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7.1万字

11 长生献计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38

第十一章

贾家胜急着抱住她,“妍妹,你知我心意。爹已经同我说了今年便要定下婚事,只要你同意,你便是我贾府的七少奶奶,我今生必不负你。”

贾妍挣扎,退开一步,泪眼朦胧却倔强地摇头,“你不懂,自我进了贾府那日起,就注定此生婚嫁无望。贾家待我恩重如山,若不是祖母和父亲,我早在雪地里冻死饿死,我只愿尽我绵薄之力报答贾家。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妍妹!”贾家胜心苦,“你我两情相悦,难道我们终身幸福还不比一个和尚说的话重要吗?我这便去求祖母,她定会——”

“够了。”

贾妍忍泪,轻声重复,“够了。”

“七哥,不明白的是你。”贾妍凄笑一声,仰头道:“今日之话我只当从未听过,你也不要惊扰祖母和父亲,哪怕他们答应,我,我也不愿嫁你。”

“妍妹——”

“若是贾家不再需要我,我宁愿青灯古佛。”贾妍打断他,“七哥,我希望你明白我的决心,不要糊涂。”

说完便跑开,贾家胜追了两步,却见地上一个人影,惊得看去。只见十一弟站在那处,目瞪口呆。

贾家胜顿了顿,捏了捏拳头,警告地看了贾家铭一眼,无奈离开。

贾家铭夜不成寐,第二日,脸色自是难看。几人关心,他不肯多说,只虚弱一笑:“昨天夜里着凉了,不碍事的。”

朱定北拉着宁衡要给他瞧,后者扫了一眼,对朱定北道:“睡一觉就好了。”

心病只能心药医,不说他就是宫中御医也束手无策。朱定北也看出贾家铭心情不好,不再凑话,留他一个人看着诗书发呆。秦奚戳戳朱定北脊背,拉着他小声说:“十一真不碍事吗?你看他跟丢了魂似得,不会是被女鬼夜会——”

“哎哟。”

朱定北收回砸在他头上的书简,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换来秦奚一个委屈的表情。

不提贾家铭,朱定北却也有自己的烦心之事。

朱振梁此次回京述职,除了在上陈军需粮草之外,还有安排老兵残兵之事。

大靖兵士均在兵部造册入籍,服役年岁也有各军每年统计上陈,对于老弱残兵一般根据军衔分发抚恤银两,予以卸甲返回原籍。一些不愿离开的,若有军属接纳也不成问题,安置起来还算妥当。

只不过经过长达十年的鲜卑之战,伤兵之数甚巨。他们情况各异,家中多数已没有家人在世,单凭这些抚恤金难以度日不说,病痛也无处看诊。朱振梁不能让出生入死的将士落得晚景凄凉,便给他们争取,哪怕是再多一些抚恤也好。

此事从军机处拟议,摆在早朝上,便又是一场争论。

户部第一个叫苦:“陛下,士兵在沙场抛头颅洒热血,善待他们乃是天地之义,便是再多抚恤都是情理之中。但,十年征战,国库早被挖空一半,今次为了筹备北师军需粮草,已经勉强。再则,单只鲜卑府驻军递呈上来的死亡兵将便有数万……死者为大,这一批抚恤金不能延误。如此,国库实在吃紧,非是微臣不仁,实在是无能为力。”

兵部紧随其后:“陛下,各府驻兵繁冗,兵部才接到裁军令,尚在统计各府老兵,以行精简。这……各地驻兵恐怕难以消化这些伤员,还是依制擢令其重返原籍,更为妥当。”

一度议不出个所以然来,各有各的苦楚,再言陛下三思,贞元皇帝气的甩手散了朝。夙夜思虑,最后还是不得已再召朱振梁以及一干军机处人等重议此事。

见贞元皇帝露出要委曲求全的意思,朱振梁当即挥袍跪下,行下大礼,伏身哭道:“陛下,请您为卑职,为万千将士做主啊!”

“他们浴血奋战,一生热血都奉献给大靖子民,如今老了,残了,却落得孤苦伶仃,英雄末路。陛下,他们是您的士兵啊,您的子民啊,您也不忍心吧?户部下放的那点抚恤,还不够他们重修房屋,置办两亩地,更不说让他们孝敬十余年没见过的父母,一辈子也不用娶妻生子了,他们根本养不活啊。”

“陛下,是为了大靖,为了尽忠陛下,他们才断了手伤了腿。如今,却要他们无儿无女无人送终,陛下——士兵们苦啊,他们不求富贵,也只求能够活下去啊。”

“这些功勋赫赫的军官们尚且如此,以后,那些寒了心的士兵们还怎么敢拼命?谁还敢在战场上断手断脚?陛下,求您做主啊!”

朱振梁声泪俱下,原本也有息事宁人意思的军机处元老也不敢再说。贞元皇帝更是动容,亲自走下龙椅,将兵马元帅扶起,安抚他道:“爱卿,朕都明白。朕定不会辜负这些浴血奋战的勇士,你放心吧。”

话虽如此,但朝堂之上,户部直接呈上国库统计的奏报,明明白白两个字:没钱。

情势胶着,莫可奈何。

朱振梁气恼地砸烂桌角,“这些老不死!没钱?他李重道刮一层汗毛下来,都够这些残兵吃用一辈子了,混账!”

老侯爷经历多了这些事情,比他沉稳得多。

将帅们每三年回京述职,明面上光彩,暗地里却全是血泪官司。呈上军报为将士们申领功勋,加俸进衔,这样的明文封赏兵部和户部都给得不痛快。到了讨要粮草军备的时候那更是免不了讨价还价,再要他们多拿一个子儿,那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如今要加放抚恤金,给这些残疾退伍的士兵安排去处,恐怕比打胜仗还要难。

朱定北给老爹倒了一杯茶,出声道:“爹,我听说李尚书的女婿有个皇商?”

