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东莱太史慈

作者:碧水龙吟 | 分类:奇幻 | 字数:15.8万字

第二卷 云涌临淄第一章 潜龙(上)

书名:东莱太史慈 作者:碧水龙吟 字数:8.8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19

其实这场战斗打的冒险得很。

要知太史慈手中的兵力不过三千多人,又要分守两县,在人员调动上实在是捉襟见肘。

幸好黄县和帏县相距不远,而且自己的军中有天下间最善于防守的墨门子弟,太史慈更在军中实行了类似于现代军队中的基层军官制度,把原本就组织严密,强调纪律的墨门子弟安插在军队的各个阶层,这样使得军队的战斗力不止提高一个档次。

这其实有悖于大汉军制,但乔肃和伊籍本是文人,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反倒对太史慈的所作所为没有异议。

伊籍更是在体会到如此改造军制军力大增后举手赞成。

太史慈却在旁边窃笑,“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控制军队无非是要抓住军队的思想,太史慈繇的并不仅仅是士兵对自己盲目的崇拜,还要让军队处于觉醒的状态,让他们知道自己为谁而存在。

把在这时代看来绝对处于思想最激进状态的墨家子弟变成军队中的中下层军官,其潜在影响力就可想而知了。

故此,太史慈才看似大胆,实则无比安全的令伊籍和龙星守卫黄县,令李仙儿守卫帏县。

对外而言,几天前的连场血战令所有要染指黄县和帏县的黄巾军谈两县而色变,离两座城市远远的。

当时太史慈采取了一种积极防守的作战方式,不断地主动出击,袭杀和收降小股黄巾军,一旦引来黄巾军大队人马马上回城坚守,纯以弓箭克制武器简陋,攻城无方又是气低落的黄巾军,令对方无可奈何。

而黄巾军一旦开始撤退,太史慈等人马上带领军队出城再用弓骑兵衔尾追击,如果黄巾军返头再战,则太史慈军迅速回城,再次坚守。弄得黄巾均无可奈何。

太史慈更是一点也不担心黄巾军设下陷阱,要知两县城外地势平坦,敌情一览无余,根本无可设伏兵处,更何况绝不接近那远处的密林,当然不会给敌人任何还手的机会。

这招以攻代守深得身为墨门子弟的王豹的赞叹。

故此,在乱成了一锅粥的青州,这两座县城反而是最安稳的。

对内而言,伊籍确实不懂军事,但他可凭借寒门子弟读书人的身份帮助自己稳住和监视乔肃;龙星则在军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的铁面无私令所有人为之慑服。

所以以两人加之五百士兵守黄县足矣。

至于帏县,本已是空城一座,待太史慈把大量的百姓迁至这里后,这里已完全是平民的天下。

李仙儿虽为女流,但确是军中第二高手,连王豹也有不及,加之身为墨门弟子,在军中影响力强大,更有在曲成收服男兵之威在前,所以令李仙儿负责帏县的安全无人反对。

即便是伊籍,也深知值此非常时期,自当行非常之事,更何况人手不够的事实令伊籍也无可奈何。

待考虑到所有因素后,太史慈和王豹才兵分两路,朝着早已探听明白敌情的曲成进发。

不过太史慈发现先王豹自上路后心事重重,想起就连李仙儿听到对自己的任命时也无喜色,倒有点愁容惨淡的问道。

反复询问下,王豹才吞吞吐吐的说出了真相,原来在曲成领兵的黄巾军头领廖化和杜远两人竟是王豹的师弟,杜远更是与李仙儿是恋人关系。只因为两人接受了张角宣扬的那一套,才被师父逐出了师门。

不过王豹对天发誓说这两人投进黄巾军完全出于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救民于水火的一片赤诚之心。

太史慈一听,大感兴趣,原本他就想要收服两人,尤其是廖化,虽富第一流的战将,但绝对是实用性的人才。

不过因为有了王豹这番话,太史慈才有了连番的计划。

先是散布谣言,大肆传言刚刚撤退的刘氏大军有充足的粮草,加强了原本就已经有此猜想并欲追击的廖化的决心,分散了曲成的防守力量。

接着在招远设下埋伏,先在河的东岸伏下五百名射手,在廖化渡河时一阵激射,待廖化方寸大乱时太史慈又命自己剩下的五百精兵悍勇地发动了第一轮对廖化的冲击,更采取了疲劳战术,把五百精兵分成三轮轮番休息骚扰,弄得廖化在短时间内按兵不动。

