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学

作者:曾子 | 分类:奇幻 | 字数:1.8万字

第2章

书名:大学 作者:曾子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1:55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

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

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弘扬光明的品德「原文」

《康诰》(1 )曰:“克明德。”(2 )《大甲》(3 )曰:“顾(?是)

天之明命。“(4 )《帝典》(5 )曰:”克明峻德。“(6 )皆自明也。(7 )

(传1 )

「注释」

(1 )康浩:《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2 )克:能够。(3 )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4 )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 )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6 )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7 )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读解」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是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原文」

汤之,《盘铭》(1 )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 )《康诰》曰:“作新民。”(3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传2 )

「注释」

(1 )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2 )茍: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3 )

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 )“《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5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读解」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大一大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说到底,也就是毛泽东所一再强调的“加强思想革命化”。话说回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所以,你不仅可以像商汤王一样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成为你的座右铭。

找准自己的位置「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1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2 )。”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3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闲)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宣)(4 )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5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闲)兮者,恂栗也(6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7 )。”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传3 )

「注释」

(1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2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

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3 )“穆穆”

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

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4 )《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

瑟兮(?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

(?宣),《诗经》原文作“(?爰)”,遗忘。(5 )道:说、言的意思。

(6 )恂栗,恐惧,戒惧。(7 )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

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8 )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