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未来光脑系统

作者:直上青云 | 分类:奇幻 | 字数:4.0万字

第十八节 哥窑瓷

书名:未来光脑系统 作者:直上青云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5:25

大名鼎鼎的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玩过瓷器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了,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

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他欲哭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哥窑的这种缺陷,被文人赋予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通常所说病态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哥窑就在这样一个地位中诞生了。

“造孽啊。”站在陈东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陈东忙向中年男子打听道,“大叔,这是怎么回事。”

中年人似乎对这个卖哥窑瓷器的年轻人很熟悉,对陈东说道,“还不是王家那小子,自从他父母去世后,没有了管束,从此染上了好赌的毛病,赌博这东西,十赌九输,最后把自家的房子都卖掉了。”

陈东问道,“他就在这里卖,能卖得掉吗?为什么不发点钱找人鉴定,假的就算了,真的话,卖了得的钱一辈子都够花了。”

中年人呵呵一笑,说道,“鉴定费可不低,他哪有钱,就算有钱也全拿去赌了,不过我想他自已也不相信这个真东西,你想啊,定、汝、哥、官、钧五大名窑瓷器,流传到至今的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件,大多都在博物馆放着呢,王家小子那能有那么好运恰好就有一件。”

“说的也是。”陈东点了点头,说道。

据陈东知道,五大名窑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以燕京、台北故宫为主,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收藏家的一番‘厮杀’。

陈东又向中年男子问道,“为什么不去古玩街摆摊卖呢。”

“租一个摊位也要钱。”

陈东这下明白了,原来还是钱的问题。

“釉面发贼光,我看这件瓷器是假的。”这时,一名围观的年轻人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的‘见解’居然得到很多围观的人的点头赞同。

陈东一听,差点就笑出来了,不懂你就不要乱说,这估计从那里学来的半知半懂的古玩术语硬往这件瓷器套。

所谓贼光,就是浮在瓷器表面,很刺眼的那种光,与之相对应的是‘包浆’,何谓‘包浆’,就是古玩上那层柔和温润的光芒,只要历经岁月,其表面,都会有一层包浆,而新东西是不可能有的。

造假者又想仿得更真一些,便会采用各种土办法洋办法拙办法巧办法,然无论如何,结果不但让其仍无包浆,反而多上一层贼光,生硬、轻佻、看起来不舒服。

“我看也是,肯定是假吧,要是真的要上百万啊。”

得,又是个不懂装懂的行外人,要是这件是真的,一百万的基础上至少还要翻几十倍。

陈东这下明白了,感情围着的人全是行外人,纯是看热闹的,还非要装得很懂行似的,没看人家卖主正铁青着脸吗?

陈东笑了笑,走了过去,向王姓年轻人问道,“可以上手吗?”

王家成正烦着呢,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刚把唯一的房子卖掉还了一部分,在清理家具的时候翻出这个炉子来,刚翻出来的时候,炉身布满灰尘,里面还装着香灰,香灰上面还插着几根烧完的香,为了好看点,他又用水清洗了下,才拿出来或许能卖点钱,听周围的人个个都说这个炉子是假的,他自己也变得没信心了,正好陈东来问他,连忙说道,“可以,可以!”

“这瓶子那来的。”

“祖传的。”其实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那来的,反正发现这个炉子之前是插香烛的。

陈东一笑,也不接话,小心地拿起炉子仔细观察,包浆浓厚,釉面散发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呈粉青色,看起来很养眼,说釉面发贼光的年轻人实是太不靠谱了。

坯体呈紫黑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这就是所谓的‘紫口铁足’,跟哥窑的特征完全符合。

再看器物釉面,有细密小开片,古玩行里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纹路交错,釉层很厚,最厚外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

‘紫口铁足’,‘聚沫攒珠’,‘金丝铁丝’从这三个特征,陈东可以断定手上的器物确实是哥窑瓷,当然也不排除是现代仿品,但能仿得这真实很少。

再说特征可以仿,但瓷炉历经上千年形成的古韵利用现代工艺很难模仿得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