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战王起死回生后,娇娇王妃宠冠京城

作者:云久 | 分类:女生 | 字数:3.2万字

第8章

书名:战王起死回生后,娇娇王妃宠冠京城 作者:云久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5:17

“如果我作出了一个更好的决定,那么我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一点儿这样做。”

“确实如此!那么你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儿这样做呢?”

他回答:“大概是因为我没有想到要这样做。”

“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因为当时我没有把事情考虑清楚。”年轻人坦白说。

英格里德没有再追问下去。

年轻人思考着刚才的对话,突然恍然大悟:“那就是我要花时间问自己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的原因!因为那些问题会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我的决定,并引导我更快地作出更好的决定!”

年轻人以前总是担心,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向自己提问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现在他终于理解了广雄对投入时间的看法:事先投入一些时间,可以让他更快地作出更好的决定,而这样做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

年轻人问英格里德:“我们为什么不愿花时间把事情想清楚再作决定呢?”

“我们没有深思熟虑就作决定,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那只是一个暂时的决定,”英格里德解释说,“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在当时我们觉得自己所作的并不是什么重大决定,但却没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往往受这些平常的小决定影响。你作出的所有决定联系在一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决定带来的结果可能影响到下一个决定 —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种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关联。”

“当你思考一个决定,问自己:‘我真的深思熟虑了吗?’”她说,“这时候,最好把这个决定放一放,先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再拿出来重新审视一番。”

年轻人决定把这一天晚上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他向英格里德致谢后,走到了一边。

他坐在自己的帐篷外,一边喝着热巧克力,一边把自己的心得写在笔记本上,并打算明天早上重温一遍自己的笔记。

半夜,他被暴雨吵醒。躺在温暖的睡袋里,他静静地思考着自己需要作出的那个决定。然后,他打开手电筒,又看了看自己的笔记:

评估:对事情深思熟虑

过去的决定是我自己最好的导师。用现实的眼光审视它们可以让我避免空想,看清事实真相,这比从其他人那里学习更加有效。

在审视自己的决定带来的结果时,不用太苛求自己,而要放松心情,因为在当时我已经尽力了。

现在,我专注于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对事情深思熟虑,最终得到更好的结果。

我将可能得到的结果与我真正的需要进行比较,判断这个结果的好坏。

什么结果才能满足我真正的需要?如果我按照某个决定去做,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呢?……再然后呢?我害怕得到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我能想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如果面对这两种情况,我分别会怎样做?我对最有可能得到的结果有多么清晰的预想?对我来说,这个结果会是什么?对别人来说,这个结果又会是什么?我有没有对事情深思熟虑?

我运用头脑,问自己一个实际的问题:

我有没有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并对事情深思熟虑?

□是

□否

3、成功就在彼岸

心中的幻象与现实的认识

星期六早餐时间

星期六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就跟领队一起开始吃早餐了。夜里的暴风雨已经过去,但地上还很潮湿,所以他们只好站在篝火边吃东西。

领队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看着正在火上煮着的燕麦粥。他问年轻人:“喂,年轻人!‘是’或‘否’系统方法的第一步有没有帮你作出更好的决定?”

从旅行开始的那一刻起,年轻人就一直在问自己:“我有没有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并对事情深思熟虑?”

现在,他谨慎地回答:“运用头脑问自己第一步的三个问题已经帮我作出了更好的决定。我为什么还要去了解这个系统方法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领队回答:“为了让你的决定更加完美呀。我们大多数人作决定的时候, 要么只用头脑来判断,要么只考虑内心的感受,实际上两者同样重要。

“我们很少会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所以经常根据片面的事实作出片面的决定。

“看到了吗,我们现在刚走到半山腰。不论是上山还是这种系统方法,后一半都要比前一半困难得多,但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

年轻人说:“我对这种系统方法的第二步很感兴趣,不过我想先弄清楚一件事。

“在开始学习系统方法的第二步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整个系统方法的基础,为什么向自己提问可以给我这么大的帮助?”

“因为问自己问题可以激励我们去寻找答案。我们常常因为没有事先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从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年轻人不明白领队所说的“简单的问题”是什么。虽然他还很年轻,但已经学会怀疑过于简单的办法。他以前也试过用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事实证明那些办法并不管用。

领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你发现简单的惊人力量的同时,”他提醒年轻人,“还要注意不要把事情过分简化。”

年轻人诚恳地说:“我不太清楚简单和简化之间的区别。”

“简化意味着缺少了必需的东西,”领队提醒道,“过分简化的结果只能得到一个不切实际的幻影。”

“而简单则意味着具备所有必需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复杂的枝节。

“这就是为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就是那些能让人更容易得到更好结果的办法—总是非常简单。简单的办法才是最难发现的。

“可是,一旦你找到了简单的办法,它就会立刻表现得特别突出,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要作出好的决定,常常需要你在当时就发现那些以后会有突出表现的东西。”

年轻人问:“您能举个例子吗?”

“可以。比如不良投资。投资后赔了钱的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会说:‘当初要是花时间多问几个问题就好了。’”

领队接着问年轻人:“你认为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呢?”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年轻人回答,“或者我们根本就不想问。我们只想得到答案,不愿花时间问问题。”

年轻人想到了古希腊的伟大哲人苏格拉底,他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有效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被人们沿用了许多个世纪。

“问题就像闹钟,”领队说,“它可以让我们从浑沌不清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为什么要让我们清醒过来?”年轻人问。

“看清事实真相—看清在我们周围和内心发生的真实的事情。”领队回答。

“我们作出的每一个行之有效的决定都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他解释说,“不幸的是,我们的决定总是有两种:行之有效的决定和无济于事的决定。”

“这两种决定真正的不同在哪里?”年轻人问。

领队说:“无济于事的决定基于我们最初的幻象,而行之有效的决定则基于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利用那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自己区分幻象和现实。

“那些问题可以像光线赶走黑暗一样,让幻象彻底消失。”

“您不止一次提到幻象,那是什么?”

“幻象就是我们听从内心的欲望,宁愿相信其存在的某些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

“根据虚无缥缈的幻象来作决定,就像在松软的沙地上建造宏伟的大厦一样,”领队解释说,“大厦的倾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作出这种决定的时候,我们内心往往会感到十分不安,但又习惯于把这种不安隐藏到思想深处最黑暗的角落。”

“生活在幻象中,就像持续不断地忍受隐痛。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些地方不对劲儿,但却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我们不承认它的存在,希望它自己消失,但它根本就不会消失。

“这就像得了慢性头疼,开始的时候觉得疼痛难忍,但慢慢就会习惯,觉得这点儿疼痛没什么,完全可以忍受。但是无论我们是否留意到它,这种疼痛都在损害我们的健康。幻象也一样,它会对我们的决定造成不良影响。”

年轻人发现领队说的情况完全符合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感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他问。

“这里面缺少你自己的感受,”领队说,“或许你现在想知道我们在第二个步骤会问些什么。”说完,他转身和年轻人一起走了半英里。路上,他们过一条小溪,还摇摇晃晃地走过了一座木桥。那座桥架在一个山沟上面,连接着他们昨晚的营地和今天要攀登的山顶。

过桥之后,他们又走了两百码左右,来到一个浅浅的水池前面。领队说:“观察一下这个水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年轻人俯下身,借着清晨朦胧的光线看着平静的水池。 “我看到了池底的石头。”

“换个视角,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自己,”年轻人回答,“至少看到了我的影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