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与南宋同行

作者:小样有型 | 分类:奇幻 | 字数:3.4万字

第八章 大宋也山寨

书名:与南宋同行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3.8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5:06

这伪装的第三个重点就是到宋朝的语言问题了。

关于这个,五位大叔却不太在意了。

两宋之际,许多北方移民搬到南方居住,这里面还夹杂着一定数量的女真人、契丹人和渤海人。

这使得当时的许多人语言上有北方方言特点,用宋朝人的话说,就是“语音犹有微带燕音者,尤使人伤叹”。

五位大叔研究发现,到了南宋时期,北方的女真式文化对南宋也影响得厉害。

南宋临安人竟然能“静夜十百为群,吹鹧鸪,拨胡琴,使一人衣黑衣而舞,众人拍手和之,翩然随之,行人道路聚观,便同夷路”,这简直成为了街头群众集体娱乐的一种形式!

不就是广场舞嘛!广场舞原来是女真文化的延续啊!

当然,他们百分之百没有音响设备了,应该不算太吵人吧。

这个就太好办了,只要你大宋不是上下一体,铁板一块儿,竟然敢把文化搞成多样性发展,竟然敢任由异族文化公然存在,那么,我们这些少数境外敌对势力可就敢打入了,到时候,我们就是操着怪异口音的海外客商------

这个时期海外商人不仅可以四处行商,还可以购买田产,甚至可以娶到宋女……

这伪装的第四重点就是日常行为,饮食起居之类的事情。

这些更不重要了,五位大叔共同认为,大宋竟然敢走一条允许文化多样性存在,而且不杀读书之人的邪路,不搞我大清的各种统一性的那一套,那么,他们绝对有信心有能力深入到大宋群众中去,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大宋而服务,顺便也要带头先富起来。

当然,也可能带动宋人群众富起来,这一点要看他们愿不愿意团结在我们的周围了。

五位大叔也把那时的一些食谱看了看,表示简单明了。

宋人生吃螃蟹,喜欢剁成块,加桔子汁;女真人生吃葱、蒜和韭菜;蒙古人手撕刀割羊肉。

看来什么问题都不大了,但是当大家准备好第一次穿越的时候,计划出现了一些变化。

张国安的妻子安静提前来了,第一次穿越,她就非要一起去不可。

安静说:“我也查过资料,那时期女人是可以单独出门的,女人也是可以单独做生意的------那是一个女人也自由的时代。”

无论众人怎么劝她,拿各种各样的可怕情况来吓唬她,她都不上当。

“少来吧,我漂亮不漂亮我自己知道,还不至于当街被人调戏,更不至于被宋人抢了当皇后去,就算押寨夫人也不太可能,我个子太高了------你们不要在容貌上骗一个中年妇女。

女人为了年轻一些,什么都会去做的,我可不想等着你们回来再说。”

最后的结果,连公认最能说服人的吴大鹏也败下阵来,能说服一个做了决定的中年妇女的人,好像一定会是最伟大的销售员------可惜他们都不是。

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是要设计剧本。

五个中年大叔在吃饭的饭桌子上头碰头地设计剧本。

王德发和万士达是海外客商,这一点是必须的。

大宋对海外客商那是绝对欢迎的!

宋朝政府对对外贸易采取种种“招诱安存之”的措施,诸如建立迎送、奖励、拯灾等条例搞劳抚问外商。对于招徕舶船众多,为政府增加税收有显著成绩的商人,由市舶司报奏,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

对于各国来华使臣,宋朝也给予较高的接待,并赐以服饰、礼品,授以官爵等。

至于商船遭受灾害,宋政府也会采取种种拯救措施,并使之法律化,常态化,极大的促使来大宋贸易的外商船舶数量增多。

除了派遣特使到海外广肆招揽外,宋政府还指令各地方官和大宋商人努力招诱蕃客。

在外商集中的广州港和泉州港设置“蕃坊”,由宋朝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担任蕃长,并授予相应的官衔。

蕃长负责管理蕃坊内部事务,招徕外商来华贸易。此外宋朝政府还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蕃市,以便利外商在华贸易活动。

万士达和王德发这两货个子矮了些,还白净了些,有一些斯文气,也许符合宋人的相貌取向------但其实这两货一个学轮机,一个学化工,都是正宗理工科。

张国安还是做掮客吧,他个子高了些,应该在职业上差点。

但是他还带着他的娘子叫安静------可是那个时候有掮客带着老婆做生意的吗?

吴大鹏说:“就带了,怎的?!”

万士达说:“不好,就说顺道送她回娘家------”

这样好。

宋子强和吴大鹏依然是苦力劳工,不许多嘴。

吴大鹏说:“多啥嘴?你们以为王德发和万士达说话少,就老实了?他俩骗人更在行。”

那么大家去那个镇子干啥?如果有人问,就说购买一些山珍。用工业白银,错了,用银两,还有铜钱。

说到要带过去的铜钱,众人气不打一处来。

宋子强带回来二十公斤圆形铜板来,真的就是小小的铜板------上面一个图案也没冲压!光溜溜的铜板------中间倒是冲出一个四方眼来啊!