太史慈更狠下心来不露面,让廖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敌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也就令廖化无从揣度敌人的实力。

天黑后,那河东岸的五百士兵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回了西岸,这样太史慈就有了对廖化发动完全冲击的实力。

可叹廖化还以为河的对面有强弓埋伏而不敢渡河,还要分出人马反过来监视河的对岸。又哪些得到自己的过万大军居然是被人家一千人马困住。

另一方面,王豹带领五百人马现身曲成,甫一现身,便吸引住了杜远的注意力,更想从王豹身上得到心上人的消息,引得杜远出城,王豹看到杜远假意大怒,回马便走,杜远带着大队人马在后追赶,在他眼里,心上人是第一位的,反正曲成也是空城一座,又有何价值?

岂料他前脚走,王豹那剩下的五百人马后脚就不废一兵一卒,占领了曲成。

王豹在前不急不缓地行军,待杜远得知曲成已经失守才知中计,不过此时又被王豹刻意散播的廖化被围的消息传到了杜远的耳中。本就对曲成不感兴趣,加之惦念心上人的去向,更担心廖化安慰的杜远唯有加快行军衔尾追来。

而太史慈与王豹会合后,当然就展开了对两人的最后一击。

待太史慈坐在曲成的议事大厅里详细地说完这场战斗的前因后果时,满身的伤口已经被女兵包扎好的廖化和杜远听得目瞪口呆,不能置信地看着太史慈。

这么厉害的计策竟然出自眼前这个不满十八岁的少年人的头脑,怎不令他们惊骇莫名?

好半天,廖化才长出一口气道:“我这头颅尚在可真算得上幸运,幸好我已投靠主上,否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杜远亦接口道:“难怪在北海时,臧霸大哥言语之中对身为敌人主上如此敬畏……”

突见廖化对着自己猛打眼色,才想起王豹和自己的师父一样对反感的便是黄巾军,不由面色苍白看向王豹。

岂料后者毫不在意,不由大感奇怪,哪里知道太史慈早就把自己和藏霸的关系告诉了王豹。

不过太史慈却没有把此事告诉伊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伊籍,自己还要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现在,太史慈却不得不去为是招降而非象其他地方屠杀黄巾军俘虏的的事情去说服伊籍……

===============================分隔线================================

暴雨之后必有骄阳,燕子此时已不再呢喃,只是不时剪剪飞过波光粼里的水面,若不是青州其他地方还是一片兵荒马乱,几已让人误认为此处是人间仙境。

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生命之绿,城里更是热火朝天。

这些天,乔肃简直是神气十足,可以说此时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日子。太史慈更是早早地派人送信去京城为乔肃表功,加之乔肃的家族力量,这东莱太守一职价值就是实在必得。

太史慈的连番征战更使得东莱西北六县安全异常。

太史慈更是暗暗高兴,不说乔肃被自己控制在手中,就是说服伊籍出人意料的顺利。

原来伊籍认为经过大战,各个县城疲弊不堪,急需恢复生产,而他又非睁眼说瞎话之人,自是知道太史慈带回来的这些黄巾军士兵大多是无地可种的百姓。又见廖化和杜远是王豹的师弟,当然不会反对太史慈的决定。

因此,太史慈的实力激增,光凭借廖化和杜远的影响力,就招引来的黄巾军的大量散兵游勇,短短的两个月太史慈的军队就已经扩充到了一万多人。

太史慈又连连攻占了掖县、当利、卢乡,至此,东莱西北六县完全落入了太史慈的控制。

由于太史慈曾经狠狠的从哪些世家大族身上敲诈过不少钱粮,所以财政上还可以维持住平衡,粮食也可支持到明年。

王豹这墨门中的能工巧匠更开始组织铁匠们按照太史慈提供给他不少的设计图开始打造新式武器。

到了明年,一切就会走上正轨了吧?

