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有一家农庄

作者:青青子襟 | 分类:同人 | 字数:6.7万字

8 第八章

书名:有一家农庄 作者:青青子襟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0:18

“不能吸烟,老师说对身体不好,而且好臭。”

“好好,咱们小祖宗说不抽就不抽,你才是咱家老大。”李钱把叼在嘴边准备点火的烟拿了下来,别在了耳后,又伸手揉乱了跳跳的头发。

陆贻林放下了菜单,看着在逗跳跳的李钱,想到自己还带着任务,心情就不再轻快了,他敛去了脸上笑,斟酌了下说,“哥,你的事儿我都听赵姨说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李钱动作顿了下,“林子,你是来打探消息的吧,你放心吧,我又不是毛头小子,不会冲动去做什么。既然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散了呗。”顿了顿,李钱嘴角扯出了一丝苦笑,“你看我都一把年纪的人了,日子过得还一塌糊涂,让别人看笑话不说,还让你们为我担心,想想也真失败。“

听着对方这么说,本来准备好安慰和劝解的话一句也没说出来,但陆贻林心里却更加的不舒服了。

他声音放轻的说,“没事,都会过去的。”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会不动声色的抚平一切。

周末是个艳阳天,杉市春秋两个季节很短,一热起来就直接进入了夏天。上个星期气温都还才几度,下雨吹风冷得人直哆嗦。今天的气温却一下飙到了二十几度。大衣和厚外套是穿不住了。

跳跳是长身体的年纪,陆贻林把小家伙去年的衣服翻出来看了看,不用比划也知道,其中大多不是短了就是小了。陆贻林准备吃完早餐,就带着跳跳去买两身春装,然后再买些夏天的短袖和短裤,一次性把两个季节衣服都搞定。

本来陆贻林只通知了郁悦,下了楼才发现,郁家的两个老人也来了。

坐在车里的刘新蓉笑了笑,“反正我们也有东西要买,刚好一起搭个伴,跳跳买衣服我们也可以帮你参考。

男孩子的衣服能穿就行,就不用怎么去挑款式了,反正最多也就能穿两年,但看着兴致高扬的两个人,陆贻林选择把话放在了心底,还是不扫兴了,这么好的天气,一起去走走也好。

下了车,一行五个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商场,直奔童装区。

“小孩衣架子好,无论穿哪件都合身,比我们宣传手册上得童模穿得都好看啊。”导购小姐看着从试衣间走出来的父子,笑眯眯的感叹道,在心里暗暗赞叹这对父子的颜值高。

“是啊,我们跳跳条件好,以后一定是个帅小伙。”刘新蓉笑附和,别人夸跳跳,她比跳跳的亲生父亲还开心。

导购小姐笑容满面,“你们家感情可真好,小孩买衣服,爸爸叔叔,爷爷奶奶都跟着来了。你们看看孩子刚刚试的衣服,你们喜欢哪件,我是瞧着每件穿着都精神好看,所以也给不出什么建议。”

“既然都好看,刚刚试的那几套就都拿着吧。”一直沉默的郁逵这个时候拍板说话了。

“好的先生。”

陆贻林终于看不下去,拦下了导购小姐,“不用这么多。”他从一堆衣服挑出两套,“这几件就可以了。”回头又对两个老人说,“买够换洗的衣服就可以了,跳跳长得快,到了明年可能就又不能穿,就算买了也穿不到几次的。”

夫妻俩白手起家,平日里也不是喜欢浪费的人,听着陆贻林这么说也就没有坚持,刘新蓉笑了笑,“贻林说得是,跳跳的外套明年再买好了,夏天的短衣短裤天天要换洗,倒是可以买多点。”

买完了衣服,四个人又去隔壁给小孩挑了两双鞋子,郁家的老两口说衣服是跳跳爸爸买的单,鞋子就该当爷爷奶奶的来了。结账的时候,又捎带着给跳跳挑了一身运动服。

等东西全部买完,时间就差不多到了中午了,一行五个人决定先去吃午餐,跳跳说想吃炸鸡,一直信奉健康饮食的夫妻俩立马决定去吃西式快餐,至于另外两个人的意见,那自然是无关紧要的。

