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小皇帝

作者:辰雨星痕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二十章 红丸

书名:大明小皇帝 作者:辰雨星痕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00

太后盛怒之下发下懿旨,万历纵然万般不愿,也明白废后的事已难以实现。可是心里着实别不过这个劲来,只得默然不语权当无声的反抗。他这点小心思逃不过李太后的眼睛,冷笑一声,“哀家明白你的心思!”

转头吩咐身边掌事嬷嬷竹贞,“去储秀宫告诉郑贵妃,就说是哀家的旨意。皇后就是皇后,妃子就是妃子。若能知道上下彼此相安,那还罢了。若敢再生妄念无事生非,哀家有的是手段对付她!这内宫有哀家在一天,这些个狐媚惑主的一套趁早收拾干净了!”竹贞应诺领命去了,剩下一脸死灰的万历皇帝呆在当地。

到这个时候,再听不出太后话中的意思万历真成傻子了。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只要自已不起废后的念头,太后就不会为难郑贵妃。想到太后的手腕,万历绝对相信太后放话绝非诳言。看来废后的事到这也就算完了。

见皇帝没说话也没反驳,知道他已服软。太后压压心头火气,稍微平复了一点,“再者皇长子年已六岁,也该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提起这事,万历心中突的跳了一下,已经能猜到母后接下来要说什么。

出阁读书?母后你打的好算盘哪。明朝皇子出阁读书意味着什么,母后你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万历想得到,李太后也想得到。明朝皇室有条不成文潜规则:皇子出阁,就等于承认其为太子。

李太后小试了把皇上的意思,一看反应就知道这事急不得。儿子总归是皇上逼急了恐生后患。形式不重要,内容才是重点。李太后是聪明人,自然不干蠢事。

“儿子终究是你自已的,皇位你爱传给谁,便传给谁,哀家绝不干涉!只是皇家体面要紧,大皇孙日渐长大,却不得延师讲学,岂不让朝中百官乃至天下子民看了笑话!皇帝可以不管不顾,可哀家百年之后,以何面目去见你的父皇?”

出阁读书变成了延师讲学,对于太后明显的让步,万历终于松了一口气。一板一眼的大道理万历不怕,他的老师张居正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万历却是走自已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师一徒都是奇葩。

关于旁人说什么,万历才懒得管。只是这一个孝字真真压死人。太后祭出先皇这柄大旗,即便万历皇帝满心的不情愿,也不再敢反驳了。无奈只得再次和稀泥,企图先混过去再说。

“母后教训的是。非是儿子不让他读书,只是儿子顾虑皇长子大病初愈,身子尚没大好。不如再养上两年,到时皇三子也大了,兄弟二人一同读书岂不是好?”

这理由连皇后都糊弄不过去,更别说人老成精的太后了。“两个皇孙相差四岁,若等皇三子长成,岂不误了皇长子年华?一样都是父子,何厚彼而薄此?”太后真的厌恶了!丝毫没有给儿子留面子的话说得万历脸皮发烧,心底恚怒不已。

“哀家说了,你立谁为太子哀家都不会再管。但是皇长子读书之事势在必行!皇帝若不应,一定要一意孤行,那哀家只得大开宗庙,祭天告罪,以谢天下。”太后撒泼了,不是比谁不要脸么?那就闹到天下人面前,看你这皇帝怎么解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万历还能说什么?所幸不是出阁读书,只得点头答应择日为朱常络延请讲师入学。到此为止,因为朱常络读书问题引起的内宫中一场争斗至此平歇。

这场战斗中没有嬴家,太后看着是占了上风大获全胜,却把母子之间那点亲情折腾的半点不剩。万历虽然让步,可是保护了郑贵妃不受太后迁怒,同时也把自已要立皇三子为太子的心思摆到了明面上。以朱常洛读书为条件换得了太后今后在太子人选上不持立场的承诺,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皇上怎么就不明白呢?皇长子是世宗皇帝在天上选定的人啊。如此一意孤行,形同逆天!哀家一片苦心,都是了这大明江山、为了皇帝好啊。”望着皇上远去的背影,太后捶胸顿足脸气得煞白,老太太真的气着了。

