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猎宝

作者:青木赤火 | 分类:奇幻 | 字数:2.2万字

第10章 金蟾

书名:猎宝 作者:青木赤火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4:31

黎千千没隐瞒,很简单地说了说。原来,黎千千的导师,华清大学协和医学院的杨忠诚教授,过两天六十大寿,他的一些得意门生,自然要去燕京拜寿。

这个杨教授,虽然是医学泰斗,但是特别喜欢古玩。同时呢,又怕学生多花钱,所以提前给学生们定了规矩,不让送生日礼物不可能,但是要送就送古玩,而且花钱不能超过三千,还得必须逛市场自己挑。到时候,不管真假,有这份心在里面,就足够了。

黎千千比较忙,今儿下午得出空来,就来了古玩市场。

“怪不得你看中了这个带寿桃图案的笔筒。得了,这笔筒,你花两千一买的,我给你说,市场价值得有十几万。”孙中原说得有点儿肉疼,他现在比较缺钱。

不过,黎千千救过他,说严重点儿,甚至是救命之恩,这漏儿让了也就让了。缺钱,也不能不讲良心。

“十几万?!真是乾隆官窑?”黎千千的脸上终于起了比较明显的表情。

“乾隆官窑?你家乾隆官窑粉彩笔筒这么便宜?”孙中原又点了一支烟,“这是同治官窑,因为底款儿特殊,所以那摊主不认得。不过就算是清末民窑,少了两千他也不会卖。”

这“长乐同庆”,是同治官窑里不多见的一个款儿。同治这个皇帝,在位只有十几年,瓷器制作量不多,而且那时候清朝国力衰退,就算同治官窑,水平也是大不如前。

不过,同治官窑,有两种是值得一提的。一种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比较大,用红比较多。另一种呢,就是慈禧用瓷,延伸到后宫用瓷。

慈禧用瓷,比较出名的款儿像“体和殿制”“乐寿堂制”。这个“长乐同庆”,是后宫用瓷,质量比一般的同治官窑要好。不过,“长乐同庆”这个款儿,比较少见,一般人也确实不知道。

“你运气不赖,这笔筒是文房的东西,又带着枝叶寿桃,还捡漏了,你的导师肯定喜欢。”孙中原道,“不好意思了啊,刚才冒充你男朋友,不过你不懂规矩,乱说话容易坏事儿。”

“没事儿,我还得谢谢你。”黎千千说着,又摇摇头,“不过,这东西也太贵了。”

黎千千是真没想到,孙中原能放手这么一个漏儿,而且给她说实话。

“谁让你救过我呢。也是你运气不赖,碰上了合适的寿礼,又碰上了我。”孙中原说着,忽而叹了一口气。

因为他想到了岳老。黎千千的导师高高兴兴过寿,他的恩师却躺在医院里,“我的老师,要是不昏迷,今年年底,也该办六十大寿了。”

“昏迷?”黎千千不由问了一句,“一直昏迷?是什么症状?”

她就是神经外科的医生,上午还刚做了一台颅脑手术。

“出事了,植物人,一个多月了。在燕京请过不少专家,也没什么起色。”孙中原摆摆手,“算了,不说了,希望这次运气能好点儿吧,我也会尽快回燕京。”

“是什么情况导致的PVS?要不我联系我导师给看看?”黎千千虽然救过孙中原,但是在她眼里,这本就是医生的天职,根本就是小事一桩。现在,在孙中原的帮助下,捡了一件十几万的古玩,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

“PVS是什么?”隔行如隔山,黎千千不懂古玩,孙中原也不懂医学术语。

“噢,就是你说的植物人,植物人的成因比较复杂,就你老师的情况看,如果没有疾病,应该是急性损伤,比如撞击,中毒,等等。”

“可能是中毒。不过,燕京的很多专家看了,都没办法。说不定你的导师也看过了。”孙中原想了想,“这样吧,等我去了燕京,有需要再联系你。”

黎千千点点头,“那好,再次谢谢你。对了,你没再头晕吧?”

“暂时没有,有再找你呗,你也好人做到底。”孙中原道,“这次你真得给我留个联系方式了。”

黎千千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掏出了手机。

“对嘛!还是笑起来更好看。”孙中原盯着她看。

“别乱开玩笑。”黎千千迅速恢复冰块脸。

两人分开之后,孙中原又回到了地摊区。经过那个地摊儿的时候,摊主看着他,“小哥,女朋友走了?”

“熊娘们,被我骂回家了!”孙中原接口。

“拉倒吧,看这样儿,是还没到手吧?”摊主撇嘴鄙夷。

“忙你的吧!”孙中原走过了摊子。

孙中原一边走一边想,这已经碰上过一个漏儿了,再碰上的可能太小了。接着转了转,也确实没什么东西,而且不少摊子已经开始收了。想了想,他便直接调头,准备闪了。

跟着一个鉴定兼作假高手学了六年,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小概率的撞大运,今儿能碰上一件同治官窑,在他看来,运气就算是到顶了。

不过,他今天的运气还真是没到顶。

“啪嗒!骨碌碌!”

孙中原走着走着,一件小木雕滚在了自己旁边。原来,是一位摊主在收摊,往大箱子里装东西,手里东西多,一个没拿住,这木雕脱手了,掉在了地上,又滚了两滚,甩掉了包裹的草纸,来到了孙中原脚边。

孙中原弯腰拿了起来,这是一件黄杨木雕的金蟾手把件,比鸡蛋略大。不算是新东西,但也不老,至多有个几十年。

木质尚可,雕工不弱,也能值个几百。

在递给摊主之前,孙中原习惯性地看了看,这一看,金蟾嘴里还叼着一枚铜钱!像是真的古钱,镶嵌进去的。

不过,这铜钱的颜色有点儿怪,发青。

因为现在市面上最多的,主要是清代铜钱,材质也主要是黄铜,一般发黄;或者有的因为铜锈、脏污,从而带绿或者发黑。而且,这铜钱发青,和青铜那种青还不太一样,孙中原不由得仔细审视了一下。

铜钱是斜着嵌入的,背面几乎全在金蟾嘴里,正面露出了一小半,能完全看清楚的,就是最外侧的一个“七”字。当然了,这个字肯定不是七,因为这是这个字的右半边。

“七”顶上还有个撇头儿出来了,想想完整的字,可能是个“化”字。这个字儿,清代的帝王年号里是没有的。

“朋友,喜欢么?喜欢就拿上,快收摊了,给你便宜点儿!”见孙中原看得仔细,那个摊主开口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