两个老人牵着跳跳走在前面,郁悦和陆贻林两个跟班拎着大包小包走在后面,经常性的被忽视,两个人也早就习惯了。

下午回到家,洗澡换了身衣服,陆贻林就带着跳跳坐上了去梨花村的车。

父子俩要再那里住上两一个周末,星期天下午才会回市里。

陆贻林对梨花村并不陌生,在他上高中以前,每年学校放暑假寒假的三个月,他都住在这里。童年和村子里的小孩跑遍了附近的每一座,踩过每一条小溪。

每年夏天,吃完晚饭三兄弟就会带着个盆子去河里洗澡,回来能装上小半盆翻石头找到的小虾小蟹。

春天,村子附近山坡上的梨花绽放,远远看去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梨花村也因而得名。旁边和梨花村只隔着一条山沟的是润水村,市里面过几年换一批领导班子,政策也就会跟着变了,附近山头的梨树早在十几年前就被砍掉了大部分,两个村子先是种了猕猴桃,然后挖掉又栽了橘子树,好不容易橘子树长成了,又挖了种了袖子。

近来几年还算消停了下来,大概因为村子里的大部分年轻的劳动力都出去务工了,剩下一些老人小孩,也没精力去折腾了。

李家夫妻俩是地地道道的梨花村人,当初因为三个小孩要读书才离开,在杉市租了房子。

赵琴当初从陆家辞工回来后,在杉市的一家超市当促销员,她的丈夫李平是徽派的木雕师傅,平时不太爱说话,对三个孩子却是很好的,以前会雕刻一些小儿精巧的木头玩具给三个孩子,男孩子玩得木抢木车,陆贻林把带去班里,全是羡慕的眼光,这可比商店买得塑料玩具稀罕多了。

这几年中式装修风格火了起来,李平接到的活儿也多了起来,他的手艺好,前年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就过了万,还收了几个学徒。

赵琴前两年生了场大病,医生说不能太劳累,李平就让媳妇辞掉了工在家里养着身体,但赵琴哪里是个能闲得住,就一个人回了梨花村,没事和邻里间磕叨家常,又把家后面的地弄了下,种了些蔬菜。说是自产的天然有机蔬菜,每次回市里,她都会给陆贻林送去点,剩下自己吃不完的就弄成了生晒或者是酱菜,也不浪费。

赵琴的手艺在村里都是出了名的,她做的酱菜家里四个男人吃了许多年,也没觉得腻味。

下了车,跳跳一蹦一蹦的就往前面跑,陆贻林在后面笑着看着,想着自己当初怎么会把儿子取小名叫跳跳,这不,应了名字,小家伙也太活泼了些。

听到了声音,赵琴从后面的园子快步的走到了前院,在井边的盆子里洗手边笑着说,“我刚还想你们怎么还没到,就听见了跳跳的声音,饭菜都弄好了,进去吃饭吧。”

她看了看陆贻林手里拎的东西,不太乐意的说,“又不是外人,来吃饭还买东西。”

“也没买什么,就顺路买了点水果。”陆贻林把水果放到了厨房,看了看桌子上的菜,“就我们三个人,炒这么多菜会不会有些太多。”

“哪儿多,就两个荤菜,其余这些小菜都是在后面院子摘的,不花钱的。”

吃完了饭,陆贻林自觉的收拾桌子准备去洗碗,却被赵琴从厨房赶了出去,“你在家是老幺,以前可是什么都不做的,这次回来,却什么都能做得麻利,一个人带着跳跳辛苦你了。”

“也不算辛苦,跳跳很好带。”

“是啊,咱们跳跳是好孩子。”顿了顿,赵琴又问,“贻林,你有没有想过再找一个?你一直单着,是不是还想着跳跳的妈?”

陆贻林怔了下,“也不是,只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他这几年一心扑在跳跳身上,还真没这个心思或者说精力。

周围的人,也就郁悦一个人知道跳跳的身世,陆贻林以前抱着跳跳回来的时候,告诉别人跳跳是自己前女友生的,两个人分手后,对方就全家移民去了国外,把跳跳扔给了他。

刚开始所有的人都觉得震惊,毕竟在保守的村民看来,搞大别人肚子不是什么好名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淡了,毕竟是别人家的事情。到了现在,亲近的人都猜测陆贻林单着,是因为还想着跳跳的生母,从跳跳的眉眼长相便可得知,生母定然个大美人,也难怪陆贻林念念不忘。

对于这样的误会,赵贻林也没有去澄清过,他总不能告诉别人,自己连着跳跳“生母”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也是,要选个对的人的过日子,这事情急不来。”经历了李钱的那件事,赵琴倒是看开了很多。

陪着赵琴说了会儿话,陆贻林这才站起身拎着酒走了出去,他这次回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

