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书籍1339182

作者:新作者1n3qOm | 分类:仙侠 | 字数:4.5万字

第十章:彭祖洞十将授心法武功

书名:书籍1339182 作者:新作者1n3qOm 字数:6.4千字 更新时间:05-22 14:23

第十章:彭祖洞十将授心法武功

且说自乐山城邦创立、黄义明召开第一次邦务会议后,经与诸葛邦格、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五位副邦主协商,确定了日后平定四川全地的策略,而决定当做的第一件事是传授已选定五军十位将领武功,以让他们日后能承担起统军责任。

在邦务会议召开次日晨起,黄义叮咛朱云霞带好小宏业,务必不负所承担的痒序传教重责后,便带上十将,沿着岷江右岸,一路向彭祖山急行。

彭祖山位于乐山城北约百二十路,时荒草蔽野,路上绝少人家。约行至午后,众人来到岷江的一个分岔口,河道的西侧分流,当地叫“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河道的东侧分流,当地叫“府河”,是岷江的支流。在河道的交岔口,有一个不大的镇子,叫“江口镇”,但因当时战乱已废,多倾倒烧毁的房屋,镇子住的人家不多。黄义明叫众将在江口镇江稍歇,就水吃点所带的干粮,又对众将说道:在此我要告诉你们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后何以战败的历史往事,因为此事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歇息的江口。

随后黄义明说道:八大王入川后,只知搜括金银,不恤民力,杀人无数,惹得天怒人怨。川民得活者四散逃亡,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八大王空有钱财却买不到粮食,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需要养活。八大王只得杀民为食,将被杀的老人、妇女、儿童尸体淹制成咸肉以充军粮。但当老百姓从川地逃亡一空后,八大王既无人可杀,也无粮可充,自知在四川无法立足,便想由陆路出川。当时八大王欲杀军中新附不坚者,大西军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劝谏其不要乱杀无辜,张献忠不纳,反而欲杀刘进忠,刘生忠率所部北投清军,引清军由汉中入川,占剑门关,堵住了张献忠由陆路出川的途径,八大王只得从水路出川。他将入川后所抢的无数金银财宝装在几千艘战船上,率领十余万大军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欲自长江水路东向出川。但当船队行至彭山江口,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歇足之处,又遇到南明四川都督杨展的突袭。时南风大起,向北劲吹,杨展使用火攻,因江口两岸逼仄,八大王军前后数千艘船,首尾相衔,不能急退,尽数被烧毁,无数抢掠的金银珠宝均沉江底,十余万大军全数被歼,张献忠自己仅带得数万亲兵,登岸逃跑。此事称“江口沉银”,亦即后人纷传的八大王“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万,悉沉江底”的历史往事。江口战败后,八大王又逃往川东西充县城东南凤凰山,突遇清军,中箭身死。此事发生于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间。时我在师傅李晋王军中学艺,年纪尚少,亲历此战。

黄义明又说道:我将此事告知你们的目的是,想让你们知哓《尚书》所说的道理:“天惟时求民主”,“天视之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起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民,而不是残民。孟子说得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将齐道:仅听元帅教诲。

众人在江口镇江边歇后,继续前行,约至黄昏,抵达江右彭祖山脚。彭祖山不甚高,西临岷江的支流府江,距黄义明等午后休歇过的江口沉银处亦不甚远。其之所以知名,是因为此山为中国传说中活了八百七十岁的最长寿老人彭祖的故里与出生地。此山又别有彭亡山、彭女山、仙女山之名。称“彭亡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死于此山,山中有彭祖墓景点。称“彭女山”或“仙女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的三女儿三娥于此山中为其父守孝和飞升。

有关彭祖其人,传为商代贤大夫,本姓篯,名铿,生于夏,卒于周,历经了夏商周三代,寿高八百余。其事迹见于《世本·帝系》、《山海经》以及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记载。据说彭祖一生中共娶妻四十九人,生有五十余子,然均无彭祖长寿。世人均怀疑彭祖有长寿秘方,向其打听,但彭祖秘不示人,仅告诉世人自己是遗腹子,三岁丧母,一生命运多舛,之所以能活到八百岁还耳不聋,眼不花,是因为自己以食为补,不荒淫骄奢,不被世俗悲欢所困扰,保持一颗平凡之心。众人不信,均传其曾偷改过生死簿,将有自己名字的那一页撕掉,捻成纸绳藏于夹页,方未被地府招走。

