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太清莫生斩情真人

作者:太清莫虚斩情真人 | 分类:奇幻 | 字数:3.7万字

武学之道

书名:太清莫生斩情真人 作者:太清莫虚斩情真人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6-16 22:50

休息了一会儿,顾彦舒将工具收好,回到竹屋拿了一套干净的衣服到温泉池洗了个澡,便回到竹屋吐纳练气,感觉自己离练气一层是越来越近了,内视丹田,可见其内的灵气已经缓缓形成一片薄雾,那灵根金莲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莲叶摇曳,美轮美奂。

只待这薄雾将丹田充满整个丹田气海,便可达到练气一层,现在只差一点点了,也不知道这一晚上的吐纳够不够。

一夜很快过去,凌晨天光方亮,一抹朝霞自天边升起,紫气东来,整片宁城山脉仿佛被披上万道瑞彩,五光十色,云蒸雾绕,美不胜收。

小竹峰,竹屋。

顾彦舒缓缓睁开紧闭的双目,她的眸子内神采奕奕,丝毫没有半点因为一夜没睡所导致的困顿,反而像是一夜沉眠养足了精神的模样。

此时的顾彦舒,感觉自己神清气爽,五感变得极其敏锐,眼睛的视力变得非常的强,即便隔着四五米远,都能清晰的看清院墙篱笆上的石头纹理。

可以看见四五米外,地上一只蚂蚁在挥动着触须感受空气中的信息素,若非反复睁眼闭眼好几次,她还以为这是幻觉。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仿佛就像得到了新生,之前感觉沉重的身体此时变得轻盈无比,昨天下山时走了足足一个半小时,今天她感觉自己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到山脚的坊市。

她轻轻一跃便稳稳的落地,盘膝而坐一晚上,腿脚也不感觉酸麻,反而很是舒服,周身气息通畅,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

顾彦舒拉开架势,打了一套王八拳,拳风呼啸,这力量,太强了,仿佛能打死一头牛。

现在自己的修为达到了炼气一层,可以去找师傅给自己度职了,只有度职之后,自己才能算得上一位真正的道士。

也只有成为了道士,才能修炼法术,学习武功,武功山必须要学的,因为练气期的修士本身修为太弱,体内灵气不足以支撑释放几个法术,所以,必须学习武功以做防身。

照例来到太清殿做早课,太清殿上首是太清祖师的雕像,栩栩如生,宝相庄严。

今天领课的是一位授业长老,好像叫做青阳子,属于师叔辈的。

顾彦舒找到一个蒲团盘膝坐下,待人到齐后,开始诵读经文,今天念诵的是《八大神咒》。

顾彦舒背诵过几次,虽然有些地方记不得,但现在她已经可以做到同声传译了,跟着念诵没问题。

早课做完,顾彦舒来到斋堂,准备吃早饭,点了餐,顾彦舒找了个地方坐下,埋头苦吃。

但她发现自己的胃口似乎变小了,她今天还是照往日一般的食量打的饭菜,但今天只吃了不到一小半就感觉吃饱了,顾彦舒当即愣住。

怎么回事?

难道是因为自己进入炼气一层的缘故?

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这个道理能解释得通,将心神沉入丹田气海内视,便见气海内的灵气似乎比早上刚刚结束吐纳时少了些许,这是被消耗了?

原来如此,看来进入炼气一层之后,日常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有一部分会由转为灵气作为消耗,难怪即便到了吃饭的点,她都感觉整个人神采奕奕的,丝毫没有一点以往肚子饿了的时候那种身体被抽空的感觉。

这种消耗的量非常微弱,不会造成修为的跌落,提升上来的身体素质也不会降低,除非是施法时耗尽体内灵气也不够支撑法术的消耗从而吸取身体机能进行消耗,才会导致境界跌落,甚至死亡。