想到这里太史慈长长地透了口气。

这时候,黄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分隔线================================

乔肃与太史慈和伊籍以及王豹、廖化在的大厅中议事,正在太史慈与伊籍讨论得热火朝天又把乔肃这不学无术之辈听得呵气连连之时,门卫来报,刘繇的亲信到了。

进门一看,赫然是太史慈所熟悉的斥候张力。张力先向乔肃行礼,这才落座说话。

太史慈对张力的来意可说是猜的**不离十。

果然张力道:“太史将军,几天前刘繇大人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即日将前往东都洛阳,刘繇大人请太史慈将军速速交割在此的政务,与刘繇大人上京。”

乔肃闻言先坐不住了。开什么玩笑?如果太史慈走了,黄巾军将会去而复来。虽然有王豹和廖化等人可力保两县不失,但无疑太平日子也到了头了。

太史慈早就料到刘繇有这一手,刘繇的叔父是朝廷中的三公之一——太尉刘宠,此次黄巾军刘繇和刘岱平叛有功,这刘宠自然借着此等功绩为两人请赏。此去京城,两人将出任侍中侍郎,日后借此都成了封疆大吏——刘岱出任兖州刺史,而刘繇则出任扬州刺史。

但黄县是刘氏家族的根本,谁在黄县的势力大谁就是下一代家主,现在太史慈的势力日渐作大,实际上成了刘氏家族新的势力绊脚石,此刻更已非可以力图,如果此时谁可以收服太史慈,那么无论是实力和声望都将在刘氏宗族中激增。

刘繇显是要借对自己的大恩完全控制自己,吨的就是自己不能不念旧情这一点,不过太史慈岂会让他得逞?

太史慈好整以暇,在乔肃出声反对之前对张力道:“张大哥,请你回去对主上说,我太史慈心领他的好意,无奈青州此时战乱四起,我太史慈有风烛残年的老母在高堂之上,孔夫子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我太史慈也算是粗通文墨,圣人的教诲是不敢忘记的。如他日老母百年之后定当投奔。”

乔肃闻听此言,在旁连声称是。

张力脸色变了变,亦无话可说,毕竟太史慈的话入情入理,何况太史慈本就是有名的孝子,这理由实在充分。

就在此时,门外又有人通报来客,乔肃刚才是满脸的不高兴,无奈刘繇对他也是有救命之恩,一肚子的火发不出来,此时面色一沉,喝道:“没看见大人们正忙着谈正事吗?谁也不见!”

那士兵被骂得狗血喷头,茫不知为何受此无妄之灾。

只听外面有人寒声道:“乔肃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拦着我王肱!”

闻听此音,张力一下子面色发白。

太史慈看着张力的样子吃了一惊,搜肠刮肚后才想起这个王肱是什么人。

历史上这个王肱是个有名的倒霉蛋。

他的主子就是刘岱,这刘岱本就自个刚愎自用残暴粗野之人。仅仅因为和乔肃的老子乔瑁在酒席上因为谈论诗歌而翻脸,就出兵袭杀了乔瑁,更是抢夺了大量的粮食,而后就派了王肱这个倒霉蛋去接任东郡太守。谁知道碰上了黄巾军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人劫掠东郡,这个王肱就莫名其妙的丢了自己的性命。

张力的面色发白却是气的,这个王肱在刘岱军中名副其实的嚣张跋扈,偏偏刘岱又非常的护短,这傲慢无礼的家伙数次冲撞刘繇,刘繇唯有苦苦忍着,陈横却早已暴跳如雷,幸亏有张英拉着,才算了事。

更为可气的是贸然进军北海国就是此君的主意。当日里这王肱洋洋得意道:“太史慈,只不过是黄县的一个黄毛小子,尚且打得黄巾贼寇落花流水,更何况我刘氏宗族的大公子亲临,此战必胜!”