宋子强说:“我寻思不就以铜为货币单位嘛,多花费那工钱有什么用?宋人还在乎它长什么样子?宋人喜欢它是因为它的模样吗?再说他们都是铸造的。”

这倒是,众人破天荒地被他说服了,但是大家也共同决定以后让他去做的事情,一定完全交待清楚才行。

安静还担心钱太少了不够用。

张国安说:“够了,大约七百多枚一贯,一枚四克重,相当于现在好几千呢,啊哎,那还是以前,现在差不多上万了。”

还可以购买什么?彩石,各种彩石。

中国古代为什么难以留下大型石制建筑?他们还是缺乏有效的切割工具。

反映在宝石上,就是只喜欢较软的,能够顺利切割处理的,正好玉石就比较合适。

所以,玉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化。

而这一时期对一些硬宝石,他们就缺少应对手段,流行不起来,它们当然也就不值钱了。

这个,五个大叔要,比如钻石了,红宝石了,蓝宝石了,翡翠了------反正是你宋人只要处理不了的,只是颜色好看一些,可能有颜色还不好看,形状还难看的,大叔们都要。

那些所谓的“彩石”,他们是给一个铜板一个好呢,还是两个铜板一个好呢?

宋子强说五个吧,别坑宋人太狠了。

当然,有合适的玉件咱也收,不过也要防着宋人造假。

宋人是文物造假的高峰阶段,而且还是一种公开的行为。

据说,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

宋代出土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那一阵儿,周朝、汉代的古玉器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玉等出土,朝廷及士大夫都热衷于收集、整理研究,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一股复古集古玉的热潮。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都很闲,

为满足社会广大宋人群众的需要,宋代仿古玉开始大量地涌现。

这个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的。所以成批量地仿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是始见宋代,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仿古玉应是宋才开始的。

当张国安把搜集的资料说完后,狂喝了一瓶茉莉清茶。

王德发淡淡地一笑说:“更好,有争议才好------”

万士达点头说:“对极了,还就要宋人高仿的------带回来后,让世界文物界先说是商的,又说是唐的,最后确定为宋人高仿的,这里就有故事了------”

王德发说:“对头,这样好玩。”

宋子强听得很明白,就说:“那还不如咱们去把甲骨文挖出来,去和宋人换-----他们不是喜欢先古嘛!”

王德发说:“那完了,你上当了,甲骨文是假的------不过你的想法倒是提醒了我,宋人可以造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造假------我们完全可-------”

宋子强急了,说:“你等一等------什么甲骨文是假的?你吓到我了,我打小就信这个了------”

王德发忧伤地看了宋子强一眼,说:“一块骨头或者一块龟甲埋在地里几年能不自然分解?”

“它们隔离效果好,都变成化石了------”

“几万块都这样?”

“都这样,就巧了!”

“好吧,这么小概率的事件我们先当真------你确定河南安阳那个地方盛产乌龟?”

“那是原始社会时候的事儿嘛------气候与现在不同,河里有的是乌龟-------”

“好吧,据说甲骨文里的单字都好到四千了,那么当时可能至少还有两倍以上的单字并没有出现在那上面------我们现代汉语单字有多少个?”

“------不排除有假的,但是一定有真的。”

“好吧,你又任性了,你应该学章太炎,早年他年轻,断然否定------后来岁数大了,发现这一件事情对所有人都有利,他学会了闭嘴。”

万士达悠悠地说:“祖先教会了我们很多------我们过去以后太好办了,不愁了。我们有实物来吓唬他们,要证书咱有证书,要文件咱有文件,咱会和大宋人关系很亲呢,咱们是殷人,当年东迁嘛,地点在殷地安国。”

吴大鹏说:“好了,一切都有了,准备穿吧。”

安静说:“不对啊,你们太心急了,还差一点。”

五个大叔集体发问到:“还差什么?”

安静说:“你们可能忘了提到黄金了……带几个小金元宝吧。”

王德发说:“这个我们想过……那时他们宋人还没有金银元宝,他们是做成铤……就是长方条状的样子……再说我们只查到好像在南宋时才开始用金叶子的……”

“金叶子?就是《鹿鼎记》里面的那一种?”

宋子强好奇地问。

“对,一块金锭常常好几两重,那时候付钱都是称重量的,金铤比较厚不好切分,一不小心多切了一小块就不好沾回去了。

那些南宋人就想出了纸页形的金叶子,大约40克一叠,每张4克,付钱的时候,剪起来方便,又好控制大小重量。

南宋的黄金产量少,价值很高。比如在南宋中后期,一两黄金可以换大约两万四千个铜钱。

这么一叠40克的金叶子在宋朝度量衡中正是黄金一两,这可是一笔相当大的巨款。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小额贸易不太用得着黄金,只有大宗贸易才用得上。朝廷是使用黄金最多的,据文献记载,兑换钞引、赋税、赏赐、上供和军饷开支常常用到黄金,想想,若是用铜钱可是多大一堆啊。

南宋的洪迈在他的笔记小说《夷坚志》中提到过,绍兴年间,有外地人来临安活动时,带的经费就是金叶子。”

安静说:“那么他们怎么能保证黄金成色呢?成分哪怕差了一点点,都是一笔巨额损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