,既能把双方的关系拉近许多,又能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正是这样逐渐经营出来的?

李大牛和李满山临走前,李云天特意把两人喊过去交待了一番,让李大牛一路上听李满山的话。

李满山处事圆滑而李大牛则为人憨厚,此去自然是李满山当家。

绿萼对李云天的这个做法感到非常得诧异,在她的印象里李云天以前根本就不屑这种钻营的行为,而现在看起来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李云天的这个举动使得张有德更加放心,在他看来李云天既然把目标放在了京城,那么肯定不会在县衙的事务上找麻烦,只要李云天守规矩他自然会全力“配合”李云天,大家宾主尽欢。

可惜的是,张有德的想法是好的,只不过他没有弄清楚主次关系,说到底李云天才是湖口县的县太爷,而不是他张有德。

如果他在李云天面前能夹着尾巴做人的话,那么双方还能相安无事,李云天也不是那种不通人情的人,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不过,张有德错判了形势,太高估了自己而轻视了李云天,妄想当湖口县的地下县太爷,这无疑是虎口拔牙,犯下了一个大错。

他忘了一件事情,虽然李云天现在是一只还没有长牙的幼虎,但幼虎也是虎,一旦发起威来可是能把他活吞了的。

忙完了送礼的事情,李云天领着绿萼离开县衙去了鄱阳湖,准备在湖上泛舟嬉戏,弥补上次落水时未能尽兴的遗憾。

为了迷惑张有德,他特意让张有德代他处理县衙的事务,即使是王宇有什么事情都要找张有德商量,这使得张有德不由得有些飘飘然。

既然李云天给了张有德如此大的权限,那么张有德自然投桃报李,给他弄来了一艘气派的大船。

先前李云天那次游湖只不过租了一艘小船而已,两次的待遇可谓云泥之别。

与上次轻车简从不同,李云天这次从三班衙役中选了二十多名身材强壮者担任随从,配备了腰刀和弓弩等武器,摆出了县尊的气派,领头的是站班皂隶班头罗鸣。

所谓的三班衙役,指的是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和壮班民壮,站班皂隶是负责给知县开道以及升堂时站立大堂两侧的人;捕班快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捕快;壮班民壮是把守城门、仓库和监狱等部门以及巡逻道路的人。

作为大明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是它最生动的写照。

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