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元夕诀

作者:靖何 | 分类:武侠 | 字数:10.2万字

(十七)天师军前叙旧谊

书名:元夕诀 作者:靖何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12-12 10:00

三人在殿前歇上一阵,便起身离开关帝庙。出了庙门,几人顺着庙前的大路走着,想来不久就能找到凡人聚居的市镇。

走上三五里路,忽然阴风又起,眼前幡旗如云,刀枪似林,路上隐隐出现一队阴兵,为首一只鬼魂,面相丑陋,骑着高头大马,头戴衫帽,身着红衣,脚蹬长靴,提鞭喝道:“汝等哪里去!”

三人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屠离休惊道:“今日怎么如此晦气,又遇到野鬼!”

臣九虫大呼:“快回关帝庙去。”三人转身急奔,要去关帝庙避难。那鬼魂凌空抽一下鞭子,清脆的鞭响过后,臣九虫等人的四面冒出许多鬼卒,个个手拿刀斧,拦住去路,喝问:“哪里走!”三人大惊失色,汗涔涔如同泼雨。眼看阴兵步步逼近,三人只好各自戒备,准备殊死一搏。

就在此时,从边上冲出一只鬼魂,一把拉住高头大马的缰绳,急切呼道:“天师息怒,这是我的故人。待我上前问个明白,再请天师发落。”骑在马上的鬼魂闻言,一招手,喝止了阴兵。

臣九虫三人甚是惊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难道有人竟是鬼魂的好友?那鬼魂走上前来,向着臣九虫道:“怎么忘了老友了?”臣九虫惊奇之下,仔细打量一番,忽然醒悟,眉开眼笑地上去相认,原来真是老友。

这鬼魂名叫李丰,与臣九虫的好友曾象相识。曾象极为擅长通灵之术,能行走于阴阳两界,常常替两界人鬼互相传话。李丰早年坠河而死,家中留下一对儿女,有赖曾象从中沟通,遥寄思念之情。两人因此结为好友,经常在夜深之时对饮。臣九虫造访曾象,也就与李丰相识,三人对饮成趣,呼作老友。没想到此时此地,却和老友重逢。

臣九虫道:“李兄别来无恙。刚才我们虽然冲撞了阴界之人,但实在是无心之过,还请李兄替我等言明。”

李丰道:“你们今天也算是闯下祸了。坐在马上的,乃是天师钟馗,我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其案前做了一个主簿。刚才听说有人斩了许多鬼众,天师便领兵来看,没想到却是你们。”

原来是钟馗!这真是出乎臣九虫等人的预料。钟馗乃是冥府天师,执掌捉鬼斩妖之法度,不想今日却撞到了他的手里。

臣九虫连忙道:“李兄,今日之事,该如何应付?”

李丰叹道:“眼前的不是私事,我也没奈何。不过,天师虽然看着凶狠,其实宅心仁厚,自有分寸。你且从容应对,我在一旁替你圆场,希望能度过这个难关。”

臣九虫知道今天逃是逃不掉了,只得硬着头皮交涉了。于是领着屠离休和赤颍瞳,一起向钟馗作揖道:“天师在上,我三人有礼了。”

钟馗道:“你们三人斩杀了我许多鬼众,这如何解释?”

臣九虫老老实实答道:“我们也是没有办法。那些孤魂野鬼索命太急,我们被逼无奈,只得自保。否则,恐怕早已命丧荒野了。”

“你们说的自然有你们的道理。可是冤有头,债有主。这么多鬼魂无端被斩,总要找个说理处。你说,怎么解决此事?”

臣九虫思来想去,想不出个解答之法。冷不防赤颍瞳在一旁道:“天师,那些鬼魂其实是关圣帝君所斩,与我们毫不相干啊。”

“伶牙俐齿!”钟馗冷笑道,“你是让我向关老爷讨说法去?你倒是打的好算盘。今天的事,怎么算,都要算到你们头上。”赤颍瞳知道说错了话,赶紧低了头,不敢言语。

臣九虫道:“天师息怒,这都是我们的过失,自然由我们来承担。可是这些鬼魂已经被斩,再也不能复生,因此也难有什么好的办法补救。我看不如这样,以后我年年供奉这些孤魂,让他们的身后也有些香火气,天师以为如何?”

