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之建筑大师

作者:七死八活 | 分类:奇幻 | 字数:2.6万字

第五章 三天一层

书名:重生之建筑大师 作者:七死八活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2:22

“现在的华夏建筑总公司难道就这水平?”

在工地溜达一圈后,李华勇忍不住在心里摇头叹息。

关于建筑,人们常听说“工民建”这个名词,例如在很多大学里都有这个专业。“工民建”的全称,其实是叫做“工业与民用建筑”,一看这名字就知道,可以把这看成是对建筑类型最笼统的划分。

在这其中,工业建筑涵盖的范围更广一些。在我们国家,基本上每个工业行业,尤其是那些重工业行业,都有自己相关的建筑企业。

铁道部门有“铁建”,钢铁和冶金部门有“冶建”,电力部门有“电建”,水利部门有“水建”,中石化有“化建”,中石油有“油建”,港务局有“港建”,航道局有“航建”等等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工业建筑先不去说他,不过在“民建”领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的华夏建筑总公司一直是业内执牛耳者。“华夏建总”下属多个工程局,每个工程局的实力都非常强劲,是国内建筑业“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如果说到了后世,部分省建,市建,或者一些大型私营建筑企业同样实力强劲,完全具备和“华夏建总”竞争的实力。那么在这个年代,“华夏建总”基本就代表了整个国家在民建领域的最高水平。

可是现在,李华勇却对华夏建筑总公司体现出来的水平表示失望。

李华勇是一个穿越者,如果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年代的施工管理水平,那肯定能看到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落在李华勇眼中,即便是大名鼎鼎的“鹏城世贸”工地也存在诸多问题。

场地布置不合理,大临建设不规范,材料堆放太凌乱,各种标志,标记牌不清晰。。。李华勇甚至开玩笑似的想:假如组织一个后世的施工检查团来这个工地检查,那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明星工地多半会被勒令停工整改。

就算不考虑这些年代带来的差异,李华勇也对整个工地的现状表示失望。在“李副总工”看来,这个工地不仅仅是用“不规范”能够形容的了,李华勇不知道“华夏建总”其他的工地怎么样,但是在这个项目中,项目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水平十分业余。

是的,“李副总工”给出了“业余”这样的评价。

“就这样的水平,他们是怎么做到三天一层楼的。。。”

随着对整个工地了解加深,李华勇心中的迷惑越来越大。

“鹏城世贸”之所以能被大家记住,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所谓的“三天一层”。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所谓“三天一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工速度。要怎么说呢?这样一种说法,其实更像是说给外行人听的一个噱头。“鹏城世贸”总工53层,按照“三天一层”的说法,如果你认为它是在100多天就建设完成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真实历史中,“鹏城世贸”从开工到竣工,总共历时37个月,3年多时间才交付使用,那么这个“三天一层”的说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那首先要从民用建筑的分类说起。

民用建筑的类型虽然没有工业建筑那么多,但“民用建筑”这个概念同样非常广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鸟巢”这样的建筑应该怎样划分呢?首先它肯定不是工业建筑,因为它完全就是“民用”,因此虽然它的施工难度要超过大多数工业建筑,但它依然是标标准准的“民建”。

抛开这些五花八门的建筑不说,我们就讲民用建筑中最普通的分类。最普通的分类是根据楼层划分,按照楼层的多少简单分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所谓“多层建筑”通常是指7层以下的楼房。为什么定“7”这个数字呢?因为7层以下的楼房是不用按照电梯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吧,很多没有电梯的住宅楼为什么都是建在7层?这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有硬性规定。

除了“多层”以外,“高层”和“超高层”的界限就比较模糊。通常的做法是把30层以下的称为“高层”,再往上就称为“超高层”。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也不是一定之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很多城市中,你经常能看到26层的高楼,28层的大厦,而很少听说什么32层的大厦,36层的楼盘,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因为“高层”和“超高层”相比,无论是施工难度还是建设成本都不是一个级数。你如果想建‘超高层’的话,那干脆就建更高的大厦,做个30几层实在是划不来。

虽然“高层”和“超高层”的界限有点模糊,但53层的“鹏城世贸”绝对是标标准准的“超高层”。而且这座大厦和其他“超高层”一样,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地下室,裙楼和上部楼层。

所谓的“三天一层”,你在施工地下室的时候是绝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的。在裙楼施工中基本也没有可能。唯一可能做到这点的,只能是在上部楼层施工中。

比如面前这座“鹏城世贸”,它从1982年开工,到现在已经将近20个月了,它的裙楼施工还没完成,到李华勇“灵魂夺舍”的时候,它正好处于裙楼施工收尾阶段,传说中的“三天一层”根本就还没开始。

“三天一层啊。。。”李华勇嘴角挂起一丝笑意。

三天一层的速度,放在这个年代算是一个奇迹,搁在后世的话,虽然不能说稀松平常,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后世一位最普通的包工头,假如他一个月只完成4层的话,那么这位包工头就要注意了,这样的速度很难赚到钱不说,还很容易让人怀疑他的实力。

一个月5层,偏低水平。一个月6层,基本合格,一个月7层,值得表扬。如果按照三天一层的标准,那就是一个月10层左右,这个速度并非达不到,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做而已。

李华勇和表哥原路返回,在途经工地的时候,“李副总工”再次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为什么会觉得这个项目的管理者水平业余呢?这是因为在每个施工阶段,要求和做法都是不同的。

地下室有地下室的做法,裙楼有裙楼的工艺,至于上部楼层,那当然也有上部楼层的要求。以李华勇专业的眼光,他发现这个项目根本就还没有做好施工上部楼层的准备。

现场堆放的材料明显不足,准备的施工器械明显不够。。。

李华勇不清楚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客观原因,他现在只想着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

在接下来几个月,自己很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因为要完成那些施工准备,哪怕是搁在后世,没有2个月也绝对无法完成,更别说是在这八十年代中叶了。

“想我堂堂李副总工,穿越成一个“力工”本来就够悲催的了,现在连这个“力工”居然还面临失业。。。”

李华勇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李华勇和李华柱返回工棚,他看到自己的舅舅“根叔”和村里的“能人”李明达都在等着自己。

面对众人的关心,李华勇苦笑,正当他盘算怎么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告诉大家的时候。一位技术员模样的人走进工棚。那个人对李明达说道:

“李工长,高书记找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