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这个天国不太平

作者:三江口水 | 分类:奇幻 | 字数:3.7万字

第四章 宿命之地

书名:这个天国不太平 作者:三江口水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09:17

“恭喜南王,复得两员肱骨臂膀。这下,有了翼王的左军众部,南王不至无还手之力了。”曾观澜跟随冯绍光进入大帐。

“观澜别高兴太早!虽达袍、罗兄弟以兄弟事我,愿投我帐下,但左军其他圣兵呢,难免有天王东王安插之人。如今天国名分已定,天王为天国共主,东王为天国执宰,拥有无上权利,难以撼动啊。”冯绍光皱皱眉头,叹气道:“眼下只当自保,以待时机,脱离天王东王二人身边。你天养伯那边,最近可有消息?”

“天养伯那边最近没消息传来,应该并无甚大事。”曾观澜恭敬地回答道。

二人口中的天养伯,名字叫曾天养,只有二人知道,曾天养是观澜的堂伯,也是紫荆山大冲曾家人,年少时便过继给新圩一曾姓人家。天王经过新圩时在天养家中歇脚,故而对天养亲善,现已将其留身边任职御林侍卫,职同副将军。

次日清晨,冯绍光由卢七陪同,出了营帐。冯绍光看着不远处悠悠流淌的湘江,想起历史上冯云山的宿命之地,便使卢七找人打听,蓑衣渡离此多远。

不一会,卢七回来说,昨夜他们驻扎的地方叫五里排,蓑衣渡就在离这里东北方向三里不到的地方。

想不到已经离这个半个月后的宿命之地这么近,冯绍光便率曾观澜、后二军军帅梁立泰、卢七等人出营,观察蓑衣渡周围地形。

蓑衣渡是湘江边的一个小渡口,位于全州城东北,沿湘江顺流而下约莫十二三里,过了蓑衣渡沿湘江再往北50余里,在黄沙河圩处,即算进入糊@南地界,因此也算个军事要地。

其时已入初夏,冯绍光等人站在湘JX岸,微风徐来,一阵清爽。再往前,江面忽然急转,一座突兀的山岭耸立在江边,山岭形如狮子,高可三百余米,密林深箐,地势险要,卡住江面咽喉,致江面狭窄,不足百米宽。

狮形山岭方圆二里许,东面靠江的山脚处为几十米高的悬崖,直插江水中。江面在此由北急转朝东,水流湍急,河水不深,乃过往行船极度危险之地。整个渡口外大树参天,灌木叠叠,特别是渡口东岸崇山峻岭,仅有条小山道可以通行。

曾观澜见此处地形险要,不由脸色一变,道:“此地极端险要,乃兵家伏兵重地。若有船只从此经过,需提防有一营埋伏于于此,横锁江面,将过往舟船拦截在此,再在狮子形状山岭上以火炮、火箭、投石等袭击,必一败涂地。”

冯绍光点点头,暗想这曾观澜虽然是个书生,眼光和战争意识倒是不错。他说的基本就是历史上江忠源率领的楚勇所做的。

江忠源,糊@南新宁人,本是书生,是瑶民造反和太平军起义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从一名屡试不中的举人,靠自办团练“楚勇”镇压起义军,如今已成为陕1@西的候补知府。

熟悉清史,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历史的冯绍光知道,江忠源是听闻太平军从桂林撤围,才从一百多里外的老家率领一千来名“楚勇”,赶着湘桂边境大瑶山里的山路,急急忙忙到蓑衣渡湘江的西岸边埋伏。

他采取立木桩于江中,截拦过往船只,再以山炮,尤其是特别是威力巨大的九节铜炮、火铳等轰炸船只,导致太平天国遭受最狼狈的一次惨败。天国精锐将士、辎重尽失,船只大部分被毁,无法从水路再进攻长沙,最关键的是南王冯云山也葬身于江中,尸骨全无。

如今,冯绍光提前知晓江忠源的谋划,历史的败仗当然不会再让它重演。但江忠源的楚勇精壮强悍,战力惊人,如何应对还需仔细谋划。并且,冯绍光知道这个江忠源未来几年一直活跃在镇压太平军的最前线,如果能在这一次击毙甚至活捉他,也算是去掉一个心腹之患。

另外,冯绍光有点纠结的是,要不要趁这次机会,削弱天王、东王的兵力。不过他只是稍微想想,便否决了这个念头。

天王东王始终是内部之争,最大的敌人还是满清朝廷。现在天国将士本就不多,且都是久经征战的廣@西精锐老兵,若损失过大,对整个天国极为不利,搞不好,连自己身边少有的几个老兄弟也要损失掉,到时自己孤掌难鸣。