刘繇等人只能默默无语接受这个命令,也才有当日的大败。

岂料此人花言巧语,居然仍然深的刘岱的喜爱。让军中将士寒心。

乔肃也知道此人,虽然对王肱的态度不满,但也不肯得罪他,深知此人心胸狭窄,惯会的构陷罪名,毕竟日后还要在东莱郡刘氏家族来往,连忙高声道:“卫士不得无礼,快放王肱兄近来。”

众人望往大门,只见一个身穿交领华服的矮胖子趾高气昂的走了进来,看他年纪在三十许间,眼细长而鼻大,有点像上承祖阴,被酒色侵蚀了灵魂和**的二世祖。身后还跟着四名他的亲兵。

这王肱神情倨傲,向着起身相迎的乔肃略一点头,一眯那对被肥肉包围着的阴险细眼望向太史慈,冷冷一笑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史慈吧?原来果然是个嘴上没毛的小毛孩子!”语气中满是阴损之意。

众人大怒,太史慈拦住了眼中冒火的龙星,而王豹却出奇的冷静。伊籍也不言语,自是相信太史慈有应对的方法。

乔肃的脸也沉了下来,毕竟这是他的府衙,可是这王肱居然一点不把他放在眼里,压抑着怒火道:“王肱兄,多日不见,可喜风采依然,只是不知今日光临敝县,有何贵干?”

王肱傲然道:“乔大人请安坐,此时与你无关。”不理气得七窍生烟的乔肃,转头对太史慈说道:“太史慈,二公子刘繇大人命令你已接到了吧?”

太史慈看了一眼张力,不卑不亢道:“阁下在刘氏宗族中应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可惜太史慈无缘识荆,倒要请教一番。”

王肱不耐烦道:“你还没有资格知道,快回答我的问题。”

太史慈冷冷一笑道:“哪里来的狂徒道观!连自己的出身来历都不愿意报上来,不知是何处来的宵小之辈,敢在我黄县长官乔肃大人面前撒野,还不与我拿下!”

在两旁的侍卫早就忍不住了,此时闻听太史慈发话还客气什么?如狼似虎般扑了过去。王肱的四名亲兵见状都拔出了配剑,一时间大厅中的气氛剑拔弩张。

王肱一时语塞,偏又知道自己理亏,本来他想欺太史慈年幼,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个小小的太史慈会如此的不客气。而且连打带削,反而弄得自己一身的不是。

不过他亦有点小聪明,知道此时不宜硬撞。不由铁青着脸说道:“乔大人,你难道就不管管你府中的士兵吗?到底这里谁说了算。”

乔肃看他吃瘪,不由暗暗称快,表面当然平静道:“王肱兄不是说此事与我无关吗?更何况,这些士兵根本就不是我的手下,而是太史慈将军组织的乡勇,岂是我这个不被人放在眼里的小小的县令所能约束得了的?”语中暗含王肱对自己无礼的不满。

王肱哪还听不出乔肃此时的嘲讽,不由心中暗恨,不过此时亦无暇计较,换出一张笑脸,道:“乔兄说笑了,乔兄毕竟是这里的父母官,当然是乔大人说了算。”

乔肃心知以王肱的性格来讲这已经给足了面子,虽说答应了王肱就会得罪太史慈,但他也懂得“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道理。于是转头对太史慈道:“太史将军……”

太史慈亦不想跟着个正处于亲密的合作关系有名无实却又有着无限用处的官方代表闹翻,但不给王肱一点厉害太史慈又心有不甘。

念及此,太史慈微微一笑,道:“乔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属下以为这个什么叫王肱的家伙居然放纵自己的手下在乔大人的面前亮出刀剑实属大不敬……”言到此处,太史慈一摆手,四名士兵已抽刀而上,在众人的目瞪口呆猝不及防下,四把刚刚装配到军中的斩马刀已经狠狠的劈到了王肱带来的四名亲兵的长剑上。

铛啷几声过后,那四名士兵已经收刀入鞘,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只见王肱带来的士兵无不虎口震裂,鲜血直流!

这种效果就是王豹这深知斩马刀厉害的人亦料想不到。更遑论别人了。

太史慈却早已想到了,他所设计的这种斩马刀其实是在后世中国抗日时期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雪枫刀”的改造品种。

这种刀设计深合物理学原理,利于劈砍,有人做过实验,即便此刀不开刃,也可利用战马的冲击力把一个头戴钢盔的士兵一劈两半。而且此刀本身的重量适中,但却可格挡各种笨重的长兵器。又因为设计的关系使用及其省力,所以迅猛异常。

反观王肱带来的士兵所使的长剑不过是铁剑,而且并非是刘备所使的雌雄双股剑那种阔脊长剑,自是脆弱得很。

当然,要舞动雌雄双股剑那种阔脊长剑需要很强的力量才行,这几个小小的亲兵哪有这种本领。

王肱霎时面如土色,他哪里想得到太史慈随意派出几个士兵居然强悍若斯。

乔肃亦有些目瞪口呆,在他的眼里区区乡勇再厉害也不可能是身经百战的刘氏子弟兵的对手,岂料是这种结果!