朱振梁冷哼一声:“岂止。他那三个女儿,一个嫁了皇商,另两个嫁在扬州,每年还不知道给他多少孝敬呢。操了他娘的蛋,一毛不拔的老王八,老子真是恨不得坎了他喂狗。”

朱定北皱着眉头,自己也喝了一杯茶,说:“扬州我们是鞭长莫及,不过孔家就在洛京。他们家肯定干净不了,爹你随便抓几个把柄,李尚书还敢跟我们哭穷不成?”

朱振梁一愣,须臾把儿子扯进怀里好一顿揉搓,“长得像你娘脑子就是好使,老子这次可得给那老儿一点颜色看看。”

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可不简单。再有十来天,朱家夫妇便要拔军回塞外,紧急万分。

这下,不光贾家铭闷闷不乐,朱定北也愁眉苦脸。

宁衡问他:“你想走?”

朱定北脑袋转了几转才知道他说的什么,不耐烦地摆摆手道:“不是这事。”他是不喜欢京城,但如今便是让他走,他也不能离开。

“那是为何?”宁衡追问。

朱定北皱着一张小脸,呸了一声把嘴里的草根吐出来,不快活道:“还不是没钱给闹的。”

宁衡疑惑地看着他,据他所知,朱定北根本没有要花钱的地方。

朱定北拍了拍他的手让他坐下来,一手揽过他的肩膀,道:“你不知道我爹现在正在和户部打嘴炮,他嘴笨,肯定是输定了。现在要走,钱没拿回去几个子儿,气的饭都吃不下。你想啊,我们朱家军现在还好,能留着那些可以劳作的残兵在鲜卑府开荒地,教那些外族咱们大靖人的本事来养活自己。可是其他兄弟怎么办?”

“他们为了大靖拼死厮杀,手脚没了,拿几两银子打发回原籍,这算什么?他们手中就算有田产都荒废了,更何况大多数人家境本就贫苦,如今身有残缺,娶妻都困难,生活比在军营还要苦。”朱定北揉了揉冒着热气的眼睛,咬牙道:“要不是有这些人,李王八能在这里翘着屁股说风凉话吗?惹急了小爷,抄到他女婿孔府里抢了他大爷的!”

宁衡看得出他是真伤心,无所适从地摸了摸他的脊背给他顺气,眼眸沉沉,思考着什么。

朱定北附耳对他道:“其实我们就是想抓点户部或是孔家的把柄,让那老王八把钱拿出来。可惜我阿爷才刚回京,我爹他们更不用说了,满京城认识的全是粗人,到现在还没找对地方下手呢。”

宁衡看他对自己毫无心机,连这种话都敢对自己直说,不由抿嘴笑了下。朱定北正琢磨这什么,看了他一眼纳罕道:“娘哟喂,你有酒窝呐?”

伸手把他的嘴皮子裂开,果然看到两个酒窝。朱定北啧啧两声:“成天不见你给个笑脸,难怪了,大老爷们脸上有俩酒坑多不爷们。”

见他被自己说得板着脸怎么逗都不笑,朱定北哈哈笑开,“逗你玩呢,我听人说过,有酒窝的人有福气。你就该多笑笑,把福气也分点给别人,藏着多小气。”

宁衡这才露了个笑脸,回敬地捏捏他的脸,道:“你也笑。”

“笑什么笑,又不是卖笑的。”朱定北瞪了他一眼拍开他的手,又琢磨起来:“非得让我想个法子,不能太便宜这些老匹夫。”

不等朱定北想出什么良策,朱振梁脸上便阴天转晴。他也不和朱定北说是得了什么门路,只是抓着他颠了颠,拍拍他的脑袋笑哈哈道:“臭小子鬼主意好,等事成了,爹少不了你的。”

果然,过了几天,户部改口:南部三州秋季收成统计呈报上来,先行挪用,抚恤金可勉强加持,但军机处折子所说的数目需降三成,否则定会影响其他各方周转。

军机处再议,两方争吵后各退一步,将军机处拟定的钱银削减两成,当即发放。

这可是军机处和三省六部多年矛盾第一次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不说老侯爷上下,就是朱定北每天都是笑眯眯的,脸上的花常开不败。

临行,朱振梁特意和老侯爷话别。

爷俩闷了一口烈酒,这满京城除了镇北侯府找不到第二家有这样纯正的北疆马酒了。

“此事还要父亲多加留心。”原本并无头绪,却不知是何方朋友竟将孔家行贿勾结朝廷重臣的账册送到镇北侯府,这才有了转机。虽是友非敌,对方的身份却是必须查出的。

交代完正事,朱振梁慨叹道:“长生回了京确实懂事多了。我还以为这次我和他娘要走,他少不了要嚎几嗓子呢,结果倒好,也不知道瞎乐呵啥。”这么说着,却不知因何拧着眉头,仰头又灌下一碗酒。

老侯爷知道他心中顾虑,他比朱振梁更早地发现朱定北身上的不同,此时劝说道:“我们老朱家的性情不会错的,长生有自己的想法也好,我老头子不求他什么。你且放心,只要有老子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他出岔子。”

“劳烦父亲了。”

天色尚沉,镇北侯府点了火把,朱元帅整军出发,这一别,又是三年。

朱定北偷偷看着队伍远去,眉眼深深。老侯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身后,待看不见人影,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回去吧。”

朱定北定定地看着前方,轻声说:

“阿爷,我是朱家人,为战场而生,为黎民而死。我不会忘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