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少爷的剑与箫

作者:箫声悠远 | 分类:武侠 | 字数:11.4万字

第一卷:箫剑吟 第十六章 赠字连城

书名:大少爷的剑与箫 作者:箫声悠远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1 22:08

披星戴月蓑笠翁、春华秋实丰收年。

在僧人们精耕细作下,清凉寺外大片的玉米都已扬花挂包,长势喜人……

“你也不用太担心,吉人自有天相,这样吧,你先去收拾一下,也好准备回家去。”方丈见符存不知所措,整日愁眉不展,便语气沉缓地劝导。

“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师父,可是我不识回家的路啊!”

符存朝思暮想的家,终于可以回了,而回去的路向何方,符存一脸茫然。

“老衲不能送你回去,但老衲己绘了一幅草图,上面绘有你途经的州郡城镇,想必七宿走东闯西多年,陪你回家,一路无虞。”

“七宿?”符存转身望了望七宿。

“要是他们走了,那清凉寺该怎么办?清凉寺的庄稼怎么办?不行!还是我一个人回去为好!”

“你一少年,孤身一人长途跋涉,没有个照应,能行么?再说江湖深浅,你是一无所知啊!”方丈眉头紧锁,显然两难齐全。

“我自幼看了许多书,也明白许多为人处世之道理,应该没事。”

“阿弥陀佛,纸上得来终觉浅,知之未必能自发地践行之,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会摔许多跟头,有些跟头,不伤筋骨,还能爬起来,长些智慧,而有些跟头,一摔下去,伤筋动骨,就很难爬起来,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为人处世,宜审慎,三思而行。”

符存沉思片刻后又道:师父,我有个办法,不知可行否?

“说来听听。”

“我想让七宿分成两组,一组留下来守卫寺院和庄稼,一组陪我回家。”

方丈略思片刻,缓缓应道:嗯……这也是个办法,你打算哪几个人陪你回家?

“桑南斗、吴子虚,章水壁?”

“就三个人?”

“三个人足够了。”

“你这三人皆属文弱型,应该换个功夫好的!”

“不,师父,功夫好的正好可以守护好寺院和庄稼,再说我选的这三人,都深谙世道,各怀所长,被称为小诸葛的桑南斗,主意多、遇事能化解;被称为身无影的吴子虚,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偷梁换柱;而章水碧,鬼辩之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惧一介武夫的粗野蛮横,但恐遭遇形形色色之人暗中算计,有他们三人相伴而行,那些小巫就不足惧了!”

方丈对符存应答很是满意,欣慰地说道:徒儿不仅勤修武术,还好学文章、终日不倦,如今才思通达入理,为师甚为欣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方丈慈眉善开,一切似愁云散去,符存得师父赞许,喜上眉梢。

章水壁许久没见外面的花花世界,庆幸少爷选中自己,内心一高兴,就对符存赞不离口:是啊,是啊,我们少爷才思过人,武功又好,今后必能建功立业……

符存转过身对章水壁训道:你呀,就口齿伶俐,马屁精!

方丈见选中陪符存回家的人都兴高采烈,而留守的人却一脸不悦,便道:你们七宿都应该陪护在徒儿身边,但你们的去留,得按徒儿建议办,待清凉寺秋收后,接纳到新和尚入编,你们四人可离去寻少爷……

符存转身对七宿言道:师父所言极是,目前留守的四人都是力大过人,我们走后须更加勤垦护院和劳作,秋收后帮师父训练新入寺的和尚,你们若有怠慢,我必不饶恕!望你们四人好之为之!

那四宿得到了少爷的肯定,便异口同声道:请少爷放心,我等全力以赴!

“来,来,都过来坐下。”待大家坐定,方丈又道:明日一早,徒儿即刻启程回家,到时老衲就不送别了,过会,你们来领取碎银五两,由徒儿身带二两,桑南斗、吴子虚、章水壁各带一两,你们一路上还得节约省用,这些银两来之不易,是徒儿家人千里捎来。

“请师父放心,我们一定省着用。”

“这样,为师就放心了,从明天开始,徒儿就结束了寺院生活,到外面,那是个大染缸,为师历经世事,所见所闻颇多,人生一世所奢求莫过于五福,《尚书.洪范》讲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一个人实现了五福齐全,其人生方可称为完美,但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就以‘五福’来说,有的人虽然长命百岁却贫贱度日,有的人生而富贵却短寿夭折,有的人虽有富贵命却烦恼不安、疾病缠身,有的人为贫贱而奔波劳碌、终日不宁,也有人满足于过贫贱但内心安宁的生活,有的人虽贫贱但能仁善待人,进而得到康宁善终,有的人富贵不仁而最后却遭横祸……”

“如此说来,五福齐者,几乎无人?”颜月危冒然发问道。

“非也!得五福者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

“比如说,古有姜太公、周公旦、范蠡、萧何、张良等人,近有凌霄阁二十四功臣等人,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皆享五福也。”

“那如何才能享得五福?”

