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商:从占卜开始

作者:大风刮来乀 | 分类:武侠 | 字数:2.1万字

第六章:贝币·阴阳

书名:大商:从占卜开始 作者:大风刮来乀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4-25 07:26

“大子,还请…”费仲并没有九青想象中的嚣张,虽说谄媚于王上,但不会为难士下;又或许是九青今日的行为,让费仲摸不清关键,所以才不敢妄为。

九青暂不得而知。

费仲尤浑,这是封神榜中的人物,但明显,这个大商不是这般,他并没有听闻什么元始天尊,上清太清,截教、阐教,申公豹之属……就是连尤浑这个人物,都没有出现在大商。

费仲尤浑……尤其,浑浊,这应当是后世的作者,对费仲的污名。

“哒哒哒……”一路随行,周围甲兵皆装备勇武,手持长戈,目不斜视。

九青随着费仲,很快来到商王宫靠近宫墙的一座宫殿,殿外围墙,也有甲兵护卫,并未因为这里是边缘墙边而放松警惕,甚至城墙上的甲兵们还不时注视此处。

“天邑举宫……”

九青方至宫殿,就能见一道比宫殿还高耸的石碑,石碑肃穆,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刀痕,并在正中有一个硕大的举字;远远望去,行过之人,皆不由心中一震。

“这是先帝·帝乙所建。”费仲在一旁解释,殊有荣焉。

“王下令重启此宫,用来接纳诸位大子,且筹备召令,欲广纳四海奇人异士,入朝为臣。”

举,举荐士仕,是推举能人异士,入朝出仕的意思。

九青微微诧异,这是纣王能做出的事情吗?

难道不应该是广召四海美人?

九青诧异,但不显于外,只多瞥了几眼石碑,感受着其上的飞纵之气,就随着费仲进入宫殿。

“九国大子有眼力,石碑乃是先帝·帝乙以十祭伐人方时,所供祭品的石台所造,先帝以祭祀大钺,亲刻举宫……”

怪不得,上面的道韵浓郁不已。

九青心中留意,传闻中帝乙的燕刀三师,定人方、阻尸方、拦儿方,以刀飞燕,以燕衔种,在三方之地种下荆棘,围困三方。

此时三方才自顾不暇,无法扰乱大商。

“来人…”费仲出声,周围紧忙走来几位近侍。

费仲点了一男一女,望之方十三四岁。

“尔二者负责九国大子的衣食住行,依王令,诸国大子皆可随意出王宫,在妹邑中行……”一阵安排,费仲与九青拜别,九青回之。

在近侍的安排下,收拾入室。

……

一连六日,九青在费仲的帮助下,都在举宫与典籍宫来回,观望可观望的书册,以此学习如何占卜。

今日,晨间,九青正跪坐于东侧一室内,矮屋阔窗,室内不大,唯有一简单木塌,矮桌竹席,屏风木桶罢了。

透过阔窗,可见外有梨花过墙,风动摇曳,但梨花无味,风吹来,也只是泥墙上隐隐的花椒香味。

那名女侍正为九青布今日大食。

此时大商,皆是一日二食。

朝食为大,可供一日劳作。

夕食为小,以便安睡入眠。

大食简单,就是些用青铜鬲装着的煮菽子与粟米粥,肉糜汤,一陶琬的青菜,几片腊肉,半条烤鱼,一块白煮肉。

一旁还放着些许桑葚、李子这样的三月水果。

简单寡味。

可即使如此,对九青来说,这已经是佳肴,要知在九国,他可没有这样的大食待遇,平日大食也就是粟米与些许蔬菜。

这应当是一国大子的日常大食才对。

“哒哒哒…”

屋外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

连续几日,诸国大子皆来。

这举宫宽大,有东西南北四排小室,以供众大子修养,而小室之中,又各有三中室,此刻暂无人能居;在举宫正中,还有一举殿,暂未说明用处,不曾开殿。

“大子…”另一男侍从外赶来,手中捧着几册竹简。

“怎么如此慌张?”九青食毕,让女侍收拾矮桌,他一会还要再次看书。

起身。

九青来到窗外,观望外面庭院。此刻可见不少大子们出门,人影错落,每位大子身后都有男侍跟随;九青的男侍将竹简放在一旁的架子上,来到跟前,道。

“是周伯与鄂候的大子到了……不,不是大子。”

“不是大子?”九青讶异,周伯姬昌、鄂侯,与九侯都是三公,三公是荣誉,不是爵位,所以三国国主还是以爵位自称。

让九青诧异的是,难道另外两位也如九侯那般大胆吗?

一旁男侍紧忙解释:“鄂国送来的是大子,但听说,不是原本的大子,现在的大子,是原本的一位中子。”

说到此,男侍眼中闪过厌恨之色;男侍不是奴隶,而是大商小宗旁枝内的一名小子,比九青在九国的地位还要低上不少。

毕竟九青再是介小子,也是九侯的介小子,属于大宗,而这只是小宗旁枝,来王宫当近侍已经是大机遇。

可即使地位再低微,他也是实打实的殷商人,对于鄂国这以中子充大子的手段十分厌恶。

相对的,他应当对九青也没有什么好感,只不过九青小子的身份堂堂正正,而那日殿中的事情也被流传,让他在商人之中也有了些许名望。

毕竟,商王帝辛令九青就是九国大子,那在骄傲的商人眼中,九青就是九国大子。

如此,没什么坏心思的近侍,自然不会敌对九青。

何况……

男侍与女侍在知晓自己要伺候九青后,就用贝币进行了简单的占卜。

贝币,此时的交易货币,青铜浇铸,空心,如同贝克,每五个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每三朋贝币就可买一石粟米,一石粟米可供一成人食一年。

而不管家境如何,每家中必定留有两枚贝币。

因为以两枚贝币投掷,贝齿朝上是为阳,贝齿朝下为阴,一阴一阳为平。

阳为吉,阴为凶,平为顺其自然。

这是商人们,皆通晓的日常占卜。

日常琐事多多占卜,并以此为生活准则。

近侍二人同掷一卦,为吉。

如此,自然不会对九青有怨言。

“以中子充当大子……王必定恶之,比十小子更甚。”九青微微摇头,浅笑无语。

十名小子,这能让商王光明正大地惩处九国,而鄂国……自作大聪明。

“那周伯呢?”相比鄂国,九青更好奇周伯姬昌是否将姬伯考送来。

不,应当是周昌、周伯考。

商时,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姓是血脉的象征;

可追溯其母,一母同胞之意。

氏是氏族的象征;

可区分贵贱,彰显地位之意。

如同商王帝辛,帝辛为号,是王的特称,只有商王能享,暂不做言表。

他实际为子姓,殷氏,名受,所以正式称谓为:殷受。

而如同妲己这样的女子;己姓、有苏氏、名妲,所以正式称谓为:妲己。

当然,这些都是贵族。

若是寻常国人,那都是无氏无姓的人,能有一个可以称呼,不被人鄙夷的名讳,已经是难得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