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血铸新明

作者:故土难离 | 分类:奇幻 | 字数:2.6万字

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

书名:铁血铸新明 作者:故土难离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3:35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当然喜欢是一回事,实际的困难还是摆在眼前,有些事情必须解决,空喊口号于事无补,例如最现实的生存问题。

小半碟干豆角、粘稠的稀饭、二个鸡蛋,这还只是秦浩明作为伤员才有的待遇,福伯说鸡蛋可以补血。豆角也不像后世用精盐腌过,只是撒了一点盐花,在这个时代,食盐对穷苦人家同样是奢侈品,需要精打细算,福伯显然对此并不陌生。

张云作为半大小子,吃饭很有特色,整个海碗给他舔了没有一丝饭粒和饭味,如果不出意外,距离下一顿还有慢慢长夜需要煎熬。让秦浩明看了心里有些酸,苦了他们啊!

一日三餐对于他们而言,自打秦老爷过世之后,只停留在记忆当中。而一日两餐,缺油少盐的日子,还是在福伯的运作下才得以保持。如果要是让之前的书呆子当家,肯定是有一顿没一顿。

而这,是大明朝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要是在饥荒连年的北方,每日有固定的两餐,对平常人家来说更是一种奢望。

“福伯,今后还是恢复一日三餐,两干一稀,保证顿顿荤素搭配。相信我,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秦浩明从怀里掏出五十两纹银塞给福伯作为伙食费,剩下的五百五十两他另有计划。

今天的生活就当忆苦思甜,偶尔为之尚可,若顿顿如此,他觉得自己活不到年底,毕竟他可是肉食动物。

“少爷不用,我这里还有几角碎银子,年底帮闲多,可以维持下去。花钱的地方多,省着点,应该可以保证三年后的秋试大比。倒是少爷如果有得闲,先把往年欠任夫子的二十两束脩和临浦书斋的三两纸笔费用还清才好。”

老人明显不相信秦浩明所说的今后生活会好起来,所以并没有接过五十两纹银,而是就着昏暗的菜油灯,一笔一笔帮秦大少爷安排银两的使用情况。

可怜我们新任的秦大少爷欲哭无泪,这些年书呆子活下来不容易啊?更重要的是居然还有心情苦读圣贤书,这得有一颗多强大的心脏啊?才能够心无旁骛,无视生活的窘迫,一根筋为之?所以说叶家悔婚没有冤枉书呆子,不然今后的日子都不知道如何过?

外边零零散散欠下的四十两纹银自然是要还的,修葺房屋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必然要开销,再加上秦浩明强烈要求每日三餐的标准伙食费用等等,一百二十两纹银不翼而飞。

福伯看见秦大少爷坚决的态度,憋憋嘴想说什么,最后却忍了下来,只是换来了一声无言的叹息,悲感而又苍凉!

四百八十两银子可以做什么?这是秦大少爷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今后的方向。

如果按照福伯的安排,三人依现在的生活水准,全力支撑秦大少爷苦读。除去笔墨纸张和书本等必须费用,三年后如果高中举人,尚可留下两百纹银打点其它,当然前提是必须高中才好。至于不中的后果,老人家则没有过多考虑。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福伯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当然作为穿越人士,秦大少爷未予采纳。

万事开头难,自己的第一步应该如何进行呢?这些银两看起来很多,可是对于自己的大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啊!秦浩明望着天边的明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接下来的几天,秦浩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自己简陋的小书房中抄抄写写,偶尔还有音律之身,不知道倒腾什么东西。

就连读过几年私塾的张云,也完全看不懂大哥记录的一些奇怪符号和新的字体。大哥的学问大有长进啊,自己跟他的差距真是越来越大,张云摇摇头如是想。

闭关忙碌不停的秦浩明是选择在半个月后出关,虽然精神上有些萎靡,但整个人心态非常不错,颇有从容不迫的感觉。直至此时此刻,秦浩明才有闲情逸致打量自己熟悉而陌生的周边坏境。

临浦县城位于闽省最北端,乃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闽省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分别与江浙省和西江省接壤。内则与闽省的建阳县、崇安县、政和县毗邻。明洪武初,建宁路改建宁府,临浦县属之。

闽省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产粮大省。

可是临浦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为闽省第三大县。其中在县城周边有一小块冲击平原,地势平缓肥沃,在历朝历代都是闽省的商品粮基地县。

纵使因为地理地形缘故,目前还没有遭受战火波及,却也是人心惶惶。能够每日两餐维持温饱,在这乱世当中也是殊为不易。

作为三省交汇之地,临浦县却因为山多险峻交通不便,野兽众多而闻名。故境内民风彪悍,但又能安分守法。除了有地方望族及官府维持之外,更是因为此地人杰地灵,文人辈出,文风极盛之故。

秦浩明所在的地方叫秦家村,有几十户人家,基本上整个村子都可以算是他的族人,距离临浦县城约有三、五里地的距离。这里原本是秦家的庄园,却因秦浩明父亲故去的原因,加之秦浩明年纪尚幼,遭族人排挤,才流落至此。

同样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过往的秦浩明迁怒整个秦家族人,以至于和秦家村村民基本没有什么交集,如果不是自身比较争气,获得秀才案首身份,指不定要受到什么刁难。

秦秀才遭遇变故心性大变,这就是秦家村村民、村妇最近的热门新闻。不同以往,秦大秀才埋头走路对人不理不睬,现在的秦浩明对谁都笑语盈盈热情有加,见了本家关系亲近点的长辈,还会拱手行礼作辑。

这让平素需要仰望秦浩明的村民惊喜莫名,这是谁,秀才公啊!十里八乡上下几十年才出一个的文曲星君,对我也是恭谨有礼,一瞬间,村民的心里得到极大得到满足,对秦大秀才的观感大为改变。

当然这一切都是秦浩明有意为之,改变周边的生存坏境和人际关系,是他在这个时代迈出的第一步。向书呆子这样自绝与人民的做法要不得,冤有头,债有主。有本事就找现任族长秦向天的碴去,与普通族人无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更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秦浩明心中是有一些沟壑,更有些高大上的东西,奈何条件实在不成熟,想没条件创造条件都不可。既然如此,还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就是秦浩明的真实心态。

“王匠头,麻烦在这里帮我修建一个如厕之地。这是大小、尺寸还一些布局的简图,有不懂的地方再相询。”秦浩明把维修房子的匠头叫道一边说道。

实在是受不了一个大男人用什么马桶,太便扭又不卫生。

一旁负责监工和打下手的福伯脸上皱纹更深几分,心里只是无声的叹息。原本只是简单的缝缝补补,可是自家少爷却是搞七搞八,这银子流失的速度让自己着实心疼,不是一个过生活的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