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中华1903

作者:小柯 | 分类:奇幻 | 字数:5.7万字

15大侠李尧臣

书名:新中华1903 作者:小柯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29

在一辆略带欧风的箱式四轮马车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盛魁商号的现任大掌柜李顺延。

徐天宝与李顺延结识纯属偶然

因为会友镖局一直都是做大生意的,所以徐天宝在天津托的镖被发包到北京。与其他几支同一路的镖汇聚之后,才离开北京城。因此徐天宝也来到了北京会友镖局总部。会友镖局位于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乃是京师一处繁华之地。徐天宝等人来到北京前门外时,正是午饭时间,主仆三人来到一座大客栈唤作八方客栈的,点了酒菜自斟自饮。桌上之菜肴,鱼翅燕窝分列两边,中放整只烤羔羊,点心皆精致而小巧。徐天宝正吃着肥而不腻的烤羊,忽然听到伙计一阵聒噪,原来是有客人点了酒菜吃喝,却没钱付账。

只听那中年人苦笑道:“店家,请你稍等,我的伙计出去办事,傍晚之前就能回来,到时候就能付账。”中年人说话语气诚恳,而客栈伙计不依不饶,弄得中年人很尴尬。

徐天宝抬眼望去,只见那个中年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且额头上有伏犀骨,成一方形,贯顶而入百会。按照中国传统的实乃万中无一之相,主大富大贵。再看他身上的衣服打扮,做功考究,尤其是腰间的一块玉佩,翠绿通透,也不象是吃白食的拆白党。其实很多有身份的大富之人,出门的时候自己身上都不带钱,有专门的跟班负责付账。虽然人不可貌相,但是徐天宝觉得这个中年人不像歹人,于是便慷慨地为他付了二两银子的饭菜钱。

于是,徐天宝和李顺延就这样结识了。

大盛魁乃是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期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这个大盛魁商号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乃至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李顺廷是山西太谷人,出身贫寒,很小就走西口,从学徒到店员直到成为大盛魁的大掌柜,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盛魁随着三位创始人先后故去,他们的后代总算在花天酒地之余,频频到商号索要股份收入,并且随意在商号安插人手。随着创始人后代的人数增多与要求的变本加厉,股东与大掌柜之间的矛盾到李顺廷时,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清末,由于沙俄在我国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的侵略活动不断扩大,使大盛魁的营业受到影响,日见萧条。

李顺延颇为自豪地看了看徐天宝,为其满上一杯酒,然后李顺延脸色转换,暗带焦虑道:“不怕告诉徐兄弟,大哥这盘生意,就其资本来言,足以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实力何其雄厚?”

徐天宝微微一笑,说道:“不过,我看到大掌柜的眉宇之间有意思阴云,难道是有什么事情烦心?”

李顺延答道:“兄弟也知,创业简单守业难,先辈将如此之大的事业交托到我手中,乃是让我将此事业继续下去,然如今大清内忧外患,大盛魁之生意江河日下,我这当掌柜的,可是心急如焚啊,若有个闪失,怎对得住先辈啊。”

徐天宝疑惑,问道:“生意上的事情,小弟我并不是很懂得。大哥相邀,究竟是所为何事?”

经过多日的接触,李顺延也知徐天宝乃一直性子,遂道:“那大哥也不见外,如今大盛魁内外交困,哥哥我身为大掌柜,无时无刻不在殚精竭虑,寻思如何重振大盛魁的声威。”

徐天宝摇了摇头,说道:“国势不振,列强环伺,覆巢之下无完卵,商人哪能独善其身?

