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师娘师姐太宠我

作者:小五很厉害 | 分类:女生 | 字数:3.6万字

7 又逢此夕月难圆

书名:师娘师姐太宠我 作者:小五很厉害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09

起初,城内百姓并无在意,而陈家最先是有马房的仆人出现症候,只当做是夏季食物腐败,腹痛下泄实属正常,但高热不退,过了些时日竟然不治身亡,这才惊觉异样。

后来城内死伤人数逐渐增多时,惊动官府。

新上任的沧州太守迎来了极具挑战的任务,治疫。

古语有云,素来治水为先,治疫最难。

父亲不在,母亲近来身体欠安,陈家上下的担子便落在陈婠肩头。

恰此时,军中忙碌,正在西北边陲部署防御工事,修建长城,身为虎贲校尉,陈棠在此关口上,却被调往西北要塞重镇天河城指挥。

军令如山,陈棠走的匆忙,只来得及一晚作别。

大哥随秦将军一走,陈婠心里自然少了许多底气。

但情势所迫,她别无选择,管理起府内事务。

虽然父亲曾任太守,但京城上任自然人走茶凉。

官府配发的药品稀缺,数量有限,很难足够。

她只好先将曾和疫病仆人接触过的下人们隔离在外院,不得入内。

所有旧用衣衫食具都焚烧干净,暂时缓解了疫情扩散。

然而经她之手,竟将府内治理的井井有条,府内上下无不交口称赞。

安平更是以自家小姐为傲,成日地挂在嘴边。

虽然她上一世为后,私心重欲,但毕竟掌管后宫数十年,手段还是有些的。

陈家暂时相安,但城中寻常百姓家却难逃厄运。

发放的药品因为数量有限,且效果并不极好,染病之人逐渐递增。

几乎每户都有疫病之人。

原本安详和顺的沧州城,登时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再过半月,已然惊动京城,户部省亲下重令,铁血治疫,而父亲辅佐户部尚书,亦有责在身。

便在秋日的末尾,陈道允修家书一封,令陈婠速速携母亲入京,谨防疫情扩散。

值此紧要关头,陈婠原本的坚持已经有所松动。

她避过了人祸,却独独算不准天灾。

遍看沧州城,哀鸿遍野,已然不适宜久留!

当晚,陈婠终于下定决心陪母亲入京。

临走前,陈婠挂念着谢晚晴,便去谢家探看作别。

岂料眼前一幕令她震惊,谢晚晴竟然已经病重下不了床。

谢家人神色俱都哀色浓重,谢夫人递给陈婠一套衣衫和面纱,只说了一句小心传染。

眼里似有泪光。

陈婠一时心惊,想着从前谢晚晴芳华早逝,更有不详之感。

病根仍是由上次从马场回来上了风寒起,淅淅沥沥,一直不见大好,此时疫当头,她体质虚弱,在劫难逃。

病榻上的女子青丝微乱,仍是整齐的盘在脑后,神态虚弱,原本姣好的脸容青黄一片。“你来了…真好,我心里有事要与你讲,但他们都不让我出门…”谢晚晴撑起身子,靠在床头。

陈婠抿唇一笑,故作轻松,“什么要紧的事?”

谢晚晴摸索着,从枕下拿出一枚发旧的物件儿。

“这是?”陈婠仔细一瞧,竟是半条剑穗。

“这本是陈公子从前遗落之物,我一直带在身边…你帮我将这东西物归原主吧。”她垂着眸,递过来。

枯瘦的手指有些颤抖。

陈婠仔细拿在手里,能看见麻绳上已被抚摸地光滑,心中不禁大恸。

“想来今生有缘无分,我是福薄之人,只怕撑不过这回。”

陈婠连忙安慰,“病中多忧思,谢姐姐休要多想。”

谢晚晴含着泪光微微一笑,目光虚渺,“若见了你大哥,莫忘帮我问一句,这么多年,他心里可曾有过半点我的影子…”

原以为早已看淡生死,陈婠却在听得这番话后,眼睛酸的紧。

她握住谢晚晴瘦削的手,点点头,“谢姐姐放心,你不会有事的。家兄很快便从西北回来,到时候,你亲自问他。”