“你这法师,说的净是胡话。这群孤魂野鬼已经是魂飞魄散,你供奉些香火,又要供奉给谁?”钟馗道,“这些孤魂野鬼,多是恶奴,死也就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七月之末,冥府收鬼之时,判官崔珏要按册点卯,少一个也不行。我执掌捉鬼之法度,若不能给足数目,到时候崔判官问起来,我可没法交代。”

臣九虫闻言,不知该如何应答。屠离休和赤颍瞳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束手无策。

李丰在一旁却已经有了主意,此刻上前,向着钟馗道:“天师,小的算过了,今夜因他们而死的孤魂野鬼共计三百四十一只,只要他们能捉来三百四十一只野鬼,凑够数目,便能给崔判官交差,也就没什么事了。”

钟馗笑道:“你说得轻巧。天下鬼魂都有数目,姓甚名谁,留在何处,崔判官的生死簿上记得明明白白。他从哪去另找三百四十一只无踪孤魂来?”

李丰道:“不知天师还记不记得一件事。十三年前,冥府鬼差拘了一个屠夫回来,崔判官检索生死簿,发现此人还有二十七年阳寿,乃是鬼差误捉了,于是呵斥鬼差,让他们把屠夫送回去。没想到这个屠夫性情暴躁,忽地发起脾气来,要与崔判官理论。众鬼差连忙劝解,那屠夫却生了一身蛮力,把十来个鬼差全都推倒,将殿上的案几撞了个七零八落。眼看拿不住,幸亏有两个驮碑鬼奴上来,使出推碑掀坟的力气,才将屠夫制住,一路送回阳间,这件事才算了结。”

钟馗点点头:“恩,我虽不在场,但也大致听说了此事。”

“屠夫在推倒众鬼差之时,一个鬼差无意间撞倒书案,案上摞着的一叠生死簿也被撞翻,落于地下。其中一册被烛火点着,烧去二十三页。这二十三页里记着罗姓之人共计数千名,一烧之后,这些人便没了记录,全成了无踪无迹之人。这些年来,按照生死簿上的记录,其中许多人阳寿已尽,可是没了生死簿,鬼差便不知道该去何处拘拿,这些人寿尽之后,都成了游荡在外的野鬼。”

钟馗恍悟道:“对,对。这些年来,我费尽心力,四处捉鬼,也有此事的缘故。我倒把这件事忘了。”

“鬼差愚钝,只能靠着生死簿拘人,生死簿上既然没了记载,他们便束手无策。这些年来,全靠天师凭着高深的法力拘拿他们。这些游魂没个落脚之地,整日里四处游荡,天师来回拘拿,劳心劳力。眼前的事,却正好为天师分忧。”

“怎么个分忧法?”

“我这位老友不是欠了三百四十一只鬼魂么,小的以为,正好可以让他去捉那些野鬼。一来,让他们销了这笔账;二来,正好也帮天师跑腿,免去你来回奔波之苦。”

钟馗闻言,赞许道:“不错,这倒是个好想法。”又向着臣九虫道,“李主簿这个办法,甚合我意。你们愿意替我跑这一趟么?”

臣九虫等人齐齐束手道:“自然愿意为天师分忧。”

“好。”钟馗从身后拿出一把纸伞来,道,“这把引魂伞,你们且拿去,可助你招纳鬼魂。”

臣九虫毕恭毕敬上前,谢了钟馗,双手接过伞,背在身后。

李丰又向钟馗道:“他们刚到此地,怕是不认得路。小的与他们同去,凡事也好从旁帮衬。”

钟馗点头,道:“七月之末,务必拿住三百四十一只鬼魂。我在望乡桥边等候,不可失约。”调转马头,策马而去,周围的鬼卒也随之浩浩荡荡而去,片刻之内,众阴兵便消失不见。

钟馗一走,臣九虫悬着的心可算落了下去,赶紧向李丰谢道:“多亏李兄出手相助,要不然,今天这个坎可真是怎么都过不去。”屠离休和赤颍瞳也上前相谢。胡青华先前害怕,钻在赤颍瞳的背囊里不出来,此刻也探出个头来,向李丰道谢。

李丰摆摆手,道:“咱们是多年的交情,何必言谢。”

臣九虫又道:“只是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可要到哪去找那些鬼魂?”