清末,俄商势力借俄国对大清之攻势,步步渗透,节节扩张,已经深入大盛魁卧榻之侧;京商势力大举进军归化,已成气候;归化城三大老字号之一天义德审时度势,悄悄革新,已在大块分割大盛魁原有的市场份额。而大盛魁内部,既有老一辈人才退位而出现的人才青黄不接之虞,又有几大财东的后代聚众闹事要挟。这说明大盛魁的百年老规矩不能因时而变,说明它的内部机制已经僵死。尽管大掌柜借个人威信和阴暗手段在苦苦支撑,但这艘昔日的商业巨舰已是四处漏水,步履维艰。

徐天宝闻了闻面前酒碗里的驼头酒,味道很香,徐天宝浅浅啐了一小口,入口柔,一线喉。酒是好酒,可惜太烈,把徐天宝呛的直咳嗽,李顺延则爽朗地哈哈大笑

好不容易,徐天宝才止了咳嗽,说道:“李掌柜,百年来,大盛魁一直都是做贸易,而不是做实业,这样的买卖没有自己的根基。另外,现在中华面临三千年来未有的变局,中国要变,大盛魁也要变。”

李顺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徐天宝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地白纸,“对大盛魁的建议,我都写在上面了。”

李顺延接过纸,小心翼翼地展开一看,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大声叫好,“徐兄弟,你真是大盛魁的贵人,要是这事成了,我给徐兄弟你入一份干股。”

徐天宝笑了笑,说道:“大盛魁的规矩,不是之用山西人吗?”

“改~当然要改。”李顺延说道:“天义德已经改了铺轨,我们大盛魁要是还死抱着祖宗规矩不放,那怎么行?咱们山西人就是要敢为天下先。”

说罢,李顺延又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徐兄弟,你的条子上写的是不错,可这发行钞票,就得有本金作保。那咱们怎么个发法妥当呢?是收入一两银子,就发一两票子,还是~~?”

徐天宝说:“先发行小额的钱票,通行口内外。大额银票来往不方便,大盛魁向蒙古牧民零星收货的时候用不上。还是一吊两吊一钱二钱的小额钱票最管用。咱们口内外各点都有分号,收兑也容易。钱票往来,以后要是遇上马贼,一把火烧了,他们能抢着什么?损失不过再印一点儿钱票就是!”

李顺延深以为然

徐天宝又说:“一开始咱们谨慎一点,收入一两银子,就只发八钱,以后可以再慢慢增发。自收自兑,便利商旅。”

“好好好!”李顺延连说三个好字,“要是真的按照您这个法子实施下去。大盛魁口内外的地位不可动摇矣!任何商家想挤进这个圈子,就得使用咱们的钱票,那就是在给咱们稳固地位。依靠咱们的实力,只要信用建立了,口内外钱、物、货流通更畅。只怕咱们柜上,光靠发行兑换这些钱票,就能抵得上现在的收入!这钱息可是坐在家里落下来的啊!”

李顺延听得徐天宝开口闭口的咱们咱们,心里很是舒服

其实说来,徐天宝与李顺延相识纯属偶然,一开始也没有要帮助大盛魁的意思。但是既然有缘遇到了,总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商业巨舰就此沉默。再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说不定自己还能借用大盛魁的财力和影响

秋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扫尽了道路两旁高大杨树上的长。

这只车队就是运送徐天宝那堆机器的镖车,大刀刘德胜与大队人马押着大盛魁的货物去了归化城,年轻的李尧臣就负责这一小队。

李尧臣是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幼年正值清朝末年,政治**,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当时他家乡习武风气很盛,这一则是为了保卫家乡,二则是为了防身,一般人见面,总是操着浓重的乡音问:“你熬过两灯油么?”

因为那时各村都有拳场,农闲时在场子里练,农忙时就在油灯下练。熬过两灯油就说明你下过功夫。李尧臣也熬过两灯油,学的是太祖拳,在家乡算是功夫不错的了。光绪十六年,李尧臣刚十四岁,就背井离乡跑到北京谋生,先是在荷包行学徒,四年后经人介绍,进了会友镖局。那时,清王朝**,社会动荡,交通邮政又不发达,因此客商外出,往往要找会武术的人保护。起先,会武术的人往往住在客店里,等候客人雇用。雇好后,就推着一辆小车子上路,一天要走八十里,这是保镖的源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