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矿业霸主

作者:江湖第一浪 | 分类:奇幻 | 字数:3.0万字

第1章 重生1998

书名:矿业霸主 作者:江湖第一浪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2:25

“张逸,你丫的这个时候还没起床呢?”

感觉到像是有人一脚把门踹开,隐约间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张逸醒了过来,翻了个身,揉了揉惺忪的眼睛。

有些愕然的看着四周,窄小只有十多平米的宿舍,靠宿舍右边墙上放置着两个铁架子的高低床,床对面是四张刷着红油漆的木桌子,还配着四张小凳子,头顶上吊扇吱呀吱呀的转着。

自己正躺在宿舍最里边的低铺床上,旁边唯一的窗户,阳光正透过玻璃照进来,晃得张逸眼睛有些睁不开。

看到这一幕,张逸猛的坐了起来,自己不正在实验室里忙着攻关项目的试验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晃了晃有点晕沉的脑袋,张逸有点懵,这里怎么看都像是他上大学时候的宿舍。

张逸大学是在江城大学读的,学的是矿业工程专业。

在上世纪末,大学生的住宿条件跟后来没法比,更不可能出现空调热水这些设备条件,这破破烂烂的宿舍也只是出现在人生中的大学阶段。

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张逸嘴巴张了半天,傻愣着问道:“你是......华仔?”

李国华愣了一下,“你小子是不是发烧了?怎么说着胡话呢?”

李国华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这小子早上就没有去上课,他都上完上午课,洗完衣服回来了张逸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这不像这小子的风格啊,这小子都不怎么旷课的,平时还被大家戏称为模范大学生,在大学里像他这样不旷课的极品学生实在是太少了。

李国华把手里装着刚洗好衣服的盆子往旁边桌子上一扔,快步走到张逸床前,用手背在张逸脑门上定了定,喃喃道:“这也没烧啊,会不会是变智障了?这个校医院不知道能不能看啊......”

“去你的!”看着李国华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张逸一巴掌拍掉李国华放在自己脑袋上的手,故作镇定地笑着道,“你丫的才智障呢!”

虽然表面上张逸没什么变化,但此时他心里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从现在出现的宿舍场景,还有面前这位已经在自己世界里消失多年的老朋友突然的出现,都让张逸不得不想到一个可能。

那就是,自己穿越了!

他记得很清楚,大学毕业后,李国华去了偏远的山区工作,后来转向做行政工作,在一次跟一个老同学的聊天中,还知道李国华似乎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30多岁就当了县委办主任。

他自己则在江大读完硕士后就去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读了博士,后来还攻读了博士后,博士后出站后就留在了昆士兰大学当助教,直到最近才回到国内,在江城中科院的矿冶研究所安定了下来。

所以,他跟李国华已经有18年没见了。

最让张逸笃定的是,自己和李国华的样貌和穿着跟大学时期一模一样,就算这些场景能够重现,但是人怎么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

没想到,居然回到了大学的时候,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大几?

回过神来的张逸对着李国华问道:“华仔,今天是几号?”

那会儿可没有手机,不像现在想看日期时间直接手机点开就可以了,那时候看日期得靠墙上挂着的日历,看时间主要还是靠手表。

他也不好意思问是哪年哪月,不然真的要被当成智障了,只是从李国华现在的穿着、室内温度和窗外的树木景色判断,现在正好是江城的五月或者六月份。

“7号,你就睡吧,连今天几号都不记得了。”李国华看着张逸也没啥事,就端着盆子到走廊晾衣服去了。

7号,张逸在心里默念了下,刚才他在观察宿舍的时候,在桌子上看到了矿山机械原理、选矿概论、矿物可选性研究这几本书。

这些书都是专业书籍,是在大三的时候才会用到,通常不常用的书室友都会把它们放到抽屉里码起来,桌面上只留下上课要用的书。

也就是说,现在是本科大三的时候,也就是1998年!

从床上下来,在桌子上随手拿起那本矿物可选性研究,张逸轻轻的翻了几页,看着字里行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字,张逸的眼眶竟有些湿润。

这是室友的书,这本书他也有一本!