皇后沉默无语,可是那一脸的愁眉苦脸,已经将自已心思表露无疑。李太后伸手扶着皇后缓缓的站起身来,眼神飘渺望向前方,意味深长道:“傻孩子,有些事急是急不得的。你看皇上啊……就是太心急了。”

这几天后宫里的人从上下到没有一个痛快的,就连风光显赫的储秀宫也不例外。“哥哥,你说的当真?”郑贵妃脸色胀红,怒气冲天。

“千真万确!”一个肥头大耳的圆球正坐在太师椅上擦汗。此人正是新科上任的五城兵马指挥使、郑贵妃的亲兄长郑国泰。

照说这家伙以前没有这么胖。在张居正当官的时候,郑国泰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原因没别的,张居正不是惯毛病的人。连皇帝都要看张相脸色行事,何况他这样干嘛嘛不行,吃啥啥都香的猫狗之辈。

可是现在不同了,自从当了五城兵马指挥使,手握三十万禁军调度之权的郑国泰,走到那里那里都是笑脸,天天饭局酒局不断,日子过的相当滋润。这身子如同吹了气的皮球一样飞速的鼓了起来。

对于兄长的体形变化郑贵妃没注意,她眼下全部注意力放在她哥递过来一张纸上,在反复看了几遍后,难看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皱眉低声道:“朝上大臣们怎么说?”

“别提了,如今群情激愤,都在为皇长子抱屈。还有几位御史正在联名修表,要启奏当今,求立皇长子为太子。”继续擦着汗的郑国泰偷偷看了下妹妹的脸色,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他没敢说,众臣在同情皇长子遭遇的同时,一致将枪口对准了郑贵妃,那是说什么难听的都有。

郑贵妃紧皱眉头在宫里不停的走来走去,心里绞成了一团乱麻。这封狗屁的励志书她已有耳闻,当日万历皇帝黑着脸回来,她就觉得不太对劲。还没等问出个一二三来,慈宁宫的竹嬷嬷又传来懿旨,对自已大加申斥,就差指着鼻子骂自已妖妃了。

慈宁宫不是坤宁宫,更不是永和宫,郑贵妃惹的起谁也惹不起这位太后,只得忍了一肚子气,悄悄的吃了哑巴亏。一哭二闹三上吊之后,万历百般抚慰,亲口承诺日后绝对会立皇三子为太子,郑贵妃这才破涕为笑,二人重归于好。

皇上一诺金口玉言,那是戏文说着玩的。郑贵妃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日就逼着万历立下了字据,清楚明白写明了立皇三子朱常绚为太子。白纸黑字最实在,郑贵妃小心谨慎的藏之秘阁。可是郑贵妃不知道,日后她倚之为柱石的这封秘诏,最终导致了她最后的一败涂地,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这都是后话。

虽然有了秘诏,不代表一切就顺利了。不知为何,郑贵妃这几天老觉得闷闷的提不起精神,心口象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总感觉这几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果不其然,今日兄长突然求见,带来的前朝消息就象一块石头砸向了她的脑袋!

看着手中那页纸,郑贵妃又恨又气!本以为是窝囊废物,没想到这小子如此奸诈。自已在宫中用尽手段,没想到百密一疏,居然让这小子在自已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一而再再而三的搞得自已狼狈不堪。可这小子不过六岁而已,真有这么大的心机?

“妹妹,这事怎么办?你倒是拿个主意。”愤愤的盯了这个一身肥肉的草包哥哥一眼,郑贵妃气得说不出话来。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一母同胞的偏偏生出这么块没长脑子的料!郑贵妃银牙锉了几锉,“哥哥,和你说了多少次,这是在宫里!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在这你得叫我娘娘!如今太后看我不顺眼,正在盯着我找错呢。你这般大大咧咧若有半些越矩之处,犯到人家手里,皇上护得了我可护不得你!”

