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河古道Ⅱ:活人禁地

作者:李达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6章

书名:黄河古道Ⅱ:活人禁地 作者:李达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1:47

这个男人,他究竟是不是我的父亲?

黑暗中,风呼呼刮着,水浪翻滚,河滩上有股刺骨的寒意。

他扔掉烟头,焦急地在河滩上走来走去,说:“不对呀,难道说这个东西被别人中途调了包?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娘的,原来是这样!”他激动起来,一下子跳起来,朝前跑着,我拉都拉不住。

他一下子消失在黑暗中,只听见他在河滩上哗啦哗啦地趟着水,不知道他跑到了哪里。我有些害怕,也怕他出事,在那儿大声喊他。就听见他朝我大声喊了几句,声音越来越远,最后彻底消失在了黑暗中。

雷声轰鸣,越来越响,一个个炸雷打下来。突然刮过一阵狂风,紧接着豆粒大的雨点儿就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黄河水仿佛沸腾了一般,咕嘟咕嘟响。我回头看了一眼,黄河水不断往上淹着,形成了一道一米多高的水墙,黄乎乎的大水嘶嘶淹过来。在大水之中,好像有一个黑黝黝的物件。天色太暗,我没怎么看清楚,就看了一眼。但是就那一眼,却让我浑身发冷。

在我回头的一瞬间,大雨铺天盖地地下着,河水仿佛和天上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些是河水,哪些是雨水。在这大雨之中,一只巨大的黑黝黝的东西在水中翻着浪花,这黄河中的巨怪是什么?

我吓得尖叫一声,在大雨中也看不清东西南北,只拼命地朝前跑,脑子里一直回荡着父亲临走前喊的那句话:“石头,快跑!他娘的!这世道乱了,全乱了,谁的话也不能信!”

第十一章 黄河龙王

在那个大雨倾盆的晚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中那个巨大的怪物撞断了河堤,黄河决了口子,淹了郑州城。好在缺口不大,经过一昼夜抢险,好歹堵住了决口。郑州城中到处都是积水,抢险过后,家家户户都在往外泼水。

我也扒开门槛上高高摞起的一堆沙袋,光着膀子用脸盆往外泼水,连续泼了三天,才将屋里的积水泼干净。即使是这样,屋子里也进了不少水,好多书都被泡在了水中。在整理浸水的旧书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父亲收藏的线装书《敕封大王将军纪略》。我心中一动,赶紧翻开书,仔细辨认了一下,果然是清光绪七年河督使者李鹤年作序的那本黄河奇书。我手上的这本,是在民国四年(1915年)重印的。翻开仔细看看,书里还真有关于黄河六大王等的记载。我研究了大半天,才看到有关“黄、宋、粟、白、谢、朱”六大家的记载,名号分别是:

显佑通济昭灵效顺广利安民惠孚普运护国孚泽绥疆敷仁保康赞诩宣诚灵感辅化襄酞博靖德庇傅佑金龙四大王:谢绪。

灵佑襄济显惠赞顺护国普利昭应孚泽绥靖博化保民诚感:黄大王。

信安广济显应绥靖昭感护国孚正是惠灵庇助顺永宁侯:朱大王。

诚孚显佑威显:粟大王。

显应:宋大王。

永济灵感显应昭罕昭宣:白大王。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六个黄河大王的来历很奇怪。书中说,这六个大王本是治理黄河的功臣,因为治理黄河有功,被当时的皇帝加封为“黄河大王”。但是我挨个看去,却也并不尽然,他们好多人甚至不是一个朝代的。六大王中,朱大王、宋大王、粟大王是历史上有作为的河官,为治黄历尽千辛万苦,甚至有人为了治水活活累死在黄河边,黄河两岸的百姓广为传颂,最后演变成黄河大王。

朱大王,名朱之锡,字孟九,浙江义乌人,顺治十一年出任河道总督。

宋大王,名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明永乐二年为工部尚书。

白大王,名白英,号汶上老人,山东汶上县人,河工出身。

粟大王,姓粟,名毓美,字含辉,又字友梅,山西浑源县人,道光十五年任山东河南河道总督。

其他三位大王中,黄大王和白大王差不多算是一类,都是被民间神化的人物,最后被追封成黄河大王。白大王我很清楚,他原是河工,后来因为在治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成为了黄河大王。民间传说白英“跺地成泉”,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黄大王是最有意思的大王,他很爱降临人间,也爱摆架子,甚至还会跟人开玩笑,是民间最喜欢的一个黄河大王。

这本书里写了许多黄大王的轶事,让人读后往往忍俊不禁。这黄大王简直就像是黄河版的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还像孙猴子一样,经常和人们开开玩笑。