所以,道人们每次施法时都需要计算好自身体内灵气足够支撑释放几个法术,不然胡乱使用法术会有可能会死。

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小竹峰,顾彦舒洗漱一番后来到授业殿,准备上课。

饭菜是不能浪费的,否则会遭到严厉惩罚,吃不完的饭菜就留到下顿,不准倒掉,否则会三日不准进食。

来到授业殿,今天果然有课,此时,大殿内早已坐满了人,顾彦舒找到个位置坐了下,安静等待授业师傅的到来。

也不知道今天的授业师傅教的是什么,想来应该是教医术的柳红棉来上课,因为她只是考核了众弟子,但医术还没教呢。

这几天也不见人,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大概过了半刻钟左右,从殿外进来一个身材中等,样貌平平无奇的中年男子,这人和柳红棉一般,没有穿道袍,但却行稽首礼,想来也是道门居士。

此人虽然长相平平无奇,但身材极其精壮,不是那种肌肉隆起的变态身材,而是一种非常健壮却并不魁梧的身材。

他扫视之间,一双眼睛好似刀子一般的锋锐,精光四射,看得一众弟子纷纷变色,连忙转过头不敢与其对视。

此人太阳穴微微鼓起,看来这人还是一个内家高手,太阳穴想要鼓起,需要将内功修炼到极高的境界才可以做到。

一般练武的人,手脚上都有老茧,因为习武之人需要每日击打木桩,沙袋等来进行技艺打磨,长年累月下来自然会有老茧。

但此人盘膝坐下后,手掌置于膝盖上,顾彦舒却并未在他的手上看到任何老茧,反而是光洁如玉,手指修长,关节也不粗壮。

这让她不由皱眉,这人怕不是个花架子吧?

就在她这么想着的时候,众弟子起身行礼,她也连忙跟着起身,行了礼之后,众人坐下。

中年人进行自我介绍。

此人叫做李化元,青州人士。

相互介绍完毕后,李化元便开始为众人讲解起武学的知识来,原来,练武也有境界划分,分别是明劲,暗劲,化劲,丹劲和罡劲。

这些境界并非表示力量的提升或者生命层次的升华,而是表示对自身力量的掌握,明劲,能够做到将自身力量全部发挥出来,出手之间可打出脆响,所谓千金难买一声响,练武达到明劲,在武林之中也算得上有了一席之地。

而暗劲,则是出手之时,可使自身力量层层递进,做到隔山打牛,比如,二人对战,若是一方掌握了暗劲,他一拳打中对方,对方身体表面看不出任何损伤,但体内五脏六腑却被其打得稀碎,这就是暗劲。

至于化劲,便是万中无一的高手才能掌握,需要将力量练进骨髓里,使周身大换血,五脏六腑在暗劲的不断打磨下变得坚韧无比,周身骨骼强度大幅度提升。

此境界的武者,对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分力量都掌握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高速移动时可以随时改变方向,完全不需要遵守物理规则,比如两个人的力量都是一千斤,相互对攻时,速度极快,力量极大,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此剧烈的碰撞下肯定会有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后退或者后仰,也就是所谓的出招后摇,但掌握化劲之后却可以无视这种反作用力,这样的高手可以将反震的力通过身体的每一寸肌肉进行传递,然后反而借助这力量使自身的攻势更猛,在遇到超过自身能够借力的极限力量,也可以将其有效传导到地面,自身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且,经过大换血,身体因为常年练武导致的暗伤和手脚上的老茧等都会脱落消失,变回初生婴儿般的娇嫩。

眼前的这个李化元显然就是这个境界或者更高境界的武者,但他没说自己的境界是多高,顾彦舒也只能靠他的述说来猜测。

这是个高手啊

原来练武还能练成这样,她对于练武的认知还停留在前世的拳击,散打,自由搏击和各种传武花架子和各种王八拳上,现在得知练武原来还能练到这个境界,当真神奇。

就是不知道练了之后,实战效果如何了。

她害怕的是如前世那些所谓的传武大师和功夫大师,牛皮吹得都快炸了,结果一上台被练了几个月散打或者拳击的打得鼻青脸肿,那就搞笑了。

她可不像变成闪电五连鞭的马大师那种,虽然老马人品不错,但功夫实在是没眼看。

李化元讲解了一遍之后,便开始发问:“本座讲了这许多,你们记下了多少啊?”

