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方鸿渐

作者:永不磨损 | 分类:奇幻 | 字数:2.1万字

第五章 演讲

书名:重生方鸿渐 作者:永不磨损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0:37

虽然方鸿渐前世并不曾有过这种演讲的机会,所以难免有些紧张,但好在他这个人的一大优点就是人越多发挥的越好,所以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在吕校长致辞之后,先是向台下恭敬的一鞠躬,然后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演讲:“之前有幸接到吕校长的邀请,让我讲一下西洋文化,但是这个题目我觉得实在是太大了,虽然西洋文化不如我中华源远流长,但毕竟也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纷繁驳杂,不是我这么一个初窥门径的人能够讲得清楚的,所以我还是讲一下我比较熟悉的西洋医学。

在留学之初,我本是想学习一些治国之道,以改变国家目前羸弱之局,但在一番学习之后,我发现我并不是这方面的栋梁之才,所以秉持着文正公(范仲淹)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于是在修习哲学之余也学习了一下西洋医学。

不过我发现现在在国内,西医与中医之争甚嚣尘上,有的人是坚信中医、绝不肯进西医之门;有的人是****,认定中医不符合科学原理,宁死也不看中医,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梁任公,宁可被西医误诊而死也坚决不看中医,甚至还留下遗嘱,不可让这件事散播出去,以免影响大家对于西医的信心。(这是真事儿,不信可以查查梁启超死因。)

但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极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为病人祛除疾病,只不过是各有所长,比如中风面瘫我肯定去找中医针灸治疗,而如果中了枪伤,我肯定找西医给我开刀取子弹,所以没有必要如此固执,中医不行就试试西医,西医不行就试试中医,总之是以看好病为重。”

事实上当时的中西医之争要远比方鸿渐说的严重的多,早在1913年,时任教育总长的汪大燮就提出要“废除中医和中药”;到了1922年,更是发生过全上海中医集体拒领医师执照、对抗政府对中医的歧视和打压;到了1929年,因为那部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全称《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而引发了遍及17个省市、242个团体的请愿、集会游行浪潮,声势之大仅次于“五四”运动。等到1947年形势会变得更加严重,不过那就已经是后话了。

方鸿渐前世虽然学的是西医,但对于中医并不排斥,因此即便是到了这个年代,他也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努力让广大民众对中西医有一个平等、公正的看法。

事实证明,方鸿渐的这次演讲还是非常成功的,最好的例证就是方围好几家殷实人家都将自家女儿的照片、庚帖送了过来,尤其是里面有一位许家二小姐方母极为满意,方鸿渐眼见如果再这么下去,没准自家的婚事都得定下来,于是连忙急匆匆的离开家乡跑到上海。

既然已经到了上海,那第一个要拜访的自然就是资助自己出国留学的岳父岳母,然后便是苏小姐,虽然方鸿渐早就知道苏小姐的父亲苏鸿业以前做过几任实缺的官儿,而且也颇有名望,但是到了苏府,他这才切身的感觉到这种官宦人家的气派。

对于他的到来,苏小姐自然非常的高兴,热情的招呼道:“本来我还想着如果过几天再看不到方先生的话,就要托人到方村去打听你了。”

不过随即她又笑着说道:“说起来你今天来得也真巧,晚上在我家要举办一个酒会,到时候你也一起过来热闹下吧,顺便还能多认识一些朋友。”说着,就递给他一张请帖。

其实打从刚才进来的时候,方鸿渐就已经发现苏府内每个人都忙得是脚不沾地,而作为苏府的大小姐,那自然更是闲不着,于是他很识趣的说道:“那好、那我晚上过来,你先忙吧,我就先不打扰了。”

到了晚上,方鸿渐早早的就赶了过来,不过也正因为太早了,所以苏小姐要在门口迎客,没时间陪他聊天,他只得自己端着一杯酒到处瞎逛,好在没一会儿他就认识了两个很是外向好客的家伙,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大家唤他Z.B.,仿佛德文里“有例为证”的缩写。一个叫丁讷生,外国名字倒不是诗人Tennyson而是海军大将Nelson,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

直到酒会开始了一会儿,苏小姐这才抽出时间走过来跟方鸿渐聊了几句,并将他拽到另一个圈子,对一个带着眼睛、肥头大耳的中年男人介绍道:“冯叔叔,这就是我上次跟你说过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方鸿渐方先生,方先生、这位就是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冯总编。”

听到《快活林》的这个名字,方鸿渐不由得肃然起敬,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上海最有声望的通俗文学阵地,比如大名鼎鼎的《啼笑因缘》就是在《快活林》连载的,于是方鸿渐连忙拱手道:“原来是冯总编啊,真是久仰久仰。”

其实方鸿渐之所以这么客气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第一桶金就跟这《快活林》有关,现在能在这里认识总编自然是意外之喜,不过冯总编并不知道方鸿渐的心思,只当他是真的很敬仰自己,于是笑着说道:“方先生您的那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看了,真是少见的佳作,当时我就向文琴打听这是哪位大师的新作,没想到居然是方先生您这样的后起之秀。”

然后略微思索了一下,又说道:“不知道方先生可否愿意将大作发到我们《快活林》上啊?”其实冯总编这么说有一大半是给苏小姐的面子,否则每天都有无数人想要在他们《快活林》上发表东西,向来只有别人求他,可甚少有他求别人的时候,除非你是像张恨水那样的大师,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能让苏府的大小姐这么给他求情,想来两人的关系不一般,没准以后还会是苏府的女婿,那么就不妨提前凑个趣儿了。当然了,这也是方鸿渐的这首诗写得的确不错,否则冯总编也是决计不会冒着砸自家牌子的风险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