一听西北二字,谢晚晴已然明白,相隔千里,只怕今生再也见不到了。

她轻叹一句,握紧了陈婠的手。

离开谢家时,陈婠望着天幕中昏鸦点点,忽而有了新的定夺。

她必须即刻便启程。

虽然只隔了一条沧河,但京都淮安城和沧州已是两重天地。

宽阔的护城河围绕,城门高耸入云,一脉磅礴。

八条官道笔直,将城内分为整齐的区域,市肆和宅邸区井然有序。

车外满目繁华,琼楼玉宇,雕梁画栋。

青瓦白墙,古朴而厚重。

上阳街上车水马龙,似乎连风儿都带着醉人的香。

远处皇城内院高宏入宇,与紫薇山交相辉映,影影绰绰,成为京都最磅礴的景致。

一路上,就连最多话的安平也静了下来,专注地望着窗外。

过了许久,马车悠悠哉巷尾停住。

陈婠搀扶着母亲下车,一抬头便见紫藤萝从院墙外垂下,光影疏落,安和宁静。

父亲官拜户部侍郎,享从四品俸禄,但户部给事中有三人,父亲乃调任而至,是以多做些抄录财政文案、编撰整理民间典籍的文事。

并无太多实权。

在这寸土寸金的淮安城,陈家这般小官,多如牛毛。

随手捻来一片砖瓦,就有述不尽的深厚渊源。

如今的陈府,是从前有位商贾之家留下的院落,充公后改建而成。

在上阳街尾,占地并不大,只看规模,尚不如沧州陈宅。

凝着青瓦屋檐上斑驳的痕迹,陈婠知道,也许他们陈家不会在此地停留太久。

因为很快,她就在赏花宴上攀上了东宫的高枝。

从巷尾小宅,到中街府邸,乃至后来良田千顷、宅邸万亩。

犹自回神间,老管家刘庸开了门。

妾室王氏和庶出的弟弟陈秉也跟着迎门接风。

陈夫人只是淡淡地赞她们辛苦,便叫退下,各自相安。

论起粉饰太平的气度,陈婠自认输于母亲太多。

从前皇上身边有宠的妃嫔,她都觉得刺眼无比,乃至后来,但凡对她后位有威胁之人,她必要除之而后快。

这种扭曲的心理,是从她明白帝王能给自己的宠爱,一样会给别的女人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开始的。

那年秋菊夜宴上,她本以为自己就是万花丛中那抹独特,本以为自己是帝王心头的那点朱砂。

现下想来,可笑至极。

还有年少不更事时错付的情肠。

傍晚用膳完毕,已经入夜。

庭院中芳草错落有致,墙边一排翠竹幽幽,有小池将前后堂分隔开来,池中几枚荷花映日,宅子的原主人倒是有几分雅致韵味。

父亲仍未归家,管家说从老爷入京述职起,便一直如此。

户部省里事务繁忙,掌管天下赋税财政,非是沧州太守可比。

王氏和庶弟陈秉坐在下首,才刚饭毕,陈秉忽然道,“母亲,秉儿今日还未去汤池沐浴…”

话音未落,王氏连忙将他打断。

陈夫人恍若未闻,陈婠已经放下茶杯,敏锐地觉察出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陈秉不过是总角小儿,口无遮拦。

汤池是何地?那是府中唯一专供沐浴的地方,唯有家主和主母才可使用。

妾室和下人,只可在自己房内的浴室中沐浴,无权使用汤池。

“秉儿的顽话,夫人切莫当真。”王氏笑了笑,轻轻将一枚桂花酥放到陈秉口中。

陈婠对她如此作为,自然是心生不满,但碍于母亲的面子,便没深究。

可本以为就此作罢,谁知刘庸将她引至内院,才发现这里并非主房锦园。

母亲与父亲合住于正房秀园,陈婠身为嫡女,自然是仅次于正房。

经问刘庸才知,锦园却被王氏母子占用,只给陈婠留了间偏位的玉园。

王氏来时,大约知道了因由,但想到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侍奉老爷这么多年,一路入京,膝下有子,即便是挑个好院落也无可厚非。

如何回应,她早已想好了的。

一抬头,就见陈婠娉婷地立在玉园门前花架下,眉眼如画,面色温婉如夏末的风儿,却没由来地令她猛地心惊。

在王氏的印象里,嫡小姐陈婠一直是个少言寡语、温婉顺从的女子,只是为何…

她正欲开口,陈婠却微微一笑,声音轻柔,“姨娘,这玉园靠北,多生阴凉,我身子刚好,却是住不惯的。”

王氏亦跟着笑答,“我们母子二人若在玉园怕是不够住,况且,这也是老爷的意思。”

陈婠捻了朵竹叶在指尖把玩,“怎会不够?玉园和锦园厢房是一样的,而且有了这般阴凉之地,秉儿也不必再去汤池沐浴纳凉了。”

一听汤池,王氏心头一跳,再看陈婠笑吟吟的,亦不像心存歹念。

“这还是要请示老爷的。”