一说彭祖名钱铿,是颛顼帝的玄孙,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因给尧帝贡献鸡汤,尧帝服后病体康复,甚是高兴,封他为彭王,封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后来人们都叫他彭祖。或曰彭祖在夏时曾率兵攻打徐州,并封官于该地,号彭城。商时为守藏史(类今国家图书馆长),官禄至商大夫,管理书籍及甲骨文的卜骨卜年。入周,为柱下史。该职负责宫廷会议记录。此后,彭祖师从尹寿子,修得养生真道,隐居武夷山,后又云游四方,向民间传授长寿之道,裨益百姓。晚年返蜀地,住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彭祖山。其死后,三女儿三娥于山中守孝,后成仙飞升。后人在三娥守孝处立彭祖祠,纪念彭祖及其女儿。后人为怀念三娥尽孝,又称此地作“仙女台”,在三娥守孝处塑有三娥像为怀。一说彭祖非死,而是乘云而去。彭女在此结庐守墓,亦修炼升天。故彭祖山又有“彭女山”之称。

一说彭祖三女三娥,自幼聪明好学,又孝顺父母。后随父在彭祖山采药炼丹,治病救人,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事出偶然,搭救了周厉王的太子姬静。原来厉王驾崩后,姬静弟带兵作乱,篡夺了王位,姬静落难于此,被三娥所救。两人日久生情,姬静许诺一旦平叛重登帝位,便来迎娶三娥为后。而姬静一去不返,三娥相思而死,此时正是姬静离后三年的三月初三。而三娥死后次日,已平乱复国的周宣王姬静所派使臣,已抵达三娥住处。知三娥死,将噩耗传回京城,从未忘情的周宣王姬静悲痛欲绝,对天长拜,传旨封三娥为仙女,把三娥修炼的山封为“仙女山”,并在山上修庙供奉三娥真身塑像。而民间为纪念这位造福于民的善良女子,每年三月初三,都上山朝拜,香客云集,其俗沿袭至今。

且说黄义明抵达彭祖山脚后,率众人沿着山道缓步上山,一路相伴,都是山峦相环、溪流逶迤,修竹滴翠、野果飘香的景观,使登山众将心旷神怡。登山约一个时辰,众将来到一对石雕巨佛前,佛像高约三十余米,临崖危矗,一坐一立,当地称之为“齐山双佛”。何以有此名称呢?原来此佛像高与山齐。据传此二尊佛像凿之于唐开元初年(713年),距黄义明等登临时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其中立佛为释迦牟尼,坐佛为多宝如来。由于彭祖本人的知名,再加上这两尊石佛的规模庞大,因此彭祖山虽不甚高,却得以与其与北部的青城山、南部峨眉山,成鼎立之势,被评价为“蜀中三山”之一,称之为“彭祖天下寿,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其理由是彭祖山位于岷江和府河交汇处,藏风聚气,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位置所在处。

过齐山双佛后,黄义明带领众人登临彭祖山顶,再延蜿蜒的石径,在后山腰一处荒草过人的石堆后,找到了一个洞口,这便是世人传说中的彭祖洞。此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万木葱茏,山水幽丽。由于洞口有野草、树木遮挡,不易被人们发现。入洞一看,洞口高约一人许,但洞内宽大,深十余丈,洞底有一口深泉,另有烧火灶和石板炕之类物品的摆设,这显然是当年彭祖或其他前辈高手在此洞中生活与练功的遗留物品。有关比洞,也有一个传说,讲得是:在彭祖活到六七百岁时,纣王荒淫无道,成天花天酒地,一心想长生不老,寿与天齐,便派了一个心腹宫女,向彭祖讨教长寿之道。彭祖不愿助纣为虐,拒绝相告。商纣王闻之大怒,欲派人杀彭祖。可是彭祖早已料知商纣王意图,便携带家人逃往此山,在峭崖之上,忽然发现一株千年野山参,彭祖用力拔除,忽现此洞。而彭祖服食了这棵野山参,又多活了一百多年。因此此洞又名“长寿洞”、“参坑儿”。

黄义明带众将入得山洞,但感岩干气爽,充满着灵气,宜人居住,确是一个练功的好场所。黄义明便与众将约定:我们将在此洞中练功一个月,前十日我授之以岳武穆内功心法,再十日传之以岳武武功基本技法“十大形”拳法,末十日互练击技。至于岳武穆武功基本掌握后,日后实战诸将欲用何种兵器,各人可各依所好自由选择。诸将一齐称好。黄义明遂开始向诸将传授岳武武功精义。

黄义明道:岳氏武功,分为内功与外功两部分。内功讲心法,外功讲形神动作,即俗称的“十大形”,亦称岳家拳。修习岳氏武功,如只练外功,不修内功,练到极至,也只是一身横练功夫,终不能成为一流武功高手。修习岳氏武功,只有内外功双修,方能终臻化境,懂得四两拨千斤的道理,成为一流武功高手。