李丰呵呵笑道:“贤弟不要担忧,我早就为你想好了。天下姓氏,但凡聚居之处,必有宗祠,这罗姓也概莫能外。他们死后,没有鬼差接引到冥府,只能四处游荡。这其中,十有八九便是聚到自家宗祠处。就我知道的罗氏宗祠,便有三五个,咱们去那些地方看一看,多少都能捉一些。”

臣九虫忍不住又相谢:“李兄想得如此周到,真是让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李丰道:“你我之间,不必客气。这些罗氏宗祠离得都不近,还要来回奔波。事不宜迟,咱们快些上路,免得误了期限。”几人立刻上路,由着李丰指引,去各地的罗家宗祠处,招纳无主游魂。

几人走上三五天,找到一家罗氏宗祠。这宗祠之外,没有鸟鼠停留,也没有花木盛开,阴气凝重,可见必有鬼魂盘踞。李丰让臣九虫等人先不要妄动,自己站在祠堂门外大声道:“吾乃天师钟馗案前主簿李丰,敬告祠中无主之游魂。阴阳之人,各有其归所,尔等不可盘踞在此地,可速速现身,随我归于冥府。”

从祠堂内飘出十来个游魂,衣衫褴褛,脸色苍白。这些幽魂见了李丰,却忽然有了怒气,纷纷道:“你们怎么这会儿才来?我们死后,没有归所,只能四处游荡,无吃无穿,受尽了苦难,只有聚在这宗祠之下,才有一点点的安宁。你们冥府之人自己过得畅快,却早忘了我们。我们叫花子似的过活了好几年,你们心里可曾有过愧疚?”

李丰拱手道:“事出有因,也不是冥府故意冷落诸位。你们心中有怨气,冥府自然也知晓。诸位回到冥府之后,必然好吃好喝款待,再免去苦役,你们也可心安了。”

那些鬼魂窃窃私语一阵,又纷纷道:“不行,不行。我们受了这么多年苦,岂可这么轻易糊弄过去?”

“那你们想怎么办?”

“再投人胎的时候,要将我们送进富贵人家,享一世的福气。这样才算补了我们这几年的辛苦。”

“得陇望蜀,恬不知耻!”李丰喝道,“引死转生,乃是冥府头号大事,由崔判官一力点勘,岂容你们指手画脚!今日我亲自上门接引,又许下承诺,你们竟然还不知足。你们这些无主游魂,怎可贪婪至此!如果还在这里讨还不休,我就撒手不管,还留你们在这里风餐露宿,看你们能跳腾到几时!”

这些游魂本就是想占点小便宜,见李丰发了怒,便立刻怂了,纷纷告饶:“上差息怒,我们也就这么随口一说,不敢有非分之想。”

“既然如此,就赶紧弃了此地,随我走吧。”

众游魂连连躬身点头。臣九虫见此,上前撑开引魂伞,这些游魂飘过来,一个个鱼贯而入,钻进伞中。臣九虫收了伞,依旧背在身后。

收了此地游魂,李丰等人又向着别处的罗氏祠堂而去。这几个祠堂,相隔甚远,李丰等人来回赶路,耽搁了不少时日。好在每到一处,李丰便出面交涉,这些游魂也就老老实实地进了引魂伞,倒也不费什么周章。

走完了附近的罗氏祠堂,将游魂全部收进引魂伞。李丰清点一番,共收了三百四十只游魂,正好还缺一只。可李丰所知道的罗氏祠堂已经全部走完,剩下一只可要去哪找?

李丰忽然灵光一闪,问伞中游魂:“你们谁知道这附近还有无主游魂么?”

伞中有游魂答道:“距此地十里之外,有三五个孤坟,那里常有孤魂出没。上差可去那里看看。”

得了此话,李丰一行便向那孤坟进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