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我主大明

作者:天剑客 | 分类:奇幻 | 字数:4.2千字

第0002 老奸巨猾的丁魁楚

书名:我主大明 作者:天剑客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4:55

等内侍领着他前去议政殿的路上时,朱由榔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不确定的问道:“那首辅丁大人可是丁魁楚么?”

内侍一听这话,立马吃了一惊,他环顾了一下左右,神情略带惊慌的低声对朱由榔说道:“几日不见,陛下怎把丁大人的名讳给忘记了?”

“额,随口一问罢了。”

因为一句话差点漏了底,朱由榔心下立马警觉,不敢再随意说话了。

此时行宫的议政殿内,丁魁楚头戴乌纱,身着一品仙鹤补服,正恭恭敬敬的站在金台的丹墀下。

等朱由榔整理好衣冠进入大殿,内侍一声宣呼,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回音。

丁魁楚见皇帝来了,眉目舒展,面容恭谦肃穆,他弯腰躬身行了一礼后,道:“回禀陛下,供奉局上月所得二十万两捐纳银,老臣已将其尽数解入宫中,如何支取全听陛下裁决!”

朱由榔端坐在主位上,仔细聆听着丁魁楚的一言一语,心下暗暗揣度其意。

通过前世的历史,他知道丁魁楚这人不仅是个巨贪,还是个墙头草,根本不能拖之信任。他说得银二十万两,实际估计远不止此数。

只是如今他连心腹贴几人都没几个,即便心里清楚,也没办法去查证。当然,即便能查也不能去查,否则逼得这个权臣狗急跳墙,那就全完蛋了。

从丁魁楚的话中,朱由榔知道他有意把这二十万两全部充入内帑,给自己做私房钱用,可以随意花销而不必担心户部堂官们聒噪。

捐纳银本来是要入户部国库作为行政开销用的,皇帝实际得不到几个子,内廷的花销到时候还得靠户部接济,二十万两若是入了户部,能从中拨个两三万两给皇室就了不得了。

如果朱由榔不是穿越者,清楚丁魁楚的为人,说不定还真会被他假公济私的假仁假义所打动。以为丁先生是个忠君爱国的大忠臣,果然大忠似奸!

既然是送上门的钱,朱由榔不收白不收,此刻的他正缺钱呢。没有钱袋子,就没有枪杆子,这点他很清楚。

“宫中花销不必太多,有个十五万两银子也就够了。朕听闻朝廷用度最近颇为拮据,余下的烦请先生差人解入户部钱仓吧!”

“陛下仁慈天生,老臣代行都文武谢陛下体恤之情!”

丁魁楚没想到皇帝能主动吐出五万两给户部,心下微微诧异,面上确是一脸的感动。

捐纳银的事情处理完后,丁魁楚正打算告退。

朱由榔叫住了他。

“隆武朝原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陈子壮,先生可知否?”朱由榔端起茶壶,抿了一口茶后,好似不经意的说道。

陈子壮是岭南三忠之一,隆武朝就做到了内阁大学士,论资格完全可以入阁,做首辅都没问题,永历朝建立伊始,因为被丁魁楚和司礼监掌印王坤排挤,没能入阁,此刻正谪居广东南海老乡。

此人名族气节是不用怀疑的,特别是他手上还有两万多招募到的义军,外加数千战力不俗的广西土司狼兵。如果能调来行都,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助力!行都的防卫也能更牢固一些。

丁魁楚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恭敬的回道:“陈集生乃岭南硕儒,贤德有名,又是先帝肱骨重臣,功勋卓著,老臣怎会不知?”

“嗯,朕有意命他入行都当兵部尚书同先生一同总督京营兵马,不知先生以为如何?”说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丁魁楚。

丁魁楚听完一阵好笑,陈子壮原本就是他挤兑走的,怎么可能再召入行都来给他添堵?他还没慷慨到愿意和别人共享权力的程度。

原本想直接回绝,考虑到不能让自己有意建立的忠臣形象受损,他决定迂回一下。

“老臣感谢陛下信赖,不过兵部尚书一职权责重大,可否容老臣回去与其它的阁老们商议一下?”

“啊,先生果然老成谋国,朕准了!”

朱由榔原本就知道丁魁楚不会轻易同意,没想到真如他心中所想,一上来就和他打了个太极,他到要看看这厮最后能商议出个什么结果来!

与此同时,一个穿绿袍,套官靴,左颊有块树叶形青色胎记的小使宦官快步迈入了内廷文书房内。

房内面白无须,眼光敏锐如鹰的王坤正低头欣赏着下属孝敬他的一个半尺多长的翡翠如意,看到帘外的身影,顺手便将翡翠如意重新放回桌上的红锦长盒里。

等小使宦官掀帘入内,叩头请安后,王坤方慢悠悠的抬起头,淡淡的问道:“皇爷今日如何?”

他脸有些浮肿,似带病相,说话时更多时候又是轻言细语,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挟势弄权的奸枭,倒像是一位满腹经纶而又不失谦恭的好好先生。

小使宦官忙一五一十如实将皇帝的起居、饮食,以及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等等情况都向他禀报了。

他默不作声,细致而耐心地听着,禀报完了,他略点一下头,小使宦官便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这个向王坤禀报皇帝日常情况的小使宦官叫汪严,是个管事牌子,他还不是直接监视朱由榔的人,他手下众多的耳目遍布内廷各个角落,尤其朱由榔身边的御前内侍里就有他的耳目。

耳目们将朱由榔日常活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以口头或手书的方式通过某一个或几个中间环节传递到汪严那里,由他向王坤报告。

这几乎是一个很完备的监视系统,能够使王坤随时掌握皇帝和大臣的情况,这种对皇帝日常监视仿佛由来已久,他由最初对皇帝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变为关注到皇帝的日常行为动态和言谈,这就大大超越了关心的界限而成了不折不扣的全天候监控。

早在朱由榔还是藩王时,作为王府总管的王坤就有了这个习惯,以致后来到朱由榔登基成为皇帝时他就顺势健全完善了整个耳目系统,每天都血液循环般周而复始地运行,而作为被监控对象的朱由榔,对此至始至终都无所察觉。

王坤凭着这套耳目系统,摸清了朱由榔的一切喜怒哀乐,处处讨得皇帝的欢心,简在帝心,并在与朝臣的政治斗争中时时抢占先机,先发制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