言毕,黄义明问众将是否得此理?众将齐说懂得。黄义明又道:既然各位皆懂此理,下面我就传授岳氏武功内功心法了。但传授之前,我仍要与大家强调:修习岳氏武功内功心法的目的,是为了修德,精忠报国。而国以民为天,即民族有难,要勇于为救民苦难,赴汤蹈火,万难不辞,不惜牺牲自我。昔岳武穆王受奸贼昏君陷害,原可振臂一呼,让岳家军推倒南宋小朝廷。但岳武穆宁可忍辱负重,身死风波冤狱,让后人来评定此案冤屈,是为了避免引起国家内乱,重苦南宋百姓。在此我想问一下诸位,如果你们修得上乘武功,能否以岳武人格为榜样,为救民水火?众将一齐回答能。

黄义明讲了一声好,然后让众将在洞内的泉边相环而坐,摒心静气,消除杂念,全身入静。然后说道:岳氏武功的内功心法即六十字心经:“眠时似人立我前,他动手足还以推与牵;行时似人与我争,他手待发我先发;食时似人与我敌,他手来时我思逼与吸;谈时恐人即粘缠,我心先防人难来。”如此如一连叙说十遍,叫众将记忆然默颂不绝,以做到身心入静。此后便是不间断地静坐默颂岳武内功心法。饥饿,则就着山泉水食干粮,入夜则在山泉边打坐歇息。

如此一连十日。众将初无感觉,只是感到山洞内泉水虽阴凉,但饮之,不感疲劳,入夜,亦不感到洞内阴寒。但三日之后,每当打坐入静默颂岳武功内功心法时,但感脐下丹田处,有一股热力上涌,奇筋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具舒,十二正经(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无障。再后三日,虽静坐如常,丹田热力却突然下垂,冲开尾闾,沿脊椎上行,直达头顶,复沿喉、胸中脉再沉腹部丹田,由此反复,直至无穷,而旧时所患心悸、胃疼、腰酸、头晕、耳鸣、目眩、咳嗽等等诸疾,一朝尽愈。众将大惊,惊向黄义明何因?黄义明笑道:尔等任督二脉已开,大周天已通,日后与敌交战,将功力倍增。而至第十日时,众将顿感丹田有热力似擬明珠,沿尾闾、脊椎缓缓上行,直从头顶百会穴中冲出,而头顶顿开空洞,远山中花草、树木均入颅中。又坐移时,顿感通身光明,似无头颅。又似见洞中有霞光万丈,岳武穆王身着金甲,盘腿而坐,面含微笑,似向众人传授岳氏武功。众将大惊,黄义明笑道:尔等天眼已开,上乘武功内功心法业已练成,将助尔等行军布阵时,智慧倍增。快给祖师爷磕头谢恩。众将闻声,一齐向岳武穆现身处磕头跪拜。黄义明随后说道:尔等上乘武功心法初成,但当切记日后要日日修练,否则将退功。众将齐道:谢元帅教诲。

众将武功内修心法既已练成,从第二个十日开始,黄义明开始传授众将岳氏武功外功,亦即“十大形”拳法。黄义明说道:“十大形”拳法,俗称“岳家挙”,此为大宋元帅武穆王岳飞始创军中。此挙法系祖师爷专为士兵战场杀敌而设,故以实战见长,全无虚招花架,招招都是绝技,只要练抵最高境界,一击必杀敌。故先辈有言:凡以岳家拳应敌者,务必容情莫动手,动手莫留情。而将该挙练熟,招式可外化为刀、枪、棍、剑、锏、拐、钩、锤、斧、匕首等各类器械,在战陈中使用,习者可各依所好选择兵械。

随后黄义明诸将是否明白此理?诸将齐道明白。黄义明说了一声好,便开始向众将传授岳家拳中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鹞形、蛇形、熊形、鹰形等十项击技之法,让他们细心领会在这些招式中所蕴含的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以弱敌强、虚实结合、一击必杀等武学原理。如此一连十天,诸将已基本掌握十大形的各种击打要技。

从第二十一天开始,黄义明要求从学十将共六男四女,分作五组,两两对练,渴了便喝洞泉之水,饿了便就泉中之水吃所带来的干粮。入夜,仍环坐洞泉边入静养气以歇息。如此一连十天,初时,对练各将常不慎被对方打得鼻青眼肿、腰酸腿疼。但奇特的是,伤者跳入冰寒的洞泉中洗沐一下,伤痛即消。而至第十日,对练诸将相互都能以所学“十大形”拳法招式化解对方的进攻,谁也伤不到谁。