方丈停顿一会儿,见徒儿和七宿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接着便道:乱世中,勤勉修习武术能强身健体而有长寿之望,还能进取博得富贵功名,博览参悟先贤经书子集,有了这些,康宁便有望,但‘五福’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即‘好德’,内外兼修宽厚之德,可载万物,这是最好的福相;德不配位,福不能受,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越是在享受富贵、康宁、长寿之福时,更应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其源远流长矣……

桑南斗感慨道:如此,文治武功、内外兼修,人生一世,当持之以恒,方有五福临门之望啊!

方丈见桑南斗总结到位,欣慰点头肯定,又见徒儿若有所思,进而询问道:徒儿还记得当年入寺的初衷么?

“不敢有忘!”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徒儿志向远大,但要实现志向和抱负,绝非易事,需要众多能人志士的帮衬才可实现。”

“徒儿明白。”

“但是你真能明白,若你是决策者,当你做出决定的时候,必然有人赞成,也有人有异议,更更甚者、有人反对,那你将如何对待呢?”

“嗯……”符存对此末有主见,吞吞吐吐不能应答。

“徒儿不急于回答为师这一问题,为师有个观点,你领悟便是:人之立世,做任何事都需要‘谋士’,任何人或者信息都可以成为我们决策的参谋,只要我们广开言路,参谋意见便纷至沓来,但是,别忘了你才是你自己事情的最终决策者,把自己事情决策权交给最信任的父母亲友都是放弃自我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事情的不负责任,根据我对参谋的理解,其实问题不在于这些人的观点和分析,因为他们能提供看事物的众多维度:有远观的、有近视的、有不同深度的、有不同广度的,如果没有这些供我们参谋,我们个体很难靠自己闭门造车就能把一个问题看得透彻;作为某事情决策者的我们,我们往往容易受选择性记忆的本性驱使,选择性记住那些更能支持自己已经做出行为的观点和分析,我们往往忽略那些跟自己行为和想法相反的观点和建议,因此,在没有综合百家之言而审思,没有真正解决‘知’的问题,其行为和结果可以想象了。

桑南斗双眉紧皱,似有疑惑,进而问道:若允许异议或反对意见,岂不削弱自己的威信了?这难道不会阻碍自己决定之事的推进?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你对异议或反对意见,视为异己乎?排除异己就可顺利推进决定之事么?”

“应该是。”

“如此,不但不能排除异己,反而为渊驱鱼、孤立己于众也,自古谋虽可独而不可众,但与人谋之事须令人与己同意也,至少根本利害同意也,这就是孙子曰中‘令’之巧,其蕴涵了丰富的技巧,绝不可因一时观念不一而弃其根本啊。”

方丈见符存与七宿听得似懂非懂,又补充道:诸位不必急于明白其中道理,只须日后慢慢领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师父的教诲,徒儿定当谨记于心。”

“综合老衲今日所讲,德乃五福中之重,博闻审思乃为人处世之要,尔等切记勿忘。”

“方丈今日所讲,要义深刻,我们定会铭记于心的。”桑南斗应道。

“嗯……好了,徒儿此次下山,为师无物可赠,既然徒儿学艺初成,为了在今后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中立足有为,为师最后就在徒儿的姓名后再加一个字,‘审’,希望徒儿能博闻审思、审时度势而为。”

“符存审……这个‘审’字好啊,一字胜千金!能时时提醒自己博闻审思、审时度势而为。”符存满意地应道。

“徒儿学业初成,也该有‘字’以应‘名’,为师且赠你字为‘德详’,愿你宽厚仁德、众议参详而审视鉴明。”

初月挂飞檐,树影婆娑,风起天阙夜幽幽……

方丈说完便起身,走到符存审身边,祥和地说道:走,我们到外面走走。

少小离家经数载,不知乡里乡亲情;遥想长亭折柳时,万千叮嘱学艺成;今宵师徒叙因果,七宿悲欢话离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