在没和天王东王他们分开以前,削弱他们的实力就是削弱自己的实力,冯绍光很清楚这一点。

后军开始拔营返回全州城,冯绍光在曾观澜和卢七他们的簇拥下,离开蓑衣渡,返回军营中,随军缓缓而行。

不到响午,冯绍光看见全州城时,城门外二里许野地里已经驻扎着天官正丞相秦日纲率领的后一军五百余人,摆开围困全州城的阵势。

秦日纲率后一军从桂林撤围时负责殿后,冯云山率领被编为后二军、后三军、后四军的女营和童子营,以及天国辎重营等牌尾走在中间,其他各部走在前面。东王下令返军克全州,走在最后的后一军反而变成最前线,最先到达全州城。

曾观澜过来禀报,天官正丞相秦日纲前来参见。对于这个除了首义六王外,天国目前官职最大的人,冯绍光也不能怠慢,更何况这个秦日纲也是冯云山的老相识了。

秦日纲本名秦日昌,因避北王韦昌辉讳而改名日纲。贵县客家人,本是平在山的一名矿工,年近三十无力娶妻,与其他矿工一样挣扎在艰苦穷困的生活中。当年冯云山到平在山传教,结识秦日纲,领他和其他矿工一起入教。

不过他结识西王萧朝贵后,在西王有意的拉拢下,迅速投靠了西王,进而进入东王一系,成为天国的高层。

卢七领着一个高大挺拔的黄袍大汉走了进来,面容黝黑,但两眼炯炯有神,正是秦日纲。

冯绍光上前两步,拉起行礼的秦日纲,笑道:“日纲兄弟为天国上下阻断追兵,辛苦了。”

秦日纲忙答道:“多谢南王夸奖。秦某职责所在,为天国,为天王、南王拒清妖,义不容辞!”又道:“南王,听闻您被全州城中清妖火炮所伤,日纲甚是心忧。今见所幸无大碍。待明日秦某率兄弟们破了这全州城,杀光清妖为您报仇。”

冯绍光点点头,“日纲兄弟有心了。全州城中清妖有何动静?”

说到全州城,秦日纲皱皱眉道:“南王,今晨秦某率部抵达城外,俘获3名清妖奸细。审问得知,3人乃是清妖头糊@南宝庆协都司武昌显率领的兵勇,行军中拉肚掉队被俘。“

”武昌显率宝庆协清妖奉命援廣@西,路过全州,所部四百余人今日早晨已经入城了。另外还打听到,城中清妖兵丁本来只有五百余人,由清妖头知州曹燮培、全州营参将杨映河统领。现加上援兵,城中共有近一千妖兵。看来清妖是想死守全州了。”

“清妖援兵主动入城协防,的确是要殊死顽抗了。千余清妖兵倒不多,可我看这全州城虽然不小,但城东城南不远皆是湘江水面,无法摆开攻城阵势,有天然的屏障,清妖千余人只要重点守卫西北两面城墙,兵力倒是勉强够了。我军只有几台吕公车和少一些云梯等攻城器械,恐不能立即破城了。”

“南王说的极是!秦某兵力不足,列于城西和城北,因城东城南方向为湘江阻断,秦某暂只派人远处监视。营中将士正砍伐树木,再制作些云梯等器械。”

“日纲兄弟指挥得体,云山甚感欣慰。不过,看这全州城高墙厚,强行攻城恐会大量折损我天国圣兵,且城西城北周围皆为沃土,不像桂林城下多岩石,不如行地穴破城之法。“

”日纲今夜可命人即寻一隐蔽处,开挖地洞至城墙下,再辅以大量红药引爆,必破之。”冯绍光想着历史上太平军就是这种方法破了无数城池,不如就拿这全州城作为第一个试验品。

“得令!日纲马上交办下去。南王谋略深远,日纲折服。”秦日纲又闲聊两句,便回营布置。

冯绍光出了军营,在卢七的带领下来到不远处湘江边的一片灌木林。昨晚冯绍光交代卢七等亲卫,寻找一种常绿灌木----夹竹桃。没想到今天卢七就报知,发现全州城外不远的江边就有,于是他便亲自过来辨认。

冯绍光本是糊@南人,大学毕业后才去的沿海工作。他记得沿湘江两岸的湘桂铁路两边长着众多的夹竹桃,四季常绿,随时有花,是坐火车时窗外一道美丽的风景。夹竹桃原产伊朗印度等国家,明朝初年传入中国各地。冯绍光便寻思全州在这一带会不会就有,没想到还真让他猜中了。

一大片暗绿灌木中,夹杂众多粉红色花苞在其中,随风摇摆,其颈部像竹,花朵像桃花,这正是冯绍光寻找的夹竹桃。

冯绍光命卢七领亲卫营再四处寻找,发现这种夹竹桃类灌木,便让女营和牌尾携带柴刀绳索等物大量砍伐夹竹桃枝叶,阴干后收集进辎重货物内,储存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