黄义明笑道:你们的上乘武功已练成,已臻一流高手的境界,我们可以下山了。但下山之后仍要切记岳氏武功的精华在于“外练其形”,“内练其心”。亦即在练武的时,要注重练武者通过练武,培养自我毅力、恒心、耐力,以提高精神、意识、气息的过程。通此练武,内外双修,以达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盈力充的最高武学境界。只有达到这一武学境界的人,在实战中,方能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以弱敌强,四两即可拨千斤。

黄义明言说及此,又道:师祖岳飞的毕生武学心得,藏于《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中,其中含《武功精义》与《鄂王兵书》两部分内容,前者叙临战击敌之技,后者叙陈兵布阵之法。此表若掌握在忠臣良将手中,可以拯救社稷苍生,而落入奸贼之手,则为害天下。不幸此表在吾师李晋王定国与汉奸吴三桂在磨盘山决战时,被吾师兄、逆徒卢桂生所窃。因卢桂生的叛变,不但致磨盘山之战吾师兵败,南明江山倾覆,同时也使吾师含愤病死云南孟腊。吾师临终遗嘱是必擒杀逆徒卢桂生,夺回《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济天下社稷苍生。现卢逆逃亡不知所向,我遍寻不致,亦望诸位日后能刻苦练功,助我完成心愿。众将齐道:我们一定不负所期,刻苦练功,完成元帅未了之愿。

黄义明言毕,带众将出洞下山,众将顿感身轻体健,行走似飘,与入洞之前已大是不同。而行至下山半途,黄义明想了一下道:我等在彭祖洞住了一个月练功,颇受先哲恩惠。据说鼓祖墓即在此山中,我们何不前住祭拜一下,以表示一下谢意。众将齐声道好。黄义明于是带领众将沿着荒芜的山径寻找到彭祖墓,走了约一个时辰,终于在一个被野草覆盖的高台上找到了墓址所在。但见在高台后的石壁上刻有一天然的老寿星像,这无疑是彭祖生前的身影。

而在寿星像的两侧的石壁上似有刻图,黄义明仔细观看,发现左侧上书“蜀中形势演变图”,字样下按古蜀地位置,分别刻有秦设巴郡与蜀郡图;汉设益州图;唐设剑南西川节度使与剑南东川节度使图;宋设川峡四路图(含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元设四川行省图、明设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侧图案较简,仅是大致标划出了古蜀地的地理位置变化。而在寿星像的左侧,标有“大清四川五道十二府八州十一散州七厅百一十二县图”。字下刻图甚详,大致按川西道(成绵道)所辖成都府、和龙安府;川东道所辖地重庆府及其周边;川北道所辖区南充、广安、遂宁、巴中、广元五府;上川南道(建昌道)所辖雅州、嘉定、宁远三府;下川南道(永宁道)所辖叙州府等范围,绘出了整个蜀地的山川地理形势。

黄义明观察此图甚详,与诸将说道:此左图无疑是古人所留,右图当为清兵在入川逐灭八大王后,祭彭祖墓所留刻,由于当时四川经八大王屠蜀,千里荒野,清兵无法留驻,离川而去。今此图归我用,尔等务必熟记,对日后行兵布阵多有好处。

在观罢大清四川行省地图后,黄义明带众将正待离开,突然发现在寿星像之下的石壁上尚有篆体文刻,其曰:

养生之要,在于合天地阴阳之道,不失四时之和,取法自然。养生术数,在于精气和合,阴阳互补,莫伤人伦。修养之道在于息虚无为,恬淡安静,知足无求,起居有常。偈作:天地阴阳万物生,太极两仪纳乾坤;房中养生合其道,本正清源示古今;天然磁场助气行,吐故纳新益养生。解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术,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矣。又曰:乾坤之道,太极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子孙繁衍,此人体太极也。彭祖俯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气,阴阳协调,此山体太极也。岷江过堰,内外江分,汇之江口,聚宝盆出。此水体太极也。太极太极,翻覆无穷,太极图出,天地人灵,合为宇宙,终于尽穷。

黄义明与众将观望石壁刻字良久,黄义明叹了一口气道:此当为彭祖毕生养生心得所载,世传彭祖三术:导引术、食疗术、房中术当皆本于此,值得后人深研。此处当即世人传说的彭祖“卧仙台”所在,彭祖尸身当即葬于此台下。随后带众将于高台下磕了三个头起身离去。

2023年8月21日校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