一顿吓唬,顿时把郑国泰刚消了大半的汗又吓冒了出来。嘴皮哆嗦着说不出话来。郑贵妃失望之极的剜了这个没出息的哥哥一眼,忽然想起一个人,顿时眼前一亮。怎么就把他忘了呢!

“哥哥,这事顾叔时怎么说?”

郑贵妃口中说的的顾叔时。姓顾,名宪成。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的时候参加乡试,考中了第一名解元。三年后考进士,没出意外的中选入仕。因为成绩平平,分配到了户部做了个主事,然后一直平平淡淡,不好不坏的干到现在,还是个六品主事。

要说郑贵妃怎么认识他,那说起来话头就长了。用一句诗简而言之概括便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在老家无锡时顾郑两家是世交。后来郑贵妃的父亲郑宪宗举家迁到北京大同府,从此一路官运亨通,到郑贵妃入选宫中的时候,已经官至都督同知。

顾宪成在无锡是医药世家,虽然薄有财产,可与现在的郑家相比,已然是云泥之别。顾宪成来到京城赶考就住在顾家,此时的郑贵妃已经出落成婷婷绝色少女。二人一见便成金风逢玉露,又如潘金莲遇上了西门庆,可惜郎情妾意没几天,一切因为郑贵妃的要入宫待选而改变。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卿兮知不知?”郑贵妃永远忘不了入宫前那一夜,顾宪成拉着她的手,温柔的在她耳边说过的这句话随同温柔的晚风一同入了耳,也入了心。

从此顾宪成便成了郑家一名编外人员。郑老爹并不知道顾宪成还和自已女儿有这一番暖昧纠结,只当是世家旧好。郑家有的是钱,也不在乎多养一个人。实际上几年后郑宪宗就发现,自已淘到宝了。

顾宪成这个人不显山不露水,却有着一肚子坑坑洼洼。自从有了他,郑家大事小情全是这位拿主意。郑贵妃日得圣宠,都少不了这位在后面诸般筹谋的功劳。更让人奇怪的是顾宪成到现在也没娶妻,别人不知就里,只有郑贵妃心里明白。

一听妹妹提起这个茬口,郑国泰恍然大悟,肥手一拍猪脑,“看我,光顾得说话哩,居然把大事忘了。”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递了过来。郑贵妃嗔了兄长一眼,伸手接过,似无意似有意的问道:“……他还说过什么没有?”

“他那人你还不知道,平常十句话只当一句说,闷得要死。爹说的对,这人该娶媳妇就得娶媳妇,他岁数也不小了,老这么憋着算怎么回事?我跟你说啊妹妹,朝里有些人都管他叫顾公公了呢。”郑国泰搔了搔脑袋,感觉特别有意思的哈哈大笑起来。

将自已的宪成哥哥说的如此粗俗不堪,郑贵妃怒上心头,一跺脚就把这个草包哥呵撵出宫去了。

深夜无人,打开锦囊。一个瓶子一张纸条还有一缕头发。郑贵妃的脸腾的一下烧了起来。这个冤家,头发是乱送的么?若是让人知道还了得?又羞又恼间眼前浮出那顾宪成那张张英俊的脸,一时间情思百转,肠子都打结了。理智告诉她此物留不得,可在蜡烛上比量了半天,思忖再三,叹了口气,到底还是放了下来。

打开纸条,原来是一幅简单的画。画中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男子,手中持着一枝花,花瓣纷纷落入下边溪水随波而去。白纸清墨,生动传神,一看此人于书画一道有很深的功底。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郑贵妃心有灵犀,一看就懂。想起顾宪成对自已一往情痴,心头柔情无限。情不自禁伸手拾起那缕头发,放入怀中。

凝视着手中那个小小瓶子,迟疑片刻,终于咬牙拔开塞子,三粒血般红丸滚了出来!“红丸相思血?”惊呼一声后郑贵妃惊讶的捂住了嘴,一颗心蓦然砰砰急跳起来!

画的背面有一行小字,上边写清楚的写着:当断不断,养虎为患八个字,郑贵妃美眸陡然睁大,看看那幅画,再看手中殷红如血的红丸,她似乎明白顾宪成的意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