陈婠已经招呼安平过来,“父亲事务繁忙,此等小事我做主便是。明日,咱们便搬入锦园,安平你尽早安排下人帮姨娘收拾好东西罢。”

“大小姐!”王氏想要阻拦,陈婠却徐徐望过来,“怎么,姨娘还有疑问?父亲朝堂忙碌,家中万不可再添麻烦,想来姨娘服侍父亲许久,这个道理是明白的。”

一席话说温和得体,却堵地王氏无法辩驳,眼前这个大小姐,倒比她母亲厉害许多。

在门前站了一会儿,就见陈婠着碧青色烟罗裙,清荷细纱袖下隐约可见一节藕臂,站在台阶上的树荫里指点下人们做活,时不时扇着手中团扇,自有中温婉婀娜的韵致。

“哦,现下倒还有一事要说给小姐,”王氏抬了抬眼,“家侄女来京投亲,也住在咱们府上,就在锦园别院,明儿小姐搬进去,还望加以指点才是。”

陈婠半晌才嗯了一声,眼波柔和,“我素来喜静,无事莫来扰我。”

王氏悻悻而归,纵使满腔怨气也不得发泄。

但她自是有分寸的,也不会蠢到当真去请示老爷。

回头望了一眼,心下想的却是忍字当先,日后再见分晓也不迟。

当晚,院中蝉鸣,月色袅袅,就着一池荷香,陈婠坐在窗边修书一封发往西北天河城。

些许日子过去,夏日就见了尾巴,到了夜间凭白添了些凉意。

安平垂头端来香膏凝露,一声不发地摆放着,陈婠正在沐浴,隔着菱花缎锦的帘子,她问,“怎么,仍是没有回信么?”

安平摇摇头,“奴婢每日都去催过,银子也打点到了,可那边却说西北镇守重重,一封信件要经许多关卡,送到的日子也没个准信…”

这意思,陈婠自是明白,但她担心的是谢家姐姐能撑到几时。

然而世事便是如此,没等来回信儿,倒是等来了旁的。

瑞王府要行赏花宴,夏荷盛放,秋菊初绽,的确是赏花的好时节。

只是京城名贵趋之若鹜的赏花宴,在陈婠眼中,无异于噩梦。

旖旎而惨淡,轰烈而残酷。

--

暮夏时节的皇城内苑,草木错落在宏伟的殿群中,已见天高云淡。

重华宫在九重宫阙的最东面,亦分为五宫六殿,乃太子居所。

皇宫内所有成年皇子都被分往封地或是王府,唯有重华宫内一位。

鹤足鱼尾玉骨鼎旁,着姜黄色宫女装的两名女子正垂着头,一丝不苟地候在冲着鼎内的冰块扇风儿,丝丝凉爽沁人心脾。

消暑所用的冰块都盛放在鼎内,因为时近入秋,这几日内务府分派各宫的分量已经渐少,唯有这东宫里的分例足够。

自然是要足够的,因为这重华宫的主人,日后便是九五至尊的帝王,怠慢不得。

太子在书房阅卷已有两个时辰,侍书的宫女乃皇上御赐,太子便随手给了封号,封为最末等的奉仪。

但自从来到东宫,太子却只让她们做些文墨功夫,从未碰过一个指头。

两个时辰的时间里,换了三次熏香,读书时用龙脑香,明神静气最合适不过。

两位奉仪时不时抬眼望向书案,仿佛在期许着太子的目光能有一次落在自己脸上,莫要辜负了花容月貌。

只可惜,太子始终闲适地翻着书,半靠在乌藤木编织的翻角靠榻里,衣袍散漫,修长有力的手指偶尔会扣在白玉石桌面上。

太子读书时,不喜外人打扰,唯独两人可以例外。

一位是太子太傅,另一位是从幼时便跟在身边的小黄门宁春,如今的东宫黄门侍郎。

宁春轻手轻脚地进来,捧了一册纸卷,左右乜斜了眼,两位奉仪便识趣儿地退了出去。

“给孤念一念,”太子终于抬起头,神态漫不经心。

宁春翻了首页,“回太子殿下,此是瑞王府赏花宴的邀请名册,瑞王爷特地吩咐奴才,务必要请您过目的。”

封禛好看的唇角扬了扬,道了一句“难为皇叔有心”,便接过手里翻看。

每三年一次的赏花宴,却是第一次邀请太子去。

还记得三年前那次,是父皇御驾亲临,日后不久便封了两位贵人回宫。

封禛冷冷一笑,在清俊的脸容上一闪即逝。

左中丞家的小女儿,尚书家的外甥女…一页一页看去,他脸上的笑意渐消。

他的母亲周皇后,当真是费了心思的,竟能连同瑞王一起,替他张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