黄大王,名守才,字英杰,号对泉,堰师南乡夹河王家庄人。传说他从小便能驾驭河水,幼时便能在水中抱着大鱼戏水,多次在治黄时显出神通,后被封为黄河大王。

黄大王是六个黄河大王中最亲民的一个,常常现身人间,黄河上的好多老人都曾见过黄大王的真身。他在人间化身为一条金黄色的小蛇,大约有一尺长,遍体金黄,头总是高傲地昂着,确实像传说中的大王一般。每到黄河出现险情或抢险堵口时,人们首先要去大王庙烧香磕头,祈求黄大王现真身出来,给黎民免除水灾之苦。黄大王要是在堵口时出现,那么这次堵口必会成功;要是不出现,那堵口就凶多吉少了。

黄大王出现得很神秘,它有时突然从翻腾的洪水中跳出来,有时在即将合拢的堵口下钻出头来。它甚至还会跟人开玩笑。好多时候,大家端端正正守在河岸边,屏息凝神严肃等待着它的神圣降临,左等右等也见不到它,结果四下里一看,那只金黄色的小蛇就昂着头盘在河官的红缨官帽上!

不管黄大王从哪里钻出来,庄严的迎河神仪式都要正式开始了。仪式一开始,当地河官不管大小,都要躬身在路边,夹道欢迎。底下人将特制的木盘上铺好红布、红纸,焚香祈祷,跪接黄大王。

据书上记载,这黄大王虽然只是条尺把长的小蛇,但在这种大场面中却是不慌不忙,会端着架子,像个尊贵的人物,趾高气扬,不紧不慢,缓缓爬上木盘,翘首盘绕在盘中央,等着百姓鸣炮致敬,歌功颂德,最后让几个人抬着它入住黄大王庙。

还有人说,黄大王喜欢山西罗罗腔,所以就要在庙中演几天。在享受了几天供奉后,黄大王就会自动消失,这时候洪水也会诡异地退却。

与黄河大王对应的,叫作黄河将军。黄河将军的地位不高,任何一个黄河大王随便就可以将其他人、物封成将军。黄河将军的化身是大蛇、巨蟒,历来被河官认为是不祥之物。要是在堵黄河口时遇到了黄河将军,大家立刻会垂头丧气,士气先低了一半。说来也怪,在黄河上堵口子时,要是遇到黄河将军,这口子十有八九是堵不住的。

最后一个黄河大王比较独特,也很神秘。他是六大王之首,名号为金龙四大王。

这是最莫名其妙的一个黄河大王,他不仅不是治水的功臣,也不是黄河中的传奇人物,甚至压根儿就和黄河没什么关系。但是,这金龙大王不仅地位最高,也是神威最着,朝野供奉最多最广的一个大王。

金龙大王姓谢名绪,是东晋谢安太傅的后代,为南宋末年谢太后的侄儿。因元军攻占了临安,他投苕溪自尽,后多显神通。因其在兄弟中排行老四,故被朱元璋封为“金龙四大王”。

在《敕封大王将军纪略》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明军将领傅友德在徐州黄河的吕梁洪段和海牙蛮子率领的元军展开决战,当时元军在上游,明军在下游。暴雨倾盆,元军顺流而下,把明军打得节节败退。这时候一个金甲神人出现,大手一挥,黄河水立刻倒灌,大淹元军,最终成就了朱元璋的雄图霸业。朱元璋称帝后,将其册封为金龙大王。

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这简直就像是神话传说嘛,怎么也能成为鼎鼎大名的黄河大王?

在当时,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鬼怪传奇一般的事情也被煞有介事地记录在了书里。这分明就是一本志怪小说,竟然还被历代河官当成治黄宝典,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加入黄委会之后,经常下到基层,去黄河边寻访老河工,询问他们一些黄河资料;也寻访民间高人,看看能否得到一些治黄经验,好彻底根治黄患。但是好多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的老河工却压根儿不理睬我们,更有好多人对我们冷嘲热讽,看我们的眼神就像看傻子一样。

这些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哪家没几个人死在水里?但他们就是信黄河,膜拜黄河,非但不想着根治黄河,压根儿就连治黄的心都没有。不管我们怎么摆事实、讲科学,他们都信奉黄河中住着黄河大王,所以要建大王庙,用五牲供奉,认为只要讨得黄河大王欢心,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黄河大王接受了供奉还要发大水,他们就会跟你赌咒发誓,说这都是因为政府浑蛋,今年打仗明年打仗,惹得黄河龙王不高兴,当然要降灾。不过黄河大王收的都是心不诚的人,真正心诚的人,就算是在水底下待个半天一天也没事。

现在说起这些事情来,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儿荒谬,但当时确实是这样。后来,我也问过黄委会的铁嘴张对于黄河大王与黄河禁忌的看法。他狠狠吸了几口烟,眯着眼看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说:“石头,你比历史上的秦始皇、李世民怎么样?”我说:“这个当然不能比。”

他又问我:“那你比古代的司马光、王安石怎么样?”我撇了撇嘴,说:“那肯定也比不过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