书是学校发给学生使用的教材,不过并不是原版的,而是用原版书复印了之后再装订而成。

书的作者是国内矿业界的开山鼻祖,1995年国家第一次评定院士时当选为国家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的卢光济教授撰写的。

这本书对张逸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被矿业界后进的学子奉为经典,是人手必备的一本书,更多的则是这本书承载着他这些年所追求的事业与梦想。

不管去到哪里,这本书都陪在他身边。

从本科、硕士,到澳洲昆士兰攻读博士学位,张逸一心扑在了科研上,直到39岁这年,因为父亲癌症去世,让张逸幡然醒悟,自己对父母亏欠的实在太多。

少小离家,跟父母也是聚少离多,一年都难得见上两面,在国内读本科和硕士的时候还好,暑假寒假张逸都回家看看父母,虽然每次都是匆匆见了几面,但好歹还是能一家人团聚。

后来在澳洲留学,虽然父母都是乐呵呵的,觉得张逸有大出息了,但是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

张逸年轻时不懂这句古训的深刻含义,直到自己将近不惑之年,父亲的突然离世,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那种痛苦让他深受打击,同时也起了回国的念头。

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母亲依然需要照顾,父母就他一个儿子,以前他在国外留学的时候,父母两个相依为命,互相也有个照应,父亲不在了之后他理应回国尽孝道。

而且由于他在科研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国际著名的矿业期刊上也发表了不少影响因子颇高的论文,让他在世界矿业圈子里小有名气。

既年轻,又非常有实力,同时还是国际知名大学的留学生,自然受到了很多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关注。

在一次矿业国际会议上,来自江城的中科院矿业研究所就向张逸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回江城工作,还许诺他经济上的补贴,同时给他分一套房子。

张逸略作思考就答应了下来。

倒不是因为中科院研究所的实力有多强大,比它条件更好的单位还有很多,不过张逸回国主要是想安定下来。

一方面可以方便照顾母亲,另一方面张逸大学本科和硕士就在江城读的,在这里待了七年,对江城还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才会决定回到这个熟悉的城市。

可惜事与愿违,张逸回国后发展得并不顺利。

按实力和水平来说,张逸好好干下去,若干年后,评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混个长江学者、楚天学者是轻而易举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

研究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有个七八十号人,研究所的发展蒸蒸日上,但资源却有限,科研项目的分配就成了主要问题。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科研机构里也不例外,研究所也是山头林立,各种团队课题组不少,但大多都是裙带关系。

张逸国外留学归来,美其名曰还是个海归,但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张逸在研究所完全没有根基,最后落到他头上的科研项目一个都没有。

这张逸可就不干了,多次跟所长反映了情况,可得到的回复总是再等等,后来就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最后张逸没有办法,找到了硕士时候的导师,在导师的帮忙下才接到了一个小项目。

其实张逸打心眼里就不想去找自己硕士导师,说起来张逸在导师培养的所有学生中算是佼佼者了,如今混成这副模样,张逸也没脸回去。

但是他也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后还是被迫选择了妥协!

拿到了项目后张逸也是卯足了劲,非要做出点成绩来不可。

张逸手下也无人可用,连个打下手的都没有,不得不自己完成所有的试验任务,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做试验,写材料。最后累得两眼一黑,晕了过去,不省人事了。

没想到,自己再次醒来,居然回到了大三的时候。

......

张逸轻轻合上了书本,经过了最初的震惊之后,他的心情逐渐的平静了下来。

既然老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上一世的遗憾他就一定要弥补回来。

父亲的病是多年以来太过劳累积累下来的病根,经过十多年后终于爆发,现在回到了十多年前,父亲的身体应该还是很硬朗的,只要不再过劳,注意休息,再定期检查身体,应该问题不大。

对于事业,张逸体会够了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一次重生回来,脑袋里装的不仅仅是领先现在工业19年的科技水平,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更是了如指掌。

借助这个优势,张逸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掌握自己的命运,才是张逸想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