顾彦舒在他开始讲课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做笔记,此时提问她倒是不怕,左右扫视一眼,便看到有人举手回答,她便没有出风头。

安稳坐着,现在的这些弟子都学会了记笔记,且都是极聪慧之人,记下一遍笔记后,仔细揣摩,倒是能够对答如流。

李化元提问了几个人之后,点了点头,似乎很是满意,这些小子虽然有点照本宣科,但好歹做了笔记,属于比较上进的好学生。

提问完之前讲解的基础知识后,又问:“本座的武学冠绝江湖,罕逢敌手,若是尔等学了去,日后遇到有人要打你,你待如何?一句话作答。”

前面一个弟子举手:“打回去。”

李化元看了他一眼,没有任何表示,另一个弟子见状,略做沉思,随后举手作答:“跑。”

李化元转头看了他一眼,皱了皱眉,很是不满的反问:“跑?那你学武做什么?这般胆小如鼠,若是他人知晓你是我太清宗弟子,岂非让人嘲笑我太清宗竟是些无胆鼠辈?”

那个弟子神色一僵..

李化元再次扫视其他弟子,却见这些弟子皱眉沉思,仔细思考要怎么回答才行。

顾彦舒看没其他弟子举手,便举手作答:“先礼后兵,能讲理就讲理,不能讲理再动手,但动手就要毫不留情将其干掉。”

经过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文化熏陶,顾彦舒可是深知反派死于话多,往往很多人在取得优势后不懂得趁势追击,痛下杀手,导致对方绝地翻盘,最后自己原本占尽优势的一方反而身死道消。

李化元扫了她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不错,若是遇到他人要打你,需要先和对方理论,看自己什么地方得罪对方,能够和解便和解,没必要动手,不能和解再动手,但动了手就不可留情,所谓留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既然选择了动手,就杀无赦,只有死人,才是没有威胁的,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和对方讲道理,尸体是开不了口的,即便你有再多的冤屈也无用。”

显然这个回答得到了李化元的满分点赞,一时间,所有的弟子纷纷回头看她,对这个年纪小小却出了好几次风头的同门表示很是诧异。

这些弟子每一个的年纪都比顾彦舒要大,她今年才14岁半,而这些弟子随便哪一个年龄都在16岁往上,年龄最大的一个都差不多要20了。

小小的一只,却往往比她们这些弟子优秀,这让他们感觉有些无地自容。

还好这些能够通过前面几关考核留下来的弟子人品都没得说,虽然自己感觉无地自容,但却没有那种嫉妒,仇视等心理。

这些弟子都是每五年一次的招新仪式上招回来的弟子,在山脚下时便已经筛选过一次了,上山后又经过几次课业上的筛选,此时能留下来的都是人品资质俱佳的弟子。

太清宗招收弟子最是看中品行和学识,学识差者一律不招,这也是上清宗和玉清宗的门槛,除非是道人们下山游历时抱养的孤儿,但上山后都会悉心教导。

而招收弟子时,不识字的是不招的,因为没有时间慢慢去教这些弟子认字,不识字,自然也就无法诵读经文,无法学习道法神通,甚至武功都没办法学习。

不识字,自然讲不通道理,不通道理的人,自然无法教化。

而人品这方面,太清宗是最为看重的,别说品行低劣之辈,就算是之前那些被赶下山的弟子,也只是善妒,挑拨离间。

这段时间经过了解,顾彦舒得知,上山学道的弟子,要经过七八道关卡的筛选,才能入门,且上山之前必须缴纳100两银子作为入门费用。

100两,这代价不可谓不大。

这么多钱,放普通五口之家都够无忧无虑的开销二十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