太史慈淡淡道:“如此,这位……这位王肱兄,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了。”

王肱有如斗败了的公鸡无精打采,亦无暇计较太史慈对他的称呼了。开口道:“我奉有刘岱大公子的命令,在太史……太史将军随刘繇二公子进京后接管太史慈将军所指挥的军队。”

此语一出,大厅中又是一片哗然。

张力气急败坏,就欲上前与王肱理论,却被太史慈拉住,动弹不得,张力怒道:“太史将军,你……”

“嘘——”太史慈示意张力稍安勿躁,压低声音道:“张兄莫急,我自有办法!”心中却不由赞叹,这“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点都不错,刘岱偶尔也能想出此等连打带削扩张自己实力的计策。

乔肃却已先喊了出来:“王肱,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何来的权力接受我黄县的军队?”

王肱此时看着大厅中的人手足无措的样子,连太史慈亦闷声不语,以为点中了太史慈的死,不由又得意起来,不无虚伪地对乔肃道:“乔大人也要理解老哥我呀,我只是奉命行事,别无他意,更何况这太使将军带领的只不过是乡勇,又不是你黄县的官兵,这太史慈又投靠了我家刘繇二公子,大公子自然有权收回太史慈的兵权了!”

乔肃语塞,因为这王肱说的确是事实,保卫黄县的本来就是乡勇。但脸已气的变了形。

不过太史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只有令乔肃完全与刘氏家族闹翻,才会令他对自己言听计从。

王肱得意洋洋地看着厅中的诸人。

突地听见太史慈纵声大笑,仿佛碰上了这世上最好笑的事情。

王肱恼怒道:“太史将军,你笑什么,难道大公子的命令有问题吗?”

太史慈收住笑声,讥笑道:“王肱兄,可惜你来晚不过了一步,没有听见我与这位张力大哥的谈话。才会有此无知直言。”

王肱这才看向张力,疑惑道:“此人是……”

张力心中虽深恨王肱,但却不愿失了礼数,沉声道:“在下张力,是二公子刘繇的军中斥候长。”

王肱轻蔑道:“原来是个见到敌人就只会跑的探子。”

张力心中大怒,太史慈却抢先接口道:“斥候最是机警,消息亦最灵活,不若就由张力兄告诉他刚刚得到的消息如何?”

张力冷冷道:“正如太史将军所说,恐怕王先生要失望了。”顿了一顿,又道:“太史将军刚才已回绝了二公子的邀请,准备留在黄县侍奉老母。”

王肱一呆,眼珠一转,呵呵笑道:“既然如此,太史将军更应该辞去军中职务,回家专心奉养老母。军中的事务就不劳挂念了。”

太史慈暗骂一声卑鄙,从容道:“我太史慈如何奉养老母自不劳王肱兄挂怀,不过王肱兄需要弄明白一件事情。”

太史慈看了一眼周围的手下,暗暗打了个手势,沉声道:“我西北六县的军队虽非是朝廷的官兵,但亦非刘氏宗族的子弟兵。”

王肱立时气得七窍生烟,伸出右手的食指,指点着太史慈道:“太史慈,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你已投靠了刘繇二公子,难道就如此不守信用吗?”

太史慈一点也不客气道:“我太史慈投靠了刘氏宗族,并非等于两县百姓亦投靠了刘氏宗族。你不要忘记,这两县的百姓是大汉的子民,而非你刘氏的子民!”

王肱恼羞成怒,高声道:“好好好,我们不说百姓,只说你手下的军队……”

太史慈哈哈笑道:“我说的正是军队,这些乡勇并非是我太史慈的私家军队,而是这两县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军队,承蒙乔肃大人和百姓的信任,让我指挥保卫两县的安全,我又哪有权力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你?”

