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天元明纪

作者:星星之流 | 分类:仙侠 | 字数:4.7万字

第一卷 相遇江湖 第十七章 医道小论

书名:天元明纪 作者:星星之流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12-11 22:51

“白尧或书,十五,不,今年应该十六了。 三年前和二仲师来到颛臾国,住在蒙村空空居,跟着二仲师学习医术。”那名考官念完手上帛书介绍后,又看了白尧或书一眼继续道:“上面写的可否正确?”

白尧或书道:“正确”

考官:“恩,总之学医术是非常正确的,不管今天能否取的资格,希望你都不要放弃你心中所坚持的医术!”

白尧或书点点头。

考核官:“首先由医师问答”

一名异常和蔼,看着让人感觉很可亲的白袍老者站了起来,只见白袍老者已经白发苍苍,但是容颜确如中年人一般。

“我叫无云子,不用担心,我不会为难你的,只是问一些做基本的。”微微一笑望着或书道:

“人为何生病”

“饮食不节制,起居不规律,寒暑不避,风雨迎之。总之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就会百病丛生。”或书侃侃道来,这些都是二仲师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天天要求自己这么做,想不记住也难呀。

无云子道:“病分为几种”

白尧或书道:“三种,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无云子道:“具体详说”

白尧或书道:“外因,天地有六邪:风寒暑湿燥热,从外入内,经络受邪,伤于五藏。

内因,七情六欲,五藏郁发,直接从内而伤。

不内外因,就是剩下的了,像天灾人祸、虫毒猛兽、刀伤车撞、等等想不到的这些都是了!”

“恩”无云子很是欣慰道来,捋了捋胡子继续道“该如何区分呢?”。

白尧或书道:“看似千变万化,其实就二个字,分清楚阴阳而已”

无云子道:“再具体一点”

白尧或书道:“黄帝云,不,应该是岐伯天师说的,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是阴,是寒,是虚;

火是阳,是热,是实。

分清阴阳寒热就可以了,但寒热体内变化,只有心细察微之人可以判别。”

无云子点点头道:“那五行,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尧或书看了一眼无云子道:

“天地对应阴阳,天地之间有五行,五行不过春夏秋冬在加养育万物的土”

无云子问道:“五行对应何种气”

白尧或书道:

“木是敷和之气,敷布和畅,散布温和;

火是升明,上升光明,万物欣欣向荣;

土是备化,土含万物,无所不备,土生万物,无所不化;

金是审平,金主审伐,和则清宁公平;

水是静顺,像水一样清静柔顺。”

“恩,还不错.....那与五藏有何关联”无云子又问道

“人体五脏腑藏有魂神魄意志,对应外界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藏的形成不过外界五行木火土金水日积月累的结果。

心无所贪,平淡虚无,元气顺从,五气归藏、精神内守,就不会生病”

无云子道:“如若生病,该如何诊治?”

白尧或书道:“得道之人,运转元气就可以把邪气排出,未得道之人则需要借用针、药等外物配合诊治”

无云子道:“针遵循何法”

白尧或书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穴。一年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脉。人体对应天地乾坤,用针也必遵循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说虚则实之,满则泄之,郁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无云子道:“用药呢?”

白尧或书道:“草药生长在土里,春夏秋冬四时受日月滋润,也就有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对症入药,寒者温之,热着凉之。

不过如此,千变万化,也是探精求微之人才可以掌握的”

无云子道:“哈哈,也算略有见解”无云子好像很开心,指着天和地继续道“你看着天地之气!”

“恩”

白尧或书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 云出天气,

天上云雨不过天地二气的显象。

天气不升,地气不降。

天气不降,地气无以升

就像西荒旱海,广阔无垠,全是沙漠,云雨很少。”

无云子道:“很好,你对阴阳的看法?”

白尧或书道:“阴阳无处不在。

高山白雪皑皑,阴达到极点,没有阳气,生命何谈。

烈火之中,阳达到极点,没有阴气,也没有生命。

唯有阴阳平衡的地方,才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无云子道:

“不错,可以借物形象说明一下嘛”

白尧或书道:“比如说土,土只有阳没有阴的话,就会干涸成沙漠

土只有阴没有阳的话,则会冰天冻地,万物不生”

现场有的人听的明白,有的人听的恍惚,有的直接听不懂走了。风渊辰总觉的这些话哪里听过,风轻轻却听的无味,想拉花之之去别处看看,可花之之却听的津津有味,脸上似有惊喜似有迷茫。

“什么都知道,你为什么还没有突破元气屏障,难道你只是嘴上很厉害,但是实际却很懒惰的嘛”

或书朝那一看原来是一名中年男子,看服饰应该是名大巫祝。或书也不在意,只是微微一笑道:

“以前确实是很刻意去领悟元气,后来发现确实没有天赋。其实领悟到元气或者没有领悟到元气又有什么区别呢?就像钱贝一样,有一个钱贝与有很多钱贝又什么区别呢?我只是在做自己改做的事情,顺应这天时。”

“借口,这般年纪应该是不畏艰险,多多跟随师长学习,不管什么样的宗科对方国有用都应该拼搏一番,所谓多多益善。”

白尧或书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危殆也。人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我现在主要学医道有关的宗科,至于元气只能依靠机缘了。”

大祝刚要说话。无云子打断了大祝

“小友,医理不错,实践不知道怎么样呢?”

白尧或书心想以前都是二仲师在做,自己虽然很少单独诊治,但是基本的应该还是懂的。

“学艺不精,但在需要之际可以略施一二”

无云子道:“小小年纪,也不容易了。看那边有很多药材与针具,简述一下药的配伍,并且可否做一二副丹药来。”

白尧或书道:“这有何难,

一年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药性也有寒、凉、温、热,

丹药在人体的趋向也不过升、降、浮、沉。

春夏温热,丹药在人体就是升浮;秋冬寒凉在人体就是沉降。

五行则是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居中化。

药也就有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

丹药配药也不过君、臣、佐、使,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达到阴阳平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