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

作者:君如玉杯倒 | 分类:游戏 | 字数:3.2万字

第7章 苏利仕

书名: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 作者:君如玉杯倒 字数:3.5千字 更新时间:12-09 09:39

这是自他穿越而来过的第一个新年,梅呈安感受到了久违的年味,府内自上而下,一派喜气洋洋。

他的情绪也受到感染,带着妹妹到处疯跑疯玩,可忙坏了跟在他们身后的一帮下人。

生怕两个活祖宗磕着碰着,他们还想活着过这个年呢。

这天晚上,梅呈安在街头欣赏到了盛大而绚烂的烟花表演,街头人头攒动,整个京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都在目不转睛的盯着空中的烟花。

梅呈安先是默默在心底说了一句新年快乐。

庆国纪元63年悄然过去,64年接踵而至。

自己也长了一岁,九岁了。

回到府内,老老实实守岁,一家人吃喝闲谈,好不热闹。

不过梅呈安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过完元宵,教书先生就要入府教他读书识字了。

坚持到半夜,饶是他也忍不住开始打盹儿,妹妹更是早早趴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梅执礼一看说话的只剩他们夫妇俩了,不由觉得好笑,挥挥手吩咐将少爷小姐送回各自屋内。

梅呈安第二天醒来就已经在自己床上。

洗漱完在侍女服饰下患上了新衣,新靴,重新盘了头发,换上了新的发箍。

从镜子里望去,唇红齿白,好一个俊俏小郎君。

梅兰竹菊也各自换上了新衣新鞋,身体也有了一些曲线,多了一丝丝女人味。

四人行了请安礼,齐声道:“祝少爷元日安康!”

元日又称元旦,即大年初一。

梅呈安面带笑容甜甜的回应:“姐姐们新年好呀。”

收拾停当,梅呈安让梅兰竹菊带着准备好的新年礼物去了正堂。

“孩儿住父亲母亲新的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心想事成!”

“哈哈哈,起来吧安儿。”

梅呈安朝身后一招手,梅兰竹菊各自端着礼盘上前。

“孩儿让人给父亲母亲还有妹妹用之前打的猎物做了些东西,给父亲准备的是一双鹿皮靴子,做的是官靴模样,靴里有绒毛,穿起来特别暖和,还有一个熊皮做的手笼,双手插在里面可取暖,当时还打了几只狐狸,其中三只狐狸皮洁白无瑕,没有一丝杂色,于是用其给母亲做了一条围脖还有一个手笼,其中还有一只独一无二的红皮狐狸,我让人给妹妹做了一个帽子,同时还有一双鹿皮靴子。”

“好好好,安儿有心了!”

在正堂给梅执礼夫妇拜过年后,一家人一起吃新年第一餐。

用过餐,只见下人端上来一个盘子,盘子里摆着一根柏枝,一个柿子,一个橘子。

梅呈安有前身的记忆,对此物也不觉得陌生,此盘名为百事吉,需要全家分食,寓意着全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遂,百事吉利。

梅呈安不喜欢吃柿子,就吃了一小口,橘子倒是多吃了两瓣。

吃过早饭,梅执礼去书房同陈先生下棋去了,陈先生至今未娶妻成家,留在梅府过年。

而梅呈安则是带着妹妹跟随母亲一同去庆庙,说是去祈福。

庆庙祭祀的不是某个神而是一座庙,神庙。

传说天地初分,巨兽横行,神庙中人携威德降世,传世人文字礼教,助世人开山辟海,定鼎人族基业。

故而,天下所祭,皆为神庙。

庆庙门口卖香的小贩摇头晃脑的讲述着神庙的传说,即便这些传说众人早已耳熟能详,可以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不少小孩子依旧听的津津有味。

其中一个小孩子就是梅呈安。

神话故事不新鲜,新鲜的点是故事主角不是人而是庙。

最妙的是,梅呈安脑海中浮现一句话,去庙里拜庙,然后便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自己的笑点果然很奇怪,这要让旁人听见只怕会把他当成傻子,不懂他们做了几百上千年的事究竟有什么好笑的。

梅呈安牵着妹妹的手在庆庙里大致溜达了一圈,无论正殿还是偏殿,殿中均无神像,只有壁画,内容则是神庙中人擒巨兽,传文字礼教的画面,实在无聊的紧,于是便带着妹妹走出庆庙。

由于祭祀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庆庙外的空地有许多人在此做生意摆摊,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商圈。

梅呈安给自己和妹妹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边吃边逛。

该说不说,糖葫芦又酸又甜,针不戳。

逛了一阵子,小豆丁就累了,死活不走了,梅呈安无奈只能抱着妹妹将她送到自己马车上,哄着她入睡后,就出来了,刚想透口气,就看见远处驶来一辆马车。

驾车的还是个熟人。

只见王启年轻车熟路的将马车停好,然后跳下马车,单膝跪地,高举右手。

马车门帘掀开,出来一名美貌妇人,其人眉眼如画,五官秀丽,着实漂亮的紧。

那名美妇扶着王启年的右手,踩着他的膝盖便下了马车。

美妇似是对王启年说了些什么,王启年则是低声下气连连点头,脸上还带着几近谄媚的笑,眼角的褶子都起来了,然后美妇便一个人往庆庙去了,王启年则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美妇的背影。

梅呈安走了过去。

“老王?”

王启年闻声回头,发现是梅呈安,道:“小梅公子,你怎么会在这里啊?”

梅呈安超庆庙努努嘴:“长辈在里面祈福,老王,你这是在给谁当车夫啊?”

“唔,一个朋友!”

“噢,朋友,你那位朋友挺漂亮啊,还单膝跪地扶人家下来,刚才我从后面绕过来可看到了啊,车后面有马凳。”

王启年老脸一红道:“原来小梅公子都看见了,嘿嘿!小梅公子你还小,不懂这里面的学问,之所以不用马凳,我自有我的深意。”

“什么深意?不就是趁机摸摸小手,还可以用大腿隔着鞋底接触一下人家的玉足吗?还自有深意,我呸!”

王启年闻言大惊,一把就捂住了梅呈安的嘴,然后做贼似的四处看了看,确认周围无人才放开。

“我的小梅公子哟!看破不说破的道理不懂吗?幸好周围没人,这要是让我未来夫人听见了,我就死定了!”

“未来夫人?心里认定她了?”

“没错,王某对她早已是情根深种,情有独钟,这辈子已然非她不娶了。”王启年望着庆庙方向,深情的说道。

“这么说你求过亲了?人家同意了?”

“那倒还没有,不过没拒绝!”

“会同意的,我看你二人很有夫妻相。”

王启年爱听这话,立时喜笑颜开,对着梅呈安做了一个揖,“承小梅公子吉言!”

“我等着喝你二人的喜酒,到时候别忘了给我送请柬!”

“一定一定!”

“对了老王,你在京都混了这么些年,见多识广,我想问你个事儿!”

“不敢,小梅公子请问。”

“我若想寻几本适合女子修炼的内功心法,你觉得从哪里寻比较合适?”

手里那几本功法他研究了一下,水平着实不咋滴,琢磨着再收集基本看看。

“给梅兰竹菊几个的?”

梅呈安点点头。

“小梅公子问我算是问对人了,我还真知道哪里能买到!”

梅呈安眼前一亮:“就知道老王你不会让我失望,快说哪里,我去买。”

王启年眼球一转。

“小梅公子别急,那个地方是三教九流汇聚之所,小梅公子身份贵重,贸然去了,出点什么意外,我可没法儿跟府尹大人交代,公子若信得过我,此事王某可代劳。”

听王启年这么一说,不知怎的,梅呈安莫名想到了范闲跟滕子京光顾过那间铺子,那铺子充斥着各色江湖人士,做着贩卖情报的买卖,背后的大佬更是了不得,是庆帝和陈萍萍。

莫非那地方不单卖情报,还能买内功心法?仔细想想的话倒是有可能,毕竟那里的江湖人士那么多。

那铺子位置神秘,鲜为人知不说,想去那里买东西还得穿特定的服饰。

梅呈安觉得王启年说的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地方,如此一来将此事交与王启年也不是不行。

“行,那此事就交给你了。”

“安少且慢!”

“我说老王,你这称呼能不能固定一下,一会儿小少爷,一会儿小梅公子,一会儿又安少的,不知道的以为是三个人呢!”

“那王某以后就叫梅少爷?”

“好嘛,又来一个,你开心就好,说吧,啥事。”

“梅少,这买秘籍是要花钱的!”

“我知道啊,你先垫上,回头给你!”

“这…不合适吧?”

“老王,咱俩之间这点信任都没有吗?这样,再给你加一成跑腿费!”

“既如此,那王某给小梅公子当一当马前卒又有何不可呢?您等我消息就成。”

“不愧是你啊老王。”

这一等就杳无音讯了,元宵节都过去了!

梅呈安都快把这事儿给忘了,因为他在忙着读书练字。

新来的教书先生姓苏,名利仕,年三十又六,早年曾数次参加春闱却不得功名,对科举彻底失望后从此寄情于山水,后周游各国,学识极其渊博,为人风趣幽默,讲解知识引经据典,各地风土人情随手拈来,时不时还来个小笑话,笑话算不得高级,但搭配上其搞怪的表情每每都能引得梅呈安笑出声来。

课堂气氛十分欢快,一点也不沉闷。

梅呈安悟了,他不是不喜欢学习,他是不喜欢以考试为目的填鸭式教育,现如今的这种教学方式他一点也不排斥,十分喜欢。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两世为人的梅呈安第一次发自真心的说出这句话。

这个世界的经史子集虽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意思与前世并无二致,再加上苏先生鞭辟入里生动形象的讲解,梅呈安理解的极其迅速。

梅呈安的学习进度快到让苏利仕都直乎不可思议。

最关键的是学习态度还特别端正,对他也是极其尊重。

他交代的任务,布置的作业,这孩子总能一丝不苟的第一时间完成,从不拖延推诿。

苏利仕自问教过的学生中,无论天赋还是毅力,这孩子都是独一份的。

这种学生谁不喜欢?所以苏利仕讲起课来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立时将一身所学,尽数传授。

二人这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而在梅执礼面前,苏利仕也从不吝啬夸奖,听的梅执礼是心花怒放,喜笑颜开。

梅执礼不但给苏利仕涨了薪水,为了奖励梅呈安,笔墨纸砚都换了一个档次,甚至给梅呈安月钱都翻了一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