王肱哪里料到是这种局面。不由颤声道:“太史将军莫非是在开玩笑?”

太史慈头也不回对廖化等人说道:“诸位都是这支乡勇中的将领,你们可否告诉这位王肱先生,如果我要是宣布把这支军队交给他,你们会怎么样?”

王豹反应最快,见到太史慈刚才的手势把还不明白?上前一步道:“太史将军,你只有军队的指挥权,如果真的向这位王先生说的那样做,那我只好退出这支军队,因为我不是刘氏宗族的人。”

趁热打铁,龙星也上前道:“我也退出军队,而且我可以代表我所代表的那部分士兵宣布退出军队。”

众人反应过来,也纷纷表明要退出军队乃至退出黄县,另找住处。

王肱气得说不出话来,好半响才道:“这些刁民是何许人也?焉有资格在此说话。”

太史慈森然道:“王先生请出言慎重,这里的人并非刁民,而是代表我西北六县的军方,他们代表的就是乔肃大人和我六县百姓的意愿。”

被太史慈抬了出来的乔肃打蛇顺棍上,也接口道:“王肱兄,你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此语一出,太史慈大喜,心知乔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自己的陷阱。

王肱彻底无话可说。

太史慈好整以暇道:“不知王先生还有何话说?”

王肱不甘心道:“即便如此,太史慈你身为曲成城守时手中尚有五百士兵,总是我刘家子弟兵吧?如无这些士兵,太史将军何来此时精兵过万的局面。”

太史慈没好气道:“王先生还真是把算帐的好手,不过却健忘的很,根据当日你们大公子的命令,我早已非曲成的城守,那五百士兵在我当日离开曲成时就已遣散。”

王肱冷笑道:“太史慈你莫要睁着眼睛说白话,当日那五百人明明随你而去……”

太史慈大摇其头,道:“我当日已经将他们遣散,他们随我而去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与我无关。”

王豹在旁冷笑道:“正是如此,我们本非刘氏子弟,跟从太史将军只是我们的自愿,若太史将军辞职回家的话我等当然要离开军中,难道还要与王先生这样的人为伍不成?”

王肱被气得连连点头,道:“好,我们不说这事,不过东莱西北六县的大族现在已经定居我刘氏宗族的郡望,他们想收回自己在战乱中放弃的土地和房屋以及佃户,这总没问题吧?”

岂料太史慈大摇其头道:“王先生此言差矣。比如一个人认为一件东西没有用处就扔了它,这件东西还归这个人所有吗?”

王肱也非蠢人,一听此言马上脸上变色,还未来得及说话,太史慈续道:“这些世家大族逃跑时放弃了这些土地、房屋和佃户,到头来怎可能还归他们所有呢?这些佃户已经变成了只归我大汉皇帝和乔肃大人所直接管理自由人,他们耕种的只不过是无主的土地。是不是,乔肃大人?”

乔肃虽然不把哪些被他称为贱民的百姓放在身上,甚至心中也认为应该把土地还给那些世家大族,看到廖化等人插嘴更是不满,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唯有全力站在太史慈一边。要知太史慈现在在西北六县的影响力可说是无以伦比,一旦自己支持王肱的提议,只要在太史慈的授意下来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百姓大规模的迁移,迁到附近城市去,他这个黄县县令还当个屁呀?

唯有站在太史慈一边猛点其头。

王肱见状,怒道:“太史将军欺人太甚!要不是黄巾匪类横行东莱,谁会放弃自己的财产?”

太史慈微笑着对他说道:“这件事你应该去找黄巾匪类评理,我们又不是黄巾匪类,与乔大人和我六县百姓何干?”

“当然也可以去找那些保护你们不力的官兵算帐,不过我们是乡勇,与此事无关。”

王肱指点着在场所有的人,又怨毒的瞪了瞪太史慈和乔肃一眼,拂袖而去。

太史慈慢悠悠的声音传来:“王先生走好,恕我太史慈不能远送!不过请王先生告诉大公子,我两县百姓是大汉的百姓,除了天子和天子指定的官吏,任何人都无权管理我们!”

一阵哄笑传来,太史慈巧妙彻底地摆脱了刘氏家族。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卷 云涌临淄第一章 潜龙(上))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