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锦医春色

作者:寂寞的清泉 | 分类:女生 | 字数:2.0万字

第五章 家人

书名:锦医春色 作者:寂寞的清泉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4:16

半夏做了一锅面条,三人一桌吃饭。

冯家人一直把王婶和半夏当成家人。

王婶叫冯医婆“大姐”,半夏跟着冯初晨姐弟叫冯医婆“大姑”。

她们虽是下人,但只做家务和照顾冯不疾,再是出去接生挣钱,冯医婆和原主都是自己打理自己。

王婶挣的钱,一部分充公,一部分她自己留着。

她们两人并不是冯家在牙行买的奴才。

十七年前,王婶因为连生两个死婴被婆家休弃,娘家也不接纳她。

她无处可去,准备跳河之际,被冯医婆救下。

冯医婆把她带回家,教她接生,后来她做了冯医婆的助手。

因为王婶时常跟随冯医婆走街串巷,名气渐渐打了出去。有些产妇不像难产,家里又穷,不愿意请更贵的冯医婆,就会单独请她去接生。

她的技术不错,几年后又被太医院记录在册,成了正式稳婆。

前婆家听说后找上门。她前男人后娶的媳妇病死,留下一个儿子,那家又想重新把她娶回去。既能带孩子,也能接生挣钱。

她娘家不愿意了,他们一直想把她接回娘家,说她没了婆家钱就属于娘家,娘家侄儿会给她养老。

两家为了争她还打过架。

王婶子知道前婆家什么德性,也知道自己娘家什么德性。他们眼里只有钱,哪里有她。

她更不想另嫁。

不如当冯家奴才,相互有个照应。

她看得出来,冯家都是好人。

便自卖自身成了冯家奴才。

半夏是冯医婆费大力气接生下来的乳儿。因为那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又觉得这个乳儿养不活,便端了一盆水想直接溺死。

冯医婆不忍,把孩子抱回家养,还能跟冯初晨做伴。

养到四岁,小姑娘讨喜伶俐,那家人又后悔了,想把孩子要回家,养大还能卖个好价钱。

冯医婆知道他们打的主意,拿出四两银子给那家,算是自家买下来。

怕那家以后再来生事,直接去衙门办了奴契。

半夏比原主小一岁,两人一起长大。

一家子妇孺和和睦睦过到现在……

吃完饭,冯初晨牵着弟弟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晚霞满天,暮光如水般泄下,给世间万物笼上一层暖色。

来到这里,冯初晨特别喜欢看天。清晨和傍晚霞光绚丽,白天天色干净澄澈,夜晚月光明亮、繁星满天,都是她前世难以看到的。

只不过院子里光秃秃的,只种了一棵女贞树,连盆花都没有。

后院是一片菜地和一个鸡圈,圈里有七八只鸡。

冯初晨眼前又浮现出那个身影。

个子不高,腰身笔直,衣裳永远是蓝色、青色,衣裙上从不绣花。头上永远只插木簪,也从不化妆。薄唇抿得紧紧的,法令纹很深。即使笑,笑意也不达眼底……

这跟其他稳婆形像完全不同。

对了,家里还有另一个成员,就是一条叫大头的大狗。

这是大姑养的第三条狗。它们不止会看家,若大姑去埋死婴或去偏僻地方接生,它们还会陪着。

名字是冯不疾取的,因为大头的头实在大。

若是下雨天,冯不疾还会开大头的玩笑,“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自从大姑去世,大头就一直蔫耷耷的,饭也不怎么吃。大姑下葬后,每天大头都会跑去坟头,一趴就是一整天,天黑才回家。

正想着,院门响起来。

半夏跑去开门,“一定是大头回来了。”

打开门,大头无精打彩走进来。

它不是大炎朝常见的土狗,硕大滚圆,黑色,毛长,脑袋和嘴巴比土狗大得多,特别厉害。

村民说,它是番狗和土狗生的,也有些说它是什么野物跟土狗生的。

两年前大姑在山里捡到的它。当时还是只小奶狗,大姑一直带在身边,它也最黏大姑。

那天若大头跟着一起回家,冯奇也不敢害他们。

令冯初晨心虚的是,大头似乎看出她的不同。上次她受伤被人抬回家时,大头对她狂吠不止,好在没冲过来咬她。

不过,一直跟她保持距离。

半夏进厨房端了个大碗出来放在地下,柔声道,“给你留的,吃吧。”

大头没吃,而是趴在倒座檐下,满眼悲伤。

它是抑郁了。

这个时代没有抑郁症这种说法,前世却非常普遍,不仅人会得,动物也会得。

冯初晨不敢靠近,在离它三步远的距离温柔地看着它。

大头对这个家的每一个人都有善意,等它看到自己对它和对这个家的善意,会接受自己的。

冯不疾过去顺着它的毛说道,“你还有我和姐姐,我们会一直对你好,跟大姑一样对你好。你都瘦了,我和姐姐很难过呢……”

劝了半天,大头才低头把碗里的东西吃了。吃完,又趴在地上半梦半醒。

天边最后一丝余辉隐去,冯不疾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没让半夏服侍,冯初晨亲自给冯不疾服下每日必喝的一小勺灵芝粉,帮他洗漱完,牵着他去东厢北屋歇息。

这个家上房三间,东西厢各三间,还有三间倒座。

冯医婆住上房东屋,冯初晨住西屋。冯不疾住东厢北屋,半夏暂住东厢厅屋照顾冯不疾。王婶住西厢北屋,大头住倒座柴房。

冯初晨回到上房,点亮油灯去了大姑住的东屋。

屋里大炕占了房间一半,炕上的被褥枕头都烧了,光秃秃的只有一张炕几和一组炕柜。地上一张方桌和两个大箱子,靠墙一张高几上供着大姑牌位。

角落里是接生用的木盆、剪刀、催产草药等东西,这些东西王婶屋里还有一套。

还有几样制药的简易设备,比如戥秤、捣药罐、药碾等。

炕柜的两扇门和一个箱子上了锁。

冯初晨先打开炕柜,里面是一些医书和笔墨纸砚,一盒银针,一盒此生香,一个拳头大的小铜香炉。

小铜香炉是点此生香用的。

此生香香长三寸,黄色,底部是一寸长的竹签,一共二十二根,装在青铜匣子里。

大姑教过原主如何制此生香,原主还有没单独制过。香里包括两种珍贵的罕见材料,还有两种最不值钱的材料。

最不值钱的是青苇荡里的泥土和溪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