陆贻林一直很喜欢外国的农庄,这几年走走停停,在国内他也看过不少的农庄,积累了许多经验。

刚开始只是一个梦想,看多了便有了雏形,再到后来,一点点清晰了起来,他想去付诸于实践。他这次回到了杉市,一方面是跳跳到了读书的年纪,另一方面是为了农庄。

梨花村离杉市也近,去年新修了公路,从市里面开车过来也就一个小时。

村里有喂山羊的,猪,还有种蘑菇的,生态保护的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地方养人,村里长寿老人特别多,许多上了八十岁的还能去山上砍柴,身子骨很是硬朗。

陆贻林就是被这里的山清水秀所吸引,他想在着附近搞个小农庄,去年年底刚回来,陆贻林就有实地考察过,斟酌再三选定了地址,结果跑去一问,地早被人租了,有个外地人租了五年要种蘑菇。

陆贻林当时觉得遗憾,又不想重选地址,就想着去和租地的人交涉,看看对方能不能转租给自己。陆贻林再三打听,这才知道那人只是地租之后搭了个简易的竹棚,之后放在那里一次蘑菇都没有种。钱给到今年四月,地的主人早不想租了,觉得一直荒着怪可惜,就等到期收回了。

陆贻林辗转找到了地的主人,他准备到时候把地买过来。这不,刚到了四月,陆贻林就过来了,带着准备好的合同。

因为早前就已经商定好了,所以事情很十分顺利,陆贻林边给对方倒酒边谈,很快就搞定了。本来主人家一定要陆贻林陪着喝一杯,但被陆贻林以对酒精过敏,以茶代酒给应付了过去。

自从那次旅途的醉酒事件发生后,陆贻林这辈子都不想再碰酒了。

陆贻林花了三万块买了进口路边的九分地,他心里有自己的计较,开农庄要用的地不可能都用买的,他没那么多钱,而且未必每个人都愿意卖。到时候要是租地到期,农庄开起来了被人坐地起价或者是地主收回去想自己干,他买了紧要的路口也算是留了后手。

退一万步来说,把路口堵掉,影响还是挺大的……

从主人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梨花村不比城市夜晚的灯火阑珊,也没有车子的鸣笛声,十分的静谧安详。

房子里发出的灯光有层次的散落在黑夜里,庄稼人都睡得早,这会儿不到九点,路上就已经没什么人了。

陆贻林回到家的时候,跳跳已经在床上睡了,不知道是听到开门声醒了还是说梦话,轻轻的叫了声“爸爸”。

“跳跳。”陆贻林俯下身叫了声,小家伙却又没了反应,陆贻林笑了笑,洗漱完毕也钻进了被子。

陆贻林刚回来就着手开始准备农庄的事,三个月来,他陆陆续续的租了附近不少的地,陆贻林选中的农庄地址刚好在梨花村和润水村中间的那条山沟,那里不但风景好,山上还有几股山泉,所以他很中意。

陆贻林和两边的村民都有租地。统一签的二十年的合同,这里的特色就是地多,所以价钱不高,水田六百一亩,山地三百五一亩,租金四年一收,赵贻林已经签了差不多两百多亩。

赵贻林这些年下来也有些积蓄,他和郁悦说自己的想法时,没想到郁悦对开农庄也颇有兴趣,说要入股,陆贻林开始以为对方只是随口说而已,不想第二天,郁悦就转了一笔钱给他,数目可观。

由于多了一个人投资,陆贻林手头上也相对宽裕了很多。他之前考察过许多的国内农庄,发现纯粹的做农业是不赚钱的,种的菜卖不出好价钱。

开农庄,一个“开”字,就说明是面向大众了,五年的酒店从业经历,陆贻林对大众的消费心理也有一定的了解,不管做什么,首先要能找准定位。

虽然开农庄是他的梦想,但是收回成本还是很有必要的。陆贻林的思路清晰,准备配套搞特色餐饮,带动消费无公害蔬菜和山泉鱼,这样才有出路。

第二天,陆贻林在村里的四处转了转,他今天找了村干部,准备把靠近梨花村的那一片的地都给租下来,大约有七八十亩。农庄预计五月初开工,很多事都得加快进程。村委书记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只说还得等村里晚上开会研究后才能给答复。

不过陆贻林还没等到结果,一通电话就把他招回了市里。他走得匆忙,连着身上的草沫子和鞋跟上的泥巴都没来及整理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