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

作者:呼啦圈大神 | 分类:奇幻 | 字数:2.4万字

第四章: 儿时的梦想

书名:舌尖上的大宋 作者:呼啦圈大神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2:15

中国人自古传承的一条祖训,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有一样手艺傍身。

杨怀仁的老爹更是天天给他絮叨这一点,更是把半辈子的手艺传给了他。

万家灯火初上,王夏莲的家到了。

这是一个五丈见方的破落小院,推开一扇土黄色的大门,东西北三面各有一趟瓦屋,或许是年久失修的缘故,西面一间的屋顶已经塌陷了。

北屋里点燃了油灯,摇曳的灯火在折窗上映出了一片翘首等待得细瘦人影,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传来。

“是莲儿回来了?咳咳……”

走进北屋,杨怀恩才真正理解了那个小学就学过的成语——家徒四壁。

除了左右各一张被破麻布隔开的土炕和一条跛了腿的板凳,真的什么都没有。

问话的人是王夏莲的爹爹王明远,也就是原本王记汤饼铺的掌柜。本来一家三口经营着汤饼铺子衣食无忧,可三年前的一场变故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一切。

王夏莲的父母不知染了什么疾病,不几日母亲便病故了,父亲虽然活了下来,可丧妻的悲痛彻底击倒了这个男人,从此郁郁寡欢,食不知味,日渐消瘦。

十三岁的王夏莲的快乐童年从此也跟着结束了。为了照顾虚弱的父亲,她不得不用幼小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开始接替父母经营王记汤饼铺。

可是她一个芊芊女子如何承担得起?汤饼铺子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可为了供养父亲,她只好尽力在维持,即使变卖了大部分家产,还是欠了一屁股债。

刚刚不惑之年的王明远,却苍老的像个花甲老翁,而二八年华的王夏莲,却瘦弱的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问候过了王明远,杨怀仁拽着李黑牛和王夏莲走到院子里来。

“黑牛哥哥,莲儿妹子,你俩相信我吗?”

李黑牛和王夏莲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眼前这个书生模样的男人身上发生的事,对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确实太难以用常理来揣摩了。

过午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他,他还是个因为付不出六文钱的汤饼钱,从而坑蒙拐骗吃了霸王餐的无赖,可仅仅不到两个时辰之后,他又成了那个救命的恩人。

只见了两次面,这个男人却十分大方的随手就送了他们一人一块二十两的银饼,如今眼前的他,问出这样的话来,清澈的眼神中却是充满了真诚。

“黑牛哥哥,你靠着把子力气扛活,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杨怀仁也觉得第一句问的太突兀,淳朴憨厚的二人确实不太好接受,于是换了一种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自己。

“这个嘛,洒家从小力气就大,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西市上活多的时候,一天能赚四五十文,若是运气不济,一文也赚不到的时候也是有的,一个月至少也有八九百文。”

“那你一个月能攒多少钱?”

“呃……洒家得养活老娘,单一日三餐一个月就要花费五六百文,加上添些衣帽鞋袜,哪里能攒的下钱?”

李黑牛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那你以后跟着我干,一月十贯钱月钱,管吃管住,老妈妈的生活开支都算到小弟头上,哥哥可愿意?”

“啊?还有这等好事?”

“我就当你愿意了。”杨怀仁又转向了王夏莲,“莲儿妹子,也给你一个月十贯钱,同样,王大叔看病的费用我也包了,你不用推辞。”

杨怀仁走到大车前,掀开了一个铜皮木箱,一大箱整齐码放的银饼便呈现在二人眼前。

李黑牛和王夏莲还没从杨怀仁刚才的话里反应过来,再看到一整箱银饼,惊得气都不敢出,差点晕倒过去。

“这,这,这……”

杨怀仁拍了拍李黑牛的胳膊,“这两个大木箱里总共一万两银饼,明日咱们便去寻个好点的店面,再买个院子,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

躺在东屋的草铺上,杨怀仁难以入眠。

若不是他从小随遇而安的习惯了,如果换一个人遇到这样的经历,真的不太好接受。

每个人从小到大,不知被别人问了多少遍“你的梦想是什么”。

杨怀仁还是顽童之时,梦想长大了做个推了小车,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小贩,那时候,天天能吃上一根奶油冰棍,可真是太幸福了。

可他老爹却一巴掌拍在他小脑瓜上,“没出息!”

小杨怀仁于是换了个大多数小孩共同的梦想,科学家。可是老爹还是没有满意,又一巴掌拍下来,“你是那块料吗?”

连着挨了两巴掌,小杨怀仁学精了,祖父和老爹都是厨子,所以答出了正确答案:一个伟大的厨师!

杨老爹终于笑了,“厨师就厨师,还有伟大和渺小之分?”

不过小杨怀仁还是因为这个答案得到了老爸的奖赏,一枚五分的硬币。五分钟之后,小杨怀仁的舌头就舔着奶油冰棍了。

也因为这个梦想,杨怀仁后来读书就觉得不用怎么卖力,十五岁初中毕业,就考上了世界著名的蓝翔技校。

十八岁荣誉毕业,在老爸推荐下,进了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后厨做了实习生,他学徒三年,虽然没资格掌勺,却偷偷学会了大江南北的几百种名菜。

年轻人总是气盛,有一次主厨迟到,他便掌了一次勺,明明得到了客人的称赞,却也因为这个得罪了主厨。

此后的一个月,便是无尽的小鞋摆在杨怀仁面前。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把一个雕了个大王八图案的大冬瓜盅,扣在了主厨的圆脑瓜子上。

一个月来憋在心中的一股恶气算是出了个痛快,可他也被保安赶出了厨房。

走出富丽堂皇的五星大酒店,杨怀仁确实有些后悔,后悔怎么忘记带个高像素的数码照相机,好跟顶着个绿色大冬瓜的主厨合影留念。

回到老爸的胡同小饭馆,还是没能坐上大厨之位,除了买菜就是切墩,就这么又过了几年。

蓝翔的同学在别的饭馆都掌勺掌了十年了,他却在二十八的岁数上,才被允许颠勺。

老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好厨师是磨出来的。”

“我又不是刀,老磨我干嘛?”

这句话一出,脑袋又是挨了老爸的成名绝技——铁砂掌。

“你赢了,算你狠!”

谁让这是自己的老爸呢?杨怀仁无奈的瞥了眼墩子上的冬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