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金扎撒

作者:日月勿 | 分类:武侠 | 字数:2.2万字

序 言

书名:金扎撒 作者:日月勿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9:58

本书所讲述的成氏家族,本是始皇帝嬴政的小皇子嬴长生一枝的后裔。

嬴长生本是一个不喜朝政的皇子,却一生致力于把大中国的茶马古道,改革、拓展成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直到秦朝灭亡,汉朝孔儒一党擅权朝政,不断追杀秦嬴氏族人,致使嬴长生这一枝的老秦人,没有去成南越国的,大都逃到了大中国的漠北草原。

当时的漠北,一直是匈奴人的聚居地。

嬴长生,曾与匈奴大单于冒顿十分交好,逃到漠北的那部分秦嬴氏族人,便投奔到了冒顿处,隐匿、混居于游牧的高车人之中。

星转斗移、时间久矣,秦嬴氏族人们,逐渐地与当地的高车人通婚,逐渐地完全融入了其中,逐渐地成为了真正的游牧高车人。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嬴长生一枝的那部分高车人,便在蒙古大草原,形成了大中国最为强悍、最为智慧的一个游牧民族——孛儿只斤氏族。

孛儿只斤氏族,也因正宗的中华秦嬴氏族后裔,而被称之为黄金氏族!其后代中,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成吉思汗。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他们一面征战,一面总结始皇帝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兵法等哲理,并与当时的实际环境情况,和战争经验相结合,编撰了一部用于一统天下的宏篇巨著《金扎撒》。

“扎撒”在大中国古老的蒙古方言中,是法则、法令之意。在《金扎撒》的指引、规范下,成吉思汗的大元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掠地,势不可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横扫了整个亚洲及东欧。几乎收复了六亿多顷(合四千多万平方公里),大中国原本的国土疆域。

经当代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多方考证,这部《金扎撒》,是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类第一部具有宪法意义的成文法典。所以,《金扎撒》不仅是兵书、也是战法,更是武功秘籍和国家治理、管控之绝学。当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进步、最为完善的一统天下之根本大法。

当年的成吉思汗,格外重视《金扎撒》的传承。

为防止意外,他还亲自下达旨意,聘用了当时全世界,最最厉害的能工巧匠和工艺大师,历时五年,把这部《金扎撒》打造成了一部永远不会坏损的金箔大卷书。

金箔大卷书,正是被当今世人传说中的,都朝思暮想要得到的——“金箔秘籍”。即便不说什么功法、秘籍、法典,就那四十八斤超级纯黄金,也已是价值连城!

其真正的宝物价值,还在于精湛、无与伦比的炼金工艺、技术水准。

金箔大卷书的封面和里面的全部页面,都是用非常特别加工的纯金,雕刻而成。封面是厚于内页一些的卷书壳。里面的每一页,都是与当今牛皮纸张差不多厚薄的金箔页面。页面上的秦隶文字和图画,也全部都是精雕细刻上去的。具有极其高的柔韧性,极其好的抗腐蚀性,以及极其强的完好保存性。当时的工匠曾做过实验,用世界上最强力的王水,都绝对奈何不得金箔大卷书丝毫!

号称历经万年,页面和字迹都不会有丝毫的蚀损和破坏。

元朝灭亡后,到了明朝后半期,又擅权朝政的孔儒一党,重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再次大肆剿杀诸子百家,焚毁前朝文化经典,篡改华夏历史和文化。更是使各家及各种典籍,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包括所有版本的《金扎撒》,也全部都被毁灭、失传。

经年历时,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全然忘却了它的存在。

即使后来,又有人发掘出了大元宝藏——“金箔秘籍”的只言片语,却也完全不知有什么《金扎撒》,或者什么是《金扎撒》了。

随着孔儒一党推行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欺压、盘剥民众愈发残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战乱骤起、国运动荡,使得各方人们又想起了无所不能的“金箔秘籍”。

传言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探求、查访“金箔秘籍”的下落……

而作为孛儿只斤黄金氏族的嫡传后人,一直隐姓埋名的成氏家族现任掌门人——成巴图王爷,历经很多年的卧薪尝胆,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绝世功夫,并且文武双全,精通医道。他花了几年的时日,重修族谱,聚集族人,逐渐地联络起了已在全国开枝散叶的成氏宗族各个部落人群。

时局之下,他已强烈地感觉到,该是出山,去取回那部金箔大卷书,为大中国开疆拓土、重新恢复大明丢失的我华夏泱泱国土的时候了。

他带着妻子赵纳兰,从三江源出发,先回到蒙古大草原,祭扫、拜谒了祖先;再沿江河向东南直下,目的地本是要去武当山。

只是他们都明白,此时,江湖上已有颇具通天本事之人,终于查证出,成氏家族,就是金箔秘籍的传人。可是世界上姓成的人家,也已十分繁多,分布也很广泛,使得那些人,一直无从考证:真正的嫡系传人到底在哪里。

再加上,成巴图一家深藏不露,只要有被发现的苗头,便迅速、及时地搬迁到更加安全的地方。而且,他们从不向任何人透露行踪和去向;也经常是迂回、绕道而行,以避免泄露出了最终目的地。

于是,江湖上便掀起了一波接一波地,追查成家嫡传之人下落的纷争闹剧;便产生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争夺金箔秘籍的腥风血雨。

成巴图,本姓孛儿只斤,之所以姓成,一是祖辈们为躲避孔儒追杀,二是为纪念成吉思汗而取姓“成”;“巴图”在咱大中国蒙古方言语中,是勇敢者的意思。

而成巴图的妻子赵纳兰,本姓其实是女真人爱新觉罗;改姓赵,是因为千年前的祖上,其实也是秦嬴氏族的赵姓;“纳兰”则是中国女真方言语阳光的意思。

也就是说,成巴图和赵纳兰的祖辈,都是大中国蒙古人和女真(满)人的后人。而他们之所以能摒弃这两个大家族之间的世仇矛盾,心心相印,最终结合到了一块儿。其实是,他们祖辈的上很多代祖辈,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族——秦嬴氏族。

有当今后生,可能以为孛儿只斤氏与秦嬴氏,他们似乎有点儿远。但当代世界多国的大科学家们,都已千真万确地反复证实,秦嬴氏族,与华东北女真氏族、蒙古孛儿只斤氏族,还有西藏各代大喇嘛,以及匈奴冒顿等,他们都是 O3基因最正宗的中国黄种人。

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孔儒集团的老祖宗孔子,以及他们吹捧两千年的释迦牟尼,则是C3基因印度棕种人。并且,孔子在印度只是个低种姓(奴隶)棕种人;释迦牟尼却是印度高种姓婆罗门教徒!

本书的故事,就从成巴图和赵纳